是否開放大陸機車來台,台廠才會深自檢討?


DSNT wrote:
不知道貴公司有沒有研...(恕刪)

研發成本當然不可能是世界第一低.
但是東西在同價位下並沒有比較差.

光陽賣40萬有人認為是暴利,有人認為不是.
對消費者來說暴不暴利一點也不重要.
因為我32萬可以買到最好的速克達,為什麼要花40萬買myroad?
而myroad可以賣這種價錢,難道不是因為我們故步自封,閉門造車?

或是有人可以提出花一樣的錢為什麼要選擇myroad而不選擇srv850...

ps.我沒有要攻擊myroad,他是一部好車,只是售價應該腰斬.
中國大陸的車來台灣也是
比照進口車還是有一堆進口稅
價格不可能比國慘車便宜
除非政府保護國慘事業
讓市場自由競爭
或許我自己已經死了, 現在的我只是義肢及電腦所構成的模擬人格
DSNT wrote:
事情總有個先來後到,...(恕刪)


真的是雞同鴨講…
你的香港榴槤VS台灣水梨論意思是我誤把兩種不相干的物品拿來對比,而居然還能比出高下是吧?

換個方式吧,如果泰國頂級榴槤在香港的售價是泰國頂級榴槤在台灣售價的一半,我說台灣的泰國榴槤代理商存在暴利!因為就算把稅金、規費算進來,也不應該差到一半以上!你同意這點嗎?

如果泰國頂級榴槤在香港的售價和台灣本土一般等級榴槤售價一模一樣,我會說:本土榴槤廠商的利潤這麼高哦?又沒特別好,但在台灣我若想試試看泰國的頂級榴槤,我卻要付出多50%的價格…但明明原來的價格在香港就能買到頂級泰國榴槤的啊…但同樣的價格,在台灣卻只能享受本土一般等級榴槤…你同意這點嗎?

你把泰國頂級榴槤換成忍300,本土一般等級榴槤換成VENOX,這樣有沒有比較清楚…

T2 15萬?暴利啊!
因為小忍賣16萬,廠商都有合理以上的利潤了,T2賣個12萬應該也有合理以上的利潤吧!15萬?賺很大啊!
T2的成本價?我不知道,但就兩者的規格表,我猜:T2的成本價不會比小忍的成本價高!所以才有15萬的暴利說~


市場價格一定是對的!
但廠商喊出來的價格就是市場價格嗎?
如果你同意「開放後」的忍300在台灣的價格會比現在還低,那現在的忍300價格就不是市場價格!那是廠商和政腐硬堆上來的!
你覺得國產車訂價會不會策略性參考同級距的進口車售價?如果進口車價下調,你覺得對國產車的衝擊是什麼?誰說香港榴槤和台灣水梨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如果你也希望能以更合理的價格在台灣買到忍300,這是否表示你也同意目前的忍300在台售價是不合理的?
如果你同意國產車訂價會策略性參考同級進口車售價,那果真市場開放的話,進口車價下跌,國產車價是不是也應該下跌?如果是,那國產車目前的售價能稱得上「合理」嗎?
國產車價格已經回不去啦!我又矛盾了?
當T2和NINJA 250都賣16萬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是覺得小忍太便宜而不是T2太暴利?
NEIL11834 wrote:
研發成本當然不可能是世界第一低.
但是東西在同價位下並沒有比較差.
光陽賣40萬有人認為是暴利,有人認為不是.
對消費者來說暴不暴利一點也不重要.
因為我32萬可以買到最好的速克達,為什麼要花40萬買myroad?
而myroad可以賣這種價錢,難道不是因為我們故步自封,閉門造車?
或是有人可以提出花一樣的錢為什麼要選擇myroad而不選擇srv850...
ps.我沒有要攻擊myroad,他是一部好車,只是售價應該腰斬.


呵呵,你認為貴公司東西在同價位下並沒有比較差,我猜柯柯斌也這麼認為呢...XD
這樣子說吧,如果不查資料,你比較的出兩台車各項數據的優劣在哪裡嗎?
憑什麼你覺得 MyRoad 就是比較差?應該不會只是因為那塊 Logo 喔...

