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開放大陸機車來台,台廠才會深自檢討?

xboy200 wrote:
如果你也不知道機種的成本價,為什麼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暴利論?
我是用同機種或更高規機種在兩國不同的價格,加上個人主觀感覺比較出來的,我不敢說是「絕對精確」!但至少這也是個「WAY」,是條邏輯!我的邏輯!
從頭到尾也沒看你提出你自己不同意暴利論的邏輯是什麼!你只是一直要論者拿出數字証據,好像唯有明確的數字佐證,推論才能進行!
因為我提不出成本價,所以暴利論是不存在的?這是你的邏輯嗎?

為什麼我也不知道機種的成本價,就得要同意沒有經過驗證基礎的論述?兩者相關性為何?

也請讓我再說明一遍,我並沒有判斷你判斷廠商暴利的「結論」是否對錯,這部份你高興就好,
我只認為你判斷廠商暴利的「推導過程」有問題,這部份我應該也提出自己的說法了。

更請讓我再說明一遍我說過的話,如果你一開始拿出來比的,是香港忍和台灣忍的價格,
這部份我完全沒意見,因為至少製造商相同產地相同很多因素都相同,
在變因上幾乎可以只視為香港代理商和台灣代理商(現在僅是水貨商)的差異,Fine, very good.

可是你一開始拿出來推論的,是香港忍和台灣 Venox 的差異,
不要說廠商不同,光是銷量影響的變動成本,更別說其他固定成本都完全都不一樣,
卻有人僅憑末端售價,不用管前端成本就可以導論出台灣廠商賺取暴利?
抱歉,我對於這麼粗糙的「推導過程」完全無法認同,這也是我發文的原因。

你要情緒性發言幹樵台灣廠商我沒意見,就像某個愛幻想又拿不出證據的 ID 我回都懶得回,
但是你要用自以為相對準確的推論過程來發言,請要有雅量接受人家對你推論過程的質疑。

xboy200 wrote:
我的邏輯錯誤就能表示暴利的存在或不存在嗎?你的邏輯又是什麼呢?因為我錯所以你對?你只要拼命証明我錯,就能表示你對?我又塞你嘴巴了嗎?

你的邏輯錯誤就能表示暴利的存在或不存在嗎?當然不代表,這是兩個獨立事件。
另外我可沒有說你錯就是我對,請再容許我強調第二次,
我僅僅是對於你那麼粗糙的「推導過程」完全無法認同,其他的請就不用替我假想了,謝謝。


xboy200 wrote:
台灣買泰槤要多付50%以上的價格,為什麼香港買泰槤就不用呢?兩地不過一小時的航程不是嗎?你要不要解釋一下?我真的不懂!
如果台灣泰槤只要賣十元,那台槤要賣多少?又敢賣多少?這條邏輯哪裡有問題,也沒看你指出!你卻一再強調泰槤價和台槤價有什麼關係?你當然不知道榴鏈成本價,所以你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不用,你又真的想懂,你可以去問一下台灣的水貨商,相信他們會告訴你一套理由,
但是我相信應該不會告訴你因為他們賺取了暴利...XD

「如果」台灣泰槤(小忍)只賣十元...如果..嗯...什麼時候這個如果會變「現在」?
而「現在」香港泰槤(小忍」賣十元,台灣泰槤就是要賣你十五元,
結果有人說因為香港泰槤賣十元,所以台灣水梨也要賣十元太貴應該降價?憑什麼?
憑你「假設有一天」你能夠在台灣買到十元的泰槤就要評斷人家「現在」水梨或台槤價格太高?
那婆婆媽媽們哪還需要殺價殺得那麼辛苦?生意沒那麼好做的吧...

xboy200 wrote:
你同意國產車的現價是合理的,莫非你清楚其成本價?否則又憑什麼說「合理」?你怎麼都不拿出自己的推論邏輯或是比較對像呢?

我說過了,我認為市場的價格都是合理的,不論是國產車還是進口車,
因為這是廠商考量到多數顧客的接受度後訂出來的價格。而不是你覺得太貴人家就得要降價賣你。
當大多數人覺得太貴而不願入手了,廠商的現價就會被調整,Ninja 250 就是一個例子。
這種事需要到清楚成本價才能懂?...真的跟你講不用,多看幾本書就可以懂了。

xboy200 wrote:
300CC的機車和250的機車是不是「相同的品項」?你覺得不是!我也沒說是!那兩者之間就不能比較價格?不能以此為基準推論到其他「不相同的品項」的價格水準?你不是學過定價學或經營學嗎?

