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看過車行用抽的,只要管子插到底,其實也可以抽乾淨,乾淨到洩油螺絲轉開後沒有油滴出來,同時省去轉開洩油螺絲的麻煩及風險。
但我不確定是什麼原因所以沒有普及。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只要有拆過機車引擎的人都知道
引擎內有兩個傳動室
不管你是用液漏
還是吸取方式
都只能取出其中一個傳動室的廢油
(中間傳動室互通,底部殘油不互通)
這是機車引擎的保護設計
讓機車漏油時
引擎不至於都沒潤滑油
就...單純看車行要不要花錢買抽油設備吧。我去過的車行雖然不多,但大多配有抽油設備。
auxo wrote:
我曾看過車行用抽的,只要管子插到底,其實也可以抽乾淨,乾淨到洩油螺絲轉開後沒有油滴出來,同時省去轉開洩油螺絲的麻煩及風險。
但我不確定是什麼原因所以沒有普及

大隻好奇寶寶 wrote:
只要有拆過機車引擎的...(恕刪)

我也算拆過幾顆四行程引擎,實在不了解你說的左右傳動室。
能否再說明一下?


Philips0924 wrote:
就...單純看車行要...(恕刪)

可能我這邊不流行吧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如果是從加機油蓋那一面拆開引擎
會先看到傳動的齒輪 (第一個傳動室)
潤滑油先潤滑的地方

再來會看到一個約3公分的孔
孔進去的空間 (第二個傳動室)
是引擎另一個要潤滑的地方


引擎結構再解說下去
應該會偏離主題
並沒有兩個傳動室的說法,至於機油在曲軸箱底部流通的方式,每種引擎都不一樣

這也是他的問題所在,因為每種引擎內部空間都不一樣,管子進去未必會到底
完整的設備會配有幾種不同角度的彎管,問題是,消費者怎麼知道要用哪一隻?

再者就是機油裡面的金屬屑,殘渣,會沈澱在最底部
洩油孔通常接近底部,但管子進去的地方卻不一定
如果管口位置不夠低,因為重力影響,抽油不一定能帶出這些沉積的雜質

所以,換不換的乾淨,始終有些不確定的因素。說方便,其實也沒方便到哪去
就像樓上說的,這種設備大概十幾年前中油就推過,但利用率很低,後來也都不了了之
av98us wrote:
舊機油沒辦法完全吸乾...(恕刪)


不介意吸不乾的人可以考慮
油應該比車行同價格好
一、被屁孩沾沙而誤用,有99%的可能性..

二、鐵屑、油泥沉底,我也擔心吸不乾淨..

三、這篇文章好像來自PTT,有看見,台塑10W40的全合成機油,700ml 90大洋,900ml 100大洋;價格跟中油15W40 SJ/CD差不多;全合成機油比中油的似乎較佳,黏度也比較OK,品質..我猜應該還是台塑較好。

四、車行換雜牌油10W40 or 15W40 or 20W50 價格150,跟100大洋台塑油,有一丁點吸引力。

五、如果底部有個接油的,一個17號卸油工具(電動更好),我就會自己換油了。

Latios_JP wrote:
剛剛看新聞有介紹到自...(恕刪)


從開始推出到現在 我的新競戰換了至少有個十多次了吧 剛推出時 70元換一次也有跟到

我是在板橋三民路家樂福下面停車場換的

騎起來都順順的 不敢跟以前自己動則換4.5百元以上的來比

但至少已100元 的CP值高到沒話說 也很省時間 10分鐘內吧


之前用勺子換下來的還要再用漏斗裝回去罐子 再拿去機車行倒

不用等機油特價的時候屯一下貨

不用弄髒手 不用趴下來轉螺絲 也不用準備其他哩哩摳摳的工具

但我最近都比較懶大概都快兩千才換....不是好榜樣 可車子還是頭好壯壯 給您參考囉

aaron123456789 wrote:
從開始推出到現在 ...(恕刪)


家裡的豪邁也想試試,不過為何只有700CC,有點擔心,記得豪邁是800CC...
本人所言均為個人實際經驗或是個人見解,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