估且不論前面有網友提到 Myroad 辦到好的價格,也不知道你在哪裡可以買到 34 萬的 SRV 850,
http://www.moto-lines.tw/moto_forum/dispbbs.asp?boardID=250&ID=51874
如果你真的要問為什麼有人要選擇 Myroad 而不選擇 SRV 850,
我建議你可以直接到 KYMCO 的版發一篇文問問看,那裡一定有 Myroad 的車主可以告訴你。

而我自己猜想的(畢竟我沒有買 MyRoad 只能自己猜囉)的是
不用等車等個幾個月,不用待料待個幾十天,維修方面店家多選擇多,
甚至價格應該也是個因素(不過你應該不認同就是了...XD)

反而我倒是很好奇,你覺得售價應該腰斬的基準是?我相信應該不是「我覺得」,那麼是?..
xboy200 wrote:
真的是雞同鴨講…
你的香港榴槤VS台灣水梨論意思是我誤把兩種不相干的物品拿來對比,而居然還能比出高下是吧?

天呀,你居然看懂我在說什麼了,有進步...XD

xboy200 wrote:
換個方式吧,如果泰國頂級榴槤在香港的售價是泰國頂級榴槤在台灣售價的一半,我說台灣的泰國榴槤代理商存在暴利!因為就算把稅金、規費算進來,也不應該差到一半以上!你同意這點嗎?

我理解你的懷疑,但是我不同意「不應該」這三個字,畢竟我不知道兩個代理商的成本差異是多少。
在沒有其他可以佐證的資料之前,我並不認為單就末端售價就可以判定誰賺得多誰賺得少。
不過似乎你可以,這點是我要佩服你的地方...XD

話說回來,你該不會以為成本差異是 10 萬,末端售價就應該只差 10 萬才合理吧...

xboy200 wrote:
如果泰國頂級榴槤在香港的售價和台灣本土一般等級榴槤售價一模一樣,我會說:本土榴槤廠商的利潤這麼高哦?又沒特別好,但在台灣我若想試試看泰國的頂級榴槤,我卻要付出多50%的價格…但明明原來的價格在香港就能買到頂級泰國榴槤的啊…但同樣的價格,在台灣卻只能享受本土一般等級榴槤…你同意這點嗎?

泰國榴槤在香港的售價和台灣本土榴槤的售價一樣就是本土榴槤廠商的利潤高?為什麼?
產地不同產量不同銷量不同銷售的主力客群也不同,為什麼是這兩個拿來比?
為什麼要比較台灣本土榴槤的售價是否過高不是比在台灣泰國榴槤的售價?
請問你人是在哪裡買榴槤?「在台灣」,你要吃泰國榴槤就是要多付 50%,這應該不難懂吧...

xboy200 wrote:
你把泰國頂級榴槤換成忍300,本土一般等級榴槤換成VENOX,這樣有沒有比較清楚…

這個不用你拿出來比我就很清楚了,但是這種比喻法和對比邏輯對不對我想你還不清楚。
照你這種把機車都視為相同品項來看,從「香港」的忍300價格也可以推論 E-Moving 太貴了我想。
(事實上你在前一篇還真的是從香港忍 300 推論到 BWS 賣太貴,你真的很了不起)

xboy200 wrote:
T2 15萬?暴利啊!
因為小忍賣16萬,廠商都有合理以上的利潤了,T2賣個12萬應該也有合理以上的利潤吧!15萬?賺很大啊!
T2的成本價?我不知道,但就兩者的規格表,我猜:T2的成本價不會比小忍的成本價高!所以才有15萬的暴利說~

因為小忍賣 16 萬,廠商都有合理以上的利潤了?廠商是哪個廠商?
T2 賣個 12 萬應該也有合理以上的利潤吧!廠商又是哪個廠商?
總不會是兩家不同的公司,都套用在「廠商」這個詞下面後,成本就變成一樣了吧?
或許三陽就是麼廢,給員工的薪水和進料成本就是那麼高,T2 的成本就是要 14 萬也說不定?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賣個 15 萬你覺得過不過份?

當然,在那之前,可能要請你先定義一下「合理利潤」了,
畢竟我聽過有人連上萬的東西被賺個 100 塊都嫌廠商是暴利的呢...

xboy200 wrote:
市場價格一定是對的!
但廠商喊出來的價格就是市場價格嗎?
如果你同意「開放後」的忍300在台灣的價格會比現在還低,那現在的忍300價格就不是市場價格!那是廠商和政腐硬堆上來的!
你覺得國產車訂價會不會策略性參考同級距的進口車售價?如果進口車價下調,你覺得對國產車的衝擊是什麼?誰說香港榴槤和台灣水梨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廠商喊出來的價格就是市場價格呀,要不然是如另一篇所說的 MyRoad 價格應該腰斬的價格才是嗎?
如果消費者喊喊的價格就是市場價格,我可以現在準備個 200 萬跟他或你買個十台全新的 Myroad,
你意下如何?

