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從沒想過徹底的否定國產胎
只有了解自己是什麼能力而去選擇什麼胎
雖然大部分的進口胎是優於國產胎的
但國產胎還是有好胎
在現在這景氣及荷包不滿的情況下
C/P值才是重點
小弟的朋