廠商賣十六萬有合理利潤,廠商是哪間廠商…你讓我憶起專科時一位很愛跟我抬摃的同學!
T2成本價也很可能是14萬啊!所以賣15萬過份嗎?但這不是你不同意的邏輯嗎?你怎能確定成本是14萬呢?

不同品項的東西甚至銷售地不同的東西甚至產地也不同的東西可以拿來互相推論價格水準?
你乾脆跟我說因為香港 300 忍太便宜所以藍寶堅尼一台可能要上千萬的賣太貴了好了。
這是什麼導論過程?應該不需要學過經營學才會知道不同品項的東西拿出來比較價格很荒謬吧?

另外就是因為我不知道 SYM 的成本是多少,所以我不會妄下斷言 T2 的價格是不是賺取暴利,
倒是有人可以從不同品項的東西來導論出 SYM 在 T2 上賺取暴利,小弟真的是佩服佩服。

再說一次,我對於這麼粗糙的「推導過程」完全無法認同,這也是我發文的原因。

xboy200 wrote:
廠商喊出來的價格就是市場價格?是啊!那你還不承認供給方有完全掌控市場的能力?這樣的價格,你還要認為合理?但那也是你的自由!

供給方有完全掌控市場的能力?如果你的理論成立,怎麼 Toyota 86 不賣跟 911 一樣的價格?
怎麼台灣忍不賣個 100 萬來展現一下自己的能力?
廠商喊出來的價格永遠就是市場價格,只是看你有什麼本事讓廠商喊出來的價格符合你的期望而已。

xboy200 wrote:
如果我自己從香港直接進忍300會比我向代理商購買划算!我會向代理商購買嗎?前面交鋒了數篇了,現在這個階段你提這點是在污辱你的對手嗎?
重點是現制允許我這麼做嗎?如果我硬幹!現制會不會懲罰我或是抵制我?這個現制是否合理?有無改進空間?國外的制度呢?或許你毫不在意吧!OK!這是你的自由!

現制貌似是可以自行進車的喔..如果你認為收你錢檢查你車子和課你稅就是在懲罰你或抵制你,
那你應該天天都覺得在被懲罰和被抵制了吧。

所以你也知道現在在台灣買忍 300 的價格比你直接去香港帶貨要來得划算囉,
那請問你一直提香港那個價格的意義在哪裡?我們大家現在人都在台灣勒...
還是你要順便抗議一下為啥中東油比水便宜但是在台灣油比水要貴呀?...
更可以順便幫你中東朋友抗議一下為什麼在中東水比油貴,明明在台灣水很便宜呀...
每個地區的市場自有每個地區的訂價策略,這個道理應該沒那麼難懂才是。

反過來說,如果你有本事在台灣拿得到比現在水貨商賣你的價格要低,
不用你在這裡大聲疾呼,人家水貨商自己就會降價賣你了啦。
如果你現在做不到,憑什麼水貨商現在要降價賣你來符合你的需求?
一隻粉筆一塊錢的故事上一篇就已經說過了,應該不難理解才是。

xboy200 wrote:
我不知道十年後電池價格會不會比現在便宜,我也不知道你是怎麼推論的!你的「便宜」骨子裡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想再塞你嘴巴了!但不論是忍300、VENOX或是其他小CC國產車,我比的都是「現價」,不是十年前也不是十年後,你是不是跳針了?

「現價」?...好像有人一直提到「開放後」的價格怎樣兼怎樣的,
現在開放了?還是現在在台灣小忍賣 16 萬了?這是哪門子的「現價」?

香港的「現價」是在香港買才有參考價值,拿到台灣來叫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如果你有本事在台灣買到香港的「現價」,我完全同意台灣的「現價」不會是現在的價格,
問題是你有沒有這個本事呢?還是只有在這裡喊貴要廠商降價來配合你的本事?

xboy200 wrote:
跟你討論真是件累人的事…
不曉得在現實世界有沒有人這樣跟你反應過,如果有,勸你檢討一下比較好,對你好,對你身邊的人也好~如果沒有,就當我在放屁吧!你高興就好!