同一顆榴槤,它在香港賣就是跟台灣水梨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它想要跟台灣水梨套套關係,首要條件是它得要進到台灣來,我想這道理應該不難懂才是...
所以問題來啦,目前台灣水梨的價格,似乎是在台灣也買得到泰國榴槤的情況下競爭出來的水準呢..

xboy200 wrote:
如果你也希望能以更合理的價格在台灣買到忍300,這是否表示你也同意目前的忍300在台售價是不合理的?
如果你同意國產車訂價會策略性參考同級進口車售價,那果真市場開放的話,進口車價下跌,國產車價是不是也應該下跌?如果是,那國產車目前的售價能稱得上「合理」嗎?
國產車價格已經回不去啦!我又矛盾了?
當T2和NINJA 250都賣16萬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是覺得小忍太便宜而不是T2太暴利?

我貌似是講用「更便宜」的價格在台灣買到忍 300,
請容許我再說一次,我沒有說過的話請不要塞到我嘴巴裡,謝謝。
一般人應該都想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自己要買的東西,你不想嗎?我很想耶...

如果你要問我國產車目前的售價能稱得上「合理」,我會回答是耶。
一直在拿未來的售價來對比現在的售價合不合理,你可以未來開放後再買呀;
一直在拿國外的售價來對比國內的售價合不合理,你可以到香港買一台自行進口呀;
為什麼你沒能力或不想去做的事,卻要求別人要配合你的希望來調整價格?
一隻粉筆一塊錢,可是要知道圈出哪裡是問題點要收你 9 萬 9 千 9 的這種事應該不難懂才是吧。

另外偷偷告訴你,十年後電池的價格一定比現在便宜相當相當多,
依你的邏輯反推回來,小至手機,大至電動車或其他電池比重佔較大的產品目前的售價都不合理,
你要不要從現在開始不用手機不買電子產品?
如果你覺得我上面那段很荒謬,請回想一下你是怎麼用你的邏輯套用在國產品牌的機車上的,謝謝。

DSNT wrote:
天呀,你居然看懂我在...(恕刪)


如果你也不知道機種的成本價,為什麼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暴利論?
我是用同機種或更高規機種在兩國不同的價格,加上個人主觀感覺比較出來的,我不敢說是「絕對精確」!但至少這也是個「WAY」,是條邏輯!我的邏輯!
從頭到尾也沒看你提出你自己不同意暴利論的邏輯是什麼!你只是一直要論者拿出數字証據,好像唯有明確的數字佐證,推論才能進行!
因為我提不出成本價,所以暴利論是不存在的?這是你的邏輯嗎?

我的邏輯錯誤就能表示暴利的存在或不存在嗎?你的邏輯又是什麼呢?因為我錯所以你對?你只要拼命証明我錯,就能表示你對?我又塞你嘴巴了嗎?

台灣買泰槤要多付50%以上的價格,為什麼香港買泰槤就不用呢?兩地不過一小時的航程不是嗎?你要不要解釋一下?我真的不懂!
如果台灣泰槤只要賣十元,那台槤要賣多少?又敢賣多少?這條邏輯哪裡有問題,也沒看你指出!你卻一再強調泰槤價和台槤價有什麼關係?你當然不知道榴鏈成本價,所以你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你同意國產車的現價是合理的,莫非你清楚其成本價?否則又憑什麼說「合理」?你怎麼都不拿出自己的推論邏輯或是比較對像呢?

300CC的機車和250的機車是不是「相同的品項」?你覺得不是!我也沒說是!那兩者之間就不能比較價格?不能以此為基準推論到其他「不相同的品項」的價格水準?你不是學過定價學或經營學嗎?

廠商賣十六萬有合理利潤,廠商是哪間廠商…你讓我憶起專科時一位很愛跟我抬摃的同學!
T2成本價也很可能是14萬啊!所以賣15萬過份嗎?但這不是你不同意的邏輯嗎?你怎能確定成本是14萬呢?

