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加滿直逼兩百.. 民不聊生阿


Turritella wrote:
還是再補充一下相關知識,台灣的石油業不是壟斷事業

除了台塑之外,世界大廠Exxon-Mobile曾經在台灣賣過石油,但沒幾年就發現無利可圖撤退了
台塑也是以外銷為主(比較好賺),內銷為輔(意思意思以免被罵)

背後的意義,聰明人一眼便知

至於中油肥貓多導致油價漲?我只能說台灣實在很多天真的想法
就算中油的人,全年做義務不領薪水,全部反映到零售油價,猜猜看一公升降多少?
一塊多....
然後一年賺三百億,賠三百億,差別也就是這幾毛一塊的
對一般民眾有差很多嗎?一個月省五十塊?

所以你可以看到,或許無知的媒體和保證無知的民眾,是怎樣把時間在爭一些枝微末節的事情
抗議油價,自以為省到荷包,真正爽到的就是鄉民痛恨的所謂「財團」啦,或許就是媒體背後的大老闆(恕刪)


其實國外的媒體在講台灣的油價 or 電價時是用 "政府補助價格" 來形容,這點很少台灣人會知道。
search : taiwan fuel subsidy,

我們的民生用水用電用油,通通都是拿大家的稅金來補貼,才有現在的低價
你以為很低嗎? 其實就算不加油,你我都在不知不覺中替全民買單

爽到浪費油的人,虧到乖乖繳稅13-21%的中產階級

因為這個階級很多人要養家活口,過的很省,買車也捨不得開,但還是要幫忙出大家的油錢,電錢。

低於中產階級的那就不用說,有人連車都買不起了,日常水電的價格也靠中產階級的稅金。

老闆階級做帳做到不用繳稅,又開超吃油的進口跑車/休旅,這種人最爽。


政府要漲電價油價,外國媒體評價是正面的,因為用稅金補貼不能長久,本來就該反映成本,讓我們的稅金可以拿去做其它建設,而不是像共產主義那樣吃大鍋飯。

這幾年稅收減少,目前幾項捷運鐵公路蓋完後,可能未來十年都沒錢做比較大型的建設了。
Sorry, 不小心按到重複發文


政府要漲電價油價,外國媒體評價是正面的,因為用稅金補貼不能長久,本來就該反映成本,讓我們的稅金可以拿去做其它建設,而不是像共產主義那樣吃大鍋飯。

這幾年稅收減少,目前幾項捷運鐵公路蓋完後,可能未來十年都沒錢做比較大型的建設了。
Turritella wrote:
還是再補充一下相關知...(恕刪)



金道鎮 wrote:
有空在01嘴砲說油太貴
怎麼不去背單字呢
這樣老闆說不定給你加個幾十元之類的


我比較好奇~你背單字給你們老闆聽會加幾十元之類的?~真的假的呀!
我的奔騰G3前幾天也渴了
加滿210元
好懷念以前豪邁加滿頂多90的日子喔...

就住國外的感覺
當時領的國外薪水稅後收入對比支付的油錢.....根本無感 (有比較便宜的錯覺)
回台灣.....加油的感覺頗痛......

還嫌台灣的油不貴????


hrwftitan wrote:
就事論事.....這...(恕刪)

jeffcyut2003 wrote:
所以重點是我們台灣的...(恕刪)
很多人都是短視近利阿

虧空的錢都是全民買單

最需要的燃料稅隨油徵收

炒這麼久了都沒有過

永遠都是窮人幫有錢人負擔浪費的錢

偏偏這窮人還付得很開心

Oh,Sakuru wrote:
油價越來越貴..前幾...(恕刪)


原物料漲油電就會漲我都可以接受...

造成民不聊生的主因也不是這個...

而是我們經濟只會空轉不進反退...

錢賺得越來越少才是主因...
小客5509 wrote:
照你的邏輯, 油就該...(恕刪)

就算要漲價也不能單方漲價啊
十年前的物價跟十年後的物價譬如差了25%
但十年前的薪水跟十年後的薪水大概只有10%差別
這樣當然是很貴

如果跟日本或其他國家一樣是同等的
就沒有所謂X的貴了
不用想太多,因為能做的很有限。

nicayang wrote:
其實國外的媒體在講台...(恕刪)


上個月在義大利、德國、奧地利開車自助,
一路上經過奧地利,看到這是最便宜的油價,馬上衝去加
有圖有真相~




大約*40是台幣

最好燃料稅隨油徵收

使用者付費是重點
小烏龜潛水的地方 http://blog.xuite.net/ad700/blog
125CC加滿要 200元, 無感
從出社會到現在,加油發票公司可以全額請款
另外還有每個月交通津貼1000,老闆是說每個月都要保養、折舊...等等
津貼的錢都可以買2台125嘍 (不過都確實拿去保養了)
我10年前G4 當初20歲生日禮物,家人送的,我挑車

不過說實在的,個人對新聞每次報漲油價2角3角5角
真的是很無言,真的空油箱去加就算了,每次都大爆滿,是怎麼樣啦
機車給你10公升好了,差五塊錢,有這麼必要嗎

對我來說時間才是金錢

以上個人經歷
也許真的有人家境有困難...等其它不可抗力因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