習慣性用基礎薄弱的論證來發表文章的人,遇到人家檢視你的論證基礎時當然是很累人的。
這類人這個世界上多的是,你不是唯一一個,不用太擔心。
如果你是學生,你的老師認真一點的話會檢視你的論證基礎,
如果你在上班,你的長官認真一點的話會檢視你的論證基礎,
反而應該是我勸你檢討一下比較好,人總是要長大的,
要成功,就得要先學會對自己說出來的話負責,要不然不要說自己公司的長官,
遇到商場上的對手要跟人家談價錢,拿不出任何準確的資料,
只能喊出這也是個「WAY」,是條邏輯!我的邏輯!
或是只能說在香港在哪裡我能買到怎麼樣的價格你應該要降價,你看誰會理你。

魯拉拉拉 wrote:
我覺得機車成本現在真...(恕刪)



背後非關稅保護

半官方的artc背後有誰就可略知一二
為了取得上路那張牌
驗車項目愈來愈雜

附加成本都在墊高

但講大陸機車不合理, 全世界不都可以進來享盡各種車款, 台廠才會深自檢討不是一樣的道理?

大陸機車進來不用驗只有不掛牌才可以享盡低價,但那是玩樂車不是代步車


我不知道國產車要不要驗ARTC,就算要驗,也只驗幾台,整批就有合格證,這幾台的驗車費分攤到幾千台以後,根本微乎其微
所以拿台廠要驗artc的理由來,根本零分

有人一直自我催眠說,臺廠都是為了我們,我只知道,他們為了新台幣而已
陳凱米 wrote:
你認為有比日本車好,...(恕刪)

今年wsbk的成績.
aprilia 第一.550
kawasaki第二.501 ps.靠tom sykes.
bmw 第三.443
suzuki 第四.243
honda 第五.236
ducati 第六.185
yamaha 敬陪末座.9
superstock1000
bmw 第一200
kawasaki第二198
ducati 第三176
honda 第四43
suzuki 第五5
1991-2004,只有97不是.
2006,2008,2009,2011ducati都是是年度冠軍喔!
當然大多是歐洲車還沒參賽的時候.

這樣應該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市售車裡誰的車比較好.
我不拿個人騎乘的主觀意見來講,因為那沒什麼意思.
我們就交給職業車手了說吧...
你會想要進一家競爭力只有9分還是185分的車廠呢?

我要表達的是ducati不是所有人都不會騎.
就像我不會騎日系車一樣.我也不會去說日系車性能差.
有些人跨上歐洲車就全身不對勁,有些則反之.

看完了比賽成績,可以證明ducati不是空有品牌了吧?
既然這樣,還是回到原本的問題.
myroad40萬的價值是?

ps.
我也是從二行程騎到紅牌.
對於義大利車的評價是滿分,英國則喜歡偷工減料.
對國內廠商也曾給予機會,買了台酷龍.
酷龍也不是爛車,但是價格還是太貴了...


NEIL11834 wrote:
今年wsbk的成績.
aprilia 第一.550
kawasaki第二.501 ps.靠tom sykes.
bmw 第三.443
suzuki 第四.243
honda 第五.236
ducati 第六.185
yamaha 敬陪末座.9
superstock1000
bmw 第一200
kawasaki第二198
ducati 第三176
honda 第四43
suzuki 第五5

這樣應該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市售車裡誰的車比較好.
我不拿個人騎乘的主觀意見來講,因為那沒什麼意思.
我們就交給職業車手了說吧...
你會想要進一家競爭力只有9分還是185分的車廠呢?

我要表達的是ducati不是所有人都不會騎.
就像我不會騎日系車一樣.我也不會去說日系車性能差.
有些人跨上歐洲車就全身不對勁,有些則反之.

看完了比賽成績,可以證明ducati不是空有品牌了吧?
既然這樣,還是回到原本的問題.
myroad40萬的價值是?

ps.
我也是從二行程騎到紅牌.
對於義大利車的評價是滿分,英國則喜歡偷工減料.
對國內廠商也曾給予機會,買了台酷龍.
酷龍也不是爛車,但是價格還是太貴了...


老實說,我SBK只有略瞄一下, 主力都在看motoGP~舉例不當~^^"抱歉.

那我應該說, 拿台忍者10號和1199的車主換,大概也不會換吧?

那賽車手會想進那一家呢??

我選購的話,兩間不想, 我只愛本田和KTM,就算本田名次不高,-RC8R沒有下場~
我還是忠愛這兩間, 這就是受品牌文化因素,我上一篇有提過了.

賣肉700~不用四十W再強調一次~ 他的價值,我還真不知道~

01上有不少賣肉車主, 你可以去看看他們發表的文章, 為什麼捨棄其它進口車不買.

我想SRV850,最大的缺點就是實用性吧, 小的可憐的車箱,無力的前卡鉗.
以及在台灣維性待料時間過久~畢竟然沒有總代理,就算有,還是進口車~
在台灣, 過鹹水的就是貴,很多商品都是如此~
從800改個車瞉換個牌子到aprilia,就想賣好一點,壓根還是同顆引擎,還是商人手法.
但我不否認它是不錯的車,但是國內的人,還是偏愛530~

而且我前頭有說了,國產我偏愛SYM~ 光陽還好.

酷龍真的有小貴到~不過我的看法是,那顆引擎,不值得.不過架構還可以.

個人覺得,T2的價格稍微合理,至少和CBR250R比起來,體重多10KG,馬力少1~2匹,
不過整體的扭力值出現的較早, 個人是給予正面評價.

T1引擎,則是沒良心,是騙錢的~以上.

PS:其實我還蠻高興,可以遇到理性一點的車友討論大家對車的不同看法.甚好~~
這樣應該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市售車裡誰的車比較好.
我不拿個人騎乘的主觀意見來講,因為那沒什麼意思.
我們就交給職業車手了說吧...

說實在我覺的wsbk的成績也不見得
就等於市售車的水準 。畢竟要去
比賽還是經過大幅度改裝 跟調校 。
更別說Ducati是先生出賽車 ,
才出市售版讓這台車符合參賽規定。

魯拉拉拉 wrote:
我不知道國產車要不要...(恕刪)


問題是外面車進來就不是幾千台

沒有人在不知市場接受度如何以前就來個幾千台屯貨

哪一外國廠都一樣賣不出去消化慢就是賠錢[總代理還是貿易商也是思考]

要小批量試水溫, 也是小批量驗, 合格證也應不是同款車型陸續進就通盤套用, 如果這樣好, 一些進外匯車的是不是拿在台總代理驗過的同款車型合格證就套用連驗都不驗? 總代理就甭賣了, 價差太吸引人!
[就算是心中OS最好是這樣省去許多, 反正同型車前人已驗過, 自己進就拿前人取得合格證就好了]

於是那些外廠便宜車款代理或引進來全都變成天價

至於台廠要不要深切檢討, 除了二隻陽, 音叉[已經變成第二大牌子]還有S牌子背後都是日人控股, 他們又提供給我們哪些車種? 他們要不要深切檢討? [日人決定台灣可以研發哪些車款, 好的不會外流]
版主看來你愛檔車, 但日人控股這些在台車廠早就不自產平價或性能檔車, 主力速克達125, 150都是高階, 還沒有平價車款, 且音叉車台人愛的很, 價高照買可說前撲後繼, 品牌印象已成,


總之中國車廠真能進來除非採取非常手段破壞市場行情玩起中國價格, 建立灘頭堡, 例如雖有驗車行銷等增加成本, 但我一樣車價要壓低, 只是不附保固[出保固也要付錢但恐怕與這邊生態不符], 或者前一千台不要賺錢作口碑賠錢照賣, 然後培養死忠用戶再慢慢賺回,

但是一只現象在台太低價車往往受疑慮很多, 如裹足不前造成去化緩慢, 也有可能二邊都不討好,
還有拿買車跟買手機相比不是很合理

手機多數時候往往是一次性消費財, 你不會回去通訊行定期保養機子, 但車子卻是要定時保養更換耗材或維修[維修據點多方便]