廠商喊出來的價格就是市場價格?是啊!那你還不承認供給方有完全掌控市場的能力?這樣的價格,你還要認為合理?但那也是你的自由!

如果我自己從香港直接進忍300會比我向代理商購買划算!我會向代理商購買嗎?前面交鋒了數篇了,現在這個階段你提這點是在污辱你的對手嗎?
重點是現制允許我這麼做嗎?如果我硬幹!現制會不會懲罰我或是抵制我?這個現制是否合理?有無改進空間?國外的制度呢?或許你毫不在意吧!OK!這是你的自由!

我不知道十年後電池價格會不會比現在便宜,我也不知道你是怎麼推論的!你的「便宜」骨子裡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想再塞你嘴巴了!但不論是忍300、VENOX或是其他小CC國產車,我比的都是「現價」,不是十年前也不是十年後,你是不是跳針了?


跟你討論真是件累人的事…
不曉得在現實世界有沒有人這樣跟你反應過,如果有,勸你檢討一下比較好,對你好,對你身邊的人也好~如果沒有,就當我在放屁吧!你高興就好!

NEIL11834 wrote:
恩...

ducati確實產量少成本高.
但ducati的車我個人認為比日本車好.
雖然和bmw有一段差距,當然更別提aprilia了...
這是個人主觀意見喇.我的排名是這樣,別人可能不同.

你認為有比日本車好,但我不這麼認為~你也說了,人人排名不同~

至少我週邊朋友, 有騎重機的,沒騎重機的,都一致認定杜卡提沒有日本車好~

不論是故障率或是性能, 再來是維修便利性.

我是沒騎過大重,尤其是1199,不敢下定論, 但是之前看過重論某車主是降子說的~

"義大利人就是愛做夢, 這車有夠難騎. 只有漂亮的外瞉"

小弟只是個上班族, 有個朋友~是目前國內做排氣管代工,排名很前面的了~

也建立自己的品牌了, 重機管也有研發了~他另一個副業,是機車買賣~

過他手的重機近百台, 也就騎 過百台~ 杜 卡提車,當然也有....他的結論也是,

杜家車, 難騎...

NEIL11834 wrote: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這樣問.
騎1199的拿r1給他他要換嗎?
騎myroad的拿srv850給他不換嗎?



我想, 知道1199的特性,仍要買的, 愛的應該不是它的性能了, 是他的品牌型像.

若今天你問題的是賽車手, SBK上, 杜卡提和山葉都提出一樣的條件合約~

你覺得車手會想要進那一個車隊?

也許很多人覺得~SYM只是個國產車~只是個國產車~只是個國產車~

其實我心中也蠻遺憾的, 家中有過七八台車吧, 2T到4T~只有3台山葉,其它都是SYM.

我遺憾的是, SYM對檔車這塊,已經失去以往的熱情, 巨狼, 運動狼~羊車的RS21~

這類好車不再出現, T1,T2算是近年來的試水溫車. 小心保守,卻不是一口氣,

研發跑車~可惜了~(aprilia的RSV4, 可是花上億歐元才開發出來的車種)

很多人都知道~FT150的現身, 相馬茜的代言,讓它又有好的銷路~

但我注意到的是,不是相馬茜, 而是SYM~FT150在澳門電單車大賽中,連續兩屆冠軍.

雖然裡頭也有日本技師支援, 但是這在我心中,形像是加分的.

不過我還是希望台廠跟上檔車競技,而不是小場地的小羊在比賽~
我覺得機車成本現在真的可以用大陸來比較了
現在台廠和大陸廠都站在同一個起點在爭取客戶,各行各業都是,所有的台廠都必須殘酷的面對大陸廠的競爭,甚至韓國廠,東南亞的廠..
台廠的成本有多高??? 兩陽的零件裡面有多少是大陸製的? 有多少是東南亞那邊做的? 成本高嗎?
兩陽外銷去國外會不會面對大陸機車廠的競爭? 當然會阿...尤其是ATV...那麼台廠的零件是否都MIT的?
大陸的工資現在基本RMB3500請一個基本工人,組長級以上幹部早就4000-5000RMB了..在大陸的成本還低嗎?
大陸車廠也要繳17%的稅阿..經銷商也要繳稅, 那為什麼人家的車可以這麼便宜?

