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nyCLUB wrote:
我的紀錄是56km,...(恕刪)

請看此文:
http://www.motoyoyo.com.tw/text.php?type=show&hno=15&htno=4&page=2

車輛時速 同時使用前後輪煞車距離 (乾燥柏油路面)

30km/h 4.5m

50km/h 約 12.5m

80km/h 約 32m


根據公式: v*v = 2al

v 是速度,a 是加速度,l 是距離 (假設煞車負加速度相同)

可以推算 60km/h 約 18m

可以推算 40km/h 約 8m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yukiko wrote:
我是不相信機車煞停比...(恕刪)


你提供的是相當極端的例子,就像那篇文章後續的討論,測試基準是充滿爭議的

第一,測試速度,以第一個時速48km/h來說,測試機車只有一台,就是阿魯,能達到48km/h胎寬夠寬,制動力又足夠的車種很多,阿魯的車重,不會在這個速度下有優秀的結果,後面哪個160km/h更別說了,嚴重超過道路使用極限(台灣最多快速道路80km/h),最大的問題就在,車手並無使用最大摩擦力演出,因為哪種速度誰敢?再來速克達與檔車的結果也會不同,用手抓與用腳踩,手抓煞車能更精確地抓到最大制動力,鎖死了也能很快的放鬆再拉

ABS的部分,機車使用的只是半套,彺彺只能具備不鎖死的功能,卻沒有提供最大的制動力,所以重車的ABS選配反應很兩極,你提供的影片不過就是故意鎖死連續打滑來宣揚ABS的不鎖死功能罷了,不具參考價值

再來,重車考照,後輪壓管過後才能開始煞車,此時距離停止線僅剩7.5m的停止距離,照那個可笑的緊急停止分析表,50km/h就要12.5m,那駕訓班天天在上演40km/h左右豈不是天天超線?你可以去問看看,真的要玩可以像樓上FunnyCLUB兄所說的一樣,58km/h壓管實速,還能在僅剩的7.5m停止,且還是用細胎,加上ABS介入無法提供最大制動力的情況下

那個分析表可笑到80km/h要32m,黃燈從停等區前煞車,煞完都過路口了....跟本是買菜車級的

根據公式: v*v = 2al ..........

這公式離實際情況有多遠?學過物理都知道要納入所有真實情況有多難?

尤其是那個"a"

你有使用過煞車嗎?你知道煞車使用方式是力道持續加大,越接近停止越試圖將其鎖死,也就是說,當時速降低,剎車力道會越敢增加,而且會是用對數增加的方式增加力道,理由很簡單,如果今天已經有效降速到30左右,大有機會修正煞車力道,所以會放膽鎖死,就算滑胎了寬胎車也不至於滑出去,只要小放煞車重拉就好,當降到10km左右,這時候就算拉到軌道偏移也可以以單腳撐地穩定煞停

所以,你的"a"算得出來嗎?

他關係到車重,輪胎接地摩擦力,煞車制動力,使用著不斷增加的煞車力道....

所以只有這公式有意義嗎?算出來的結果只會跟那張距離分析表一樣可笑

汽車是越高速煞車越佔優勢,機車是越低速越佔優勢,低速下光是離開油門踏板開始踩煞車的時間我左手早就拉好煞車煞停了

嘴砲嗎?我不認為
台灣人都習慣到處凹凸又溼滑的路面了,而且速克達配備和聲浪都是按賽車規格在生產的,有超越賽車手的表現並不奇怪
monster0710 wrote:
再來,重車考照,後輪壓管過後才能開始煞車,此時距離停止線僅剩7.5m的停止距離,照那個可笑的緊急停止分析表,50km/h就要12.5m,那駕訓班天天在上演40km/h左右豈不是天天超線?你可以去問看看,真的要玩可以像樓上FunnyCLUB兄所說的一樣,58km/h壓管實速,還能在僅剩的 7.5m停止,且還是用細胎,加上ABS介入無法提供最大制動力的情況下...(恕刪)

呵呵
58km/h壓管實速你怎麼知道是確實數字?標準測速槍打的嗎?