走低價加上一開始品牌印象尚未建立, 低價往往也代表給經銷的利潤不會太好, 沒有好利潤的車經銷當然不太願意推, 寧可多賣利潤較好的車款, 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品牌更難建立, 消費者去車行都甚少聽過

如果採取類似中國車款跟低價路線就能大幅扭轉局面, 那台灣三線廠早應該銷量倍增, 超陽趕音叉了, 台廠才可能深切檢討












大陸很多倒叉雙缸250的車,台幣7萬元,大陸論壇的評論很不錯,那賣15萬的T2是怎麼回事?我廠裡有人騎長的很像G6的車,我和他聊過,騎了一萬多公里,沒有問題,台幣三萬三

驗車一台幾萬元,同一個申請人的同一款車可以流用合格證,大陸車同一型號進100台,每台驗車費多少?台廠幾千台,驗車費多少?你確定台灣國產車貴在驗車費嗎

你不會質疑國產車價,那是因為你只知道台灣車價,大陸車若能走ECFA模式進來,台廠才有可能降價
DSNT wrote:
為什麼我也不知道機種...(恕刪)


如果台灣跟香港一樣能以22萬購得300忍,勢必讓VENOX 252的22萬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這道理原來你真的不懂!你只是一再的用「我真配服你!你真行!這種邏輯有沒有問題?大家都知道」來堵!哪裡有問題,你一次也沒解釋?不曉得在躲什麼!也罷!反正你已經認為目前國產車價是合理的!那這點就不必再討論下去了~不會有交集!

市場價格都是合理的?這句話不必我來評!你就讓這句高掛在這個論壇吧!可以方便大家更容易想像某些唯利是圖的資方的嘴臉到底是個什麼樣!

目前市場尚未開放,如果我們想要進口車,勢必透過代理商!自行引進,光ARTC這關頭就大!我不知道香港的300忍須不須要經過這些驗車流程,但她的定價就是22萬,相較我們的36萬,你依然認為進口商的喊價就是市場願接受的價?你懂不懂什麼是「市場價格」?它等於成交價格?你還要再鬧下去嗎!

在我們國家要多花十四幾萬才能買到忍300!身為消費者的我會開始判斷這十多萬價差的合理性!我也相信每位消費者的判斷會不同,有人覺得合理,有人覺得不合理!但顯然你無法判斷!因為你要有成本價才行!光憑售價完全感覺不出什麼!那這點也不必再討論了!不會有交集!
不是我行!我能感覺別人感覺不到的!是因為你並非以消費者的立場出發!所以你無法認同我的推論是理所當然的!姑且不論認同,看你後面兩篇回文的引文回覆,顯然你無法理解我在說什麼,但卻可以回的很爽…但那也是你的自由!!放假三天有人陪我開摃,其實感覺也不賴~

有能力接受不代表我願意接受!沒能力接受的當然只能望忍興嘆!重點是這樣的驗車制度或是保護主義是不是突增我們的消費成本?國產商是否在競爭不足的環境下拿消費者練大刀?這是我關心的事!什麼能力不能力的?廠商今天能「喊水結凍」難道是拜你的詭論所賜?還是在你的經營能力下創造出現有的榮景?你就繼續護航吧!過著你合理美滿的生活!抗議跟不滿這種莫須有的事,交給別人吧!
orea2007 wrote:
說實在我覺的wsbk...(恕刪)

我知道台灣有很多日系車擁護者.
就像前面討論的有品牌擁護的問題.
我承認我也有,從來不相信日本的產品.

但是我覺得就事論事,數據擺在眼前.
sbk的改裝幅度是被大幅限制的.
也是唯一以市售車性能為主的賽事.
先生出什麼我覺得也不是重點,能拿出什麼才是重點.
而且sbk的規定是要先賣到一定數量才能參賽喔!
ducati在性能上的成功是別人難以匹敵的,這也無庸置疑(雖然我也不會買).
日本車在大量製造和行銷上我也給予肯定,這也無庸置疑.

如果連sbk和1000stock都不能代表市售車的話.
那我終於了解為什麼路上一堆人以為自己的車最快.

ps.
完全離題了,主題是我個人認為有競爭是好的.
開放大陸機車來台,台灣車廠的價格有可能趨進合理.
然後myroad我是上網隨便找,定價說是398000yahoo賣36600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