我只覺得兩陽很噁心的接受著國家保護,安心放心的繼續賣超高價機車,難怪永遠不會進步...要打破這樣的局面,真的只有讓國內機車市場完全自由,兩陽才會深自檢討..該倒就給他倒!!

xboy200 wrote:
呵呵~連經濟學都搬出來了!

鑽石與水之間,矛盾嗎?
納入「價值」的觀點後,上述矛盾是可以解釋的!所以LV包一個要價幾百萬,我完全能夠理解!


但忍300在台灣很貴是因為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造成的「相對稀少」這個原因嗎?
這個供給面有沒有決定市場價格的能力?你何不先回答這個問題呢?

這裡有2個問題,
1.不對.主因不是D>S, 忍300在國外的定位就是眾多商中的一台而已~大重都只賣40W上下,忍300自己少人買.
而在國內,忍300已經不止是台小排氣量檔車, 也被塑造成 炫耀財了~
就像偉士牌一樣,一堆人拿大錢去買啊...他們是傻子嗎?
你可以理解LV包包在台灣很貴, 那你知道coach包包在台灣售價,也幾乎是美國的2倍價了嗎?
我到是從沒看有人在百貨公司抱怨coach包包太貴, 反而有看過有人覺得它太低俗,而去買LV,GUCCI~
你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了嗎?
2.供給面有這能力.但是定價是由他們.


xboy200 wrote:
如果供給面有掌控價格的能力,甚至能完全扒光消費者剩餘,你能說台灣的進口二輪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如果不是,市場力量能健全地依供需發展而自動到達均衡嗎?
如果台灣有膽對外向世界開放市場,你覺得忍300在台灣的數量會跟現在一樣嗎?

如果市場機能健全,如果免除一切關稅和規費,忍250賣十六萬,但VENOX賣十八萬!這我也能理解!雖然性能上前者勝出,但市場力量就是如此定價!
重點是在有保護政策的前題下,這個市場能夠健全嗎?
市場不健全下,你的供需論,恐基礎薄弱啊…

1.若以國內市場,個人覺得沒有問題,是完全競爭.
國內廠商,可以效仿CPI~哈特佛, 不整車進口,只進零件,在台組裝,自己調車,自己驗,再賣個好價錢~
這成本應比研發低很多,但是你覺得能大賺錢嗎?
繼然你要提忍300, 那就要拿CBR250R和當時的忍250來講, 一開始CBR的定價也是3X萬,現在只剩25以下,
為什麼? 難道不是市場自動發展出來的嗎? 這就是市場機制.
2.如果可以免除一切關稅和規費, 忍300我相信會便宜,但一定還是比16萬高,但是好是壞,沒人說的準,
就像政府已開放農產品, 對國內的衝擊,老農民的心酸, 血本無歸~我看了也很心酸~不知道你有沒有
南部親友,是農夫呢?你是否支持開放呢?
但是你要留意我前面的言論, 我是支持市場開放的.

xboy200 wrote:
因為有低價平民車的存在,所以該級距的機種平均售價是合理的!套一句DSNT大說過的話:這是什麼邏輯?

我只有說, 平民車的存在且價格合理,
並沒有說, 高階125的售價,一定合理, 你別斷章取義,
那是市場和廠商之間的市場機制造成.

若大家都不削買, 自然就會價格下降了, 很遺憾, 滿街跑的不是GT,V2,勁風光,而是一台比一台貴的
主力車款.

PS:我開始猜想,你很想買忍300, 但是又嫌它貴, 看了T2~你又覺得,15W和國外忍300~16W性能卻有差距.
若是這樣, 我跟你說, 當台灣忍只要十六萬的時候,T2的確很有可能降到12~13萬, 但是可能滿街跑了,
不再是現在這麼吸引人目光的炫耀財機車了~因為騎T2的人只會說~多幾萬就有了~不過我不想要.

一起等著市場開放那天吧~~
現在只是沒有大陸廠牌機車,而不是沒有大陸車.
比對一下,哈特佛惡魔650 VS 春風CF650,夜鷹 VS 大地鷹王.
我是找不出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至於台灣車好還是大陸車好,這個要考慮到保養里程,他們好幾款車都是原廠建議2000km換機油的,更多里程才換油的大有人在.台灣車2000km換機油有幾台能撐得比大陸車久?我目前只想到CG系跟SUZUKI,yamaha有人嘗試過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