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150cc之下國民塑膠車,架構就是這個樣子延續了少說10年有了!!
車廠不斷在車輛上配置更多的電子控制設計或豐富的配備是不是在樓主的心裡還不能獲得飽足感?是不是總是覺得以這樣的發展進程來看,國內的國民機車成長很緩慢?
舉例山葉塑膠車發展進程:
迎光->迅光->SV->頂級迅光->SV MAX->旗格版 SV MAX->勁戰->GTR->勁戰FI->GTRFI
*****馬車------------------------------------------------------------------------------------>
********************************************->勁風光----------------->
********* SV(風光)------------------------->目前各大賣場還可見銷庫存中....----------->
1:SV (碟煞版就叫SV 125 , 而鼓煞版叫風光,後期開始出現SV NPA車款,號稱抗磨引擎,當時的山葉機車教室還批評三陽的4V車種,到最後結果跟進,到今天還被許多人拿來嘲諷...)
2:頂級迅光 (出了液晶馬錶後,貼上NPA引擎貼紙...前12吋後10吋輪(沒記錯吧?)首次有超大的置物箱,可以在夏天放一顆西瓜進去..)
3:SV MAX (也是隨後分成碟煞版和鼓煞版)
4:旗格版SV MAX (引擎CASE改良離心式潤滑,零件番號更換5開頭...引爆許多舊車系車主更換CASE改裝)
5:勁戰 (在勁戰第二代車系前,山葉沒有車輛安裝TPS,第一代天鵝有LAG發生,第1~3代雖說開始沒有常聽聞掛曲軸事件了,不過掛汽門卻是另一個開端....)
6:GTR (這幾天出了雙色版,跟勁戰一樣,師兄弟引擎...)
7:勁風光 (一開始就先出鼓煞版,碟煞版的DX版也是後來才推出...,跟勁戰一樣,具h4頭燈乙顆~)
補充,1.
山葉Cygnusx勁戰登場時,小50部份VINO推出了少見的日本原裝的三汽門水冷引擎,到現在延用在fancy50車款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期待這顆引擎能夠晉升125甚至是150的車款上!!
補充,2.
Majesty125,從迅光的年代,打著新臺灣頭等艙的廣告,用的水冷引擎,都今天沒有任何改變,到現在只剩下噴射FI版在市面上流通...
補充,3.
有些車廠擁戶者互桶瘡疤的意念,其實很沒有必要,因為GY6車系的小毛病,靠大家接力提舉,也是很驚人的吧~~
補充,4.
好比噴射引擎部份,光/三陽被環保署查出早期的車輛排汽甚至不比化油還環保,算起來真的很失面子,真正負責做到通報車主回廠更換的動作落實了多少?誰知道呢?山葉的噴射這點雖然在網站,文宣上,技術指南上好像遜色於光陽三陽的噴射系統,簡單了許多,不過結果都是一樣,至少沒問題,這點是可圈可點的地方...
對這些記憶能想的可能也不多,如果有遺漏,歡迎同好幫忙補充...
仔細想了一下....
樓主的感想讓我也很有感受..............
YAMAHA的EV4跟光陽三陽用的GY6,所衍生的車種,想起來還真有異曲同意之處....
EV4這顆引擎到了勁戰後,換了4氣門,變成4V後,改變了曲軸內的潤滑油路設計後,更換一些零件的型號,更換化油器,跟隨兩陽,補強化汽缸部份的GP陶汽缸,換上外殼,給些配備,算起來都只是將車輛的參數改變而已~(咦~~!!誰給的配備最摳呢?大家注意到了嗎?)
同樣的情況在GY6車輛上更不徨多讓,兩陽生出的車種更是驚人~~
這樣看完後,我對國民速克達,有一種,別對它抱以熱烈期待的感覺,如果家中還存有舊車,還不如把心力放在自行DIY,或簡單的機車維修還來的有意思~技術我不太瞭解,大羊重車的部份,我也涉入不多,沒有意見,以上,送給樓主,給你一個迴響...
世界上有一級車廠,二級車廠,三級車廠.....
如果說BMW和哈雷或DUCATI稱得為一級車廠,
HONDA.SUZUKI.YAMAHA為二級車廠,
那三級車廠就為KYMCO.SYM之類的了,
各有各的市場,一級車廠走高價品質好路線,
二級車廠走高品質中低價路線,三級車廠就是拼價格為主...
當然還有第四級...如哈特佛之類的,拼價格還很難起色...
如果HONDA每年花50億於元在研發,KYMCO.SYM花5億元,
要怎麼贏?真的是一個問題,只有5億元可花...
當然每年能修改的地方有限嚕!
要往上提升一級....真的是非常困難...
至於車價,國內.....稅.....很有關係,沒什麼好抱怨了,
去馬來西亞買車更貴!
不過說實在的150c.c以下速可達車種.....
我看不到外國車廠有更佳的表現,半斤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