都騎重車了,超過 30km/h為啥控制不良?
騎野狼也很容易控制在30~35km/h,然後在7.5m內煞停。

不然我嘴砲野狼60km/h,然後在7.5m內煞停。誰能證明是不是嘴砲?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WHG_AMI_CAT wrote:
台灣人都習慣到處凹凸又溼滑的路面了,而且速克達配備和聲浪都是按賽車規格在生產的,有超越賽車手的表現並不奇怪

反正台灣人最偉大
路上每一台小速克達煞車都可以跟 F1 一樣好。。。。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yukiko wrote:
呵呵58km/h壓管...(恕刪)


那路上的壓管式測速照相都不不合法囉?通過檢驗的考照場地測速也是灌水2倍來的是吧 ?

這不就是嘴砲嗎?雷射測速也要固定好,以手持的方式也常常會有正負幾公里的偏差

無論是多大台的機車,以極高速煞停都有難以精確掌控的問題,你把汽車的EBD拿掉結果也會一樣,況且我有說超過30會控制不良?我只說超過30會比較沒膽用全力罷了

有請物理大師先告訴我,那個減速度的"a"到底該怎麼算?速克達減速就連普力盤持續降地盤面所增加的輔助力要怎麼算?

還有請爬文喔,我前面有提到具有這樣的結果是有條件下的,我有提出至少要具備的車況喔

重點是寬胎,制動系統強化,重心降低,車身重心偏前但前避震不得因煞停過度下沉,車重與胎寬比值,我標準是乾重多重就多寬,還有速克達能提供更好的效果,原因在於後輪用手

不是隨便抓一台來就可以!

賽車手是人,而且動則時速上百公里過彎,直線加速也常常接近300,請問何以看出台灣人都是賽車手?都在路上騎200以上?還是上百公里貼地過彎?F1才幾公斤重?胎寬多寬,熱熔胎...路上也都是這種比值?

當遇到緊急狀況的時候賽車手也是人你我也是人,都要命,能煞停你會去撞?

還有煩請你將你的車況與測試條件打上來分享,只要是可行的強化,就不算嘴砲

我是在提供正確的煞車強化方法與關鍵使用方法,而您是?

monster0710 wrote:

有請物理大師先告訴我,那個減速度的"a"到底該怎麼算?速克達減速就連普力盤持續降地盤面所增加的輔助力要怎麼算?...(恕刪)


這是國中物理,我用你的話算給你看:

monster0710 wrote:
能做到在省道巡航(表速80-90,實速約70-80)

突發狀況下,緊急停止只需要2-3個車身,也就是一個機車停等區的距離


時速算 70km,緊急停止算 5m

時速 70km = 70*1000/60/60 (m/sec) = 19.444 (m/sec)

v*v = 378.08642

a = v*v/2/l = 378.08642/2/5 = 37.808642 (m/sec^2)

a/9.8 = 3.858g, 也就是說你的小速客達煞車力高達 3.858g (3.858 個地球重力加速度,g=9.8 m/sec^2)

==============================================

而 Suzuki 阿魯煞車力約0.92g,Focus 大約是1.07g

也就是說,你的小速客達煞車 g力是 Suzuki 阿魯的 4.19倍,Focus 的 3.6倍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yukiko wrote:
這是國中物理,我用你...(恕刪)


這就是物理上的盲點,你所得到的是平均減速度,無法代表坐在車上所感受到的正確減速g力

加上減速的參考值為時速160km/h下的產物,光是從160-100這段,機車所能貢獻的g值非常小...

還有要看測試方法,他們的測試方式可能為突然收到煞停訊息開始停止,而我是從按下煞車拉桿後煞車燈亮起起算,光是時速160的反應時間所稀釋掉的距離就會有不小落差

也就是說,假設狀況是60km/h,3個車身(6m),60-50 50-40 40-30 30-0 每個階段所得到的g值都會不同

因為駕駛一定是隨著速度降低,越敢放膽增加煞車力道

以你的這種算法,乍看之下速度分析表的50km/h要 12.5m 0.78g很合理

但現實生活,你我都證明了這不可能,光是駕訓班就能做到至少50km/h 7.5m ,還是非全力

而一般市區,時速多半保持在50-60,也就是說,與前車距離至少要 16m(1秒反應時間)+12m(煞停時間)

車與車間要28m (14-15個車身) 大家都知道,就算是減半的距離,遇到突發狀況都還是游刃有餘....
monster0710 wrote:
這就是物理上的盲點,...(恕刪)

說這麼多 不如拍個影片PO上來
讓大家見識您超越賽車手的神技
蒼藍的自由之翼 wrote:
說這麼多 不如拍個影...(恕刪)


這要找人從旁錄影還需要場地~

其實去駕訓班看看就一天到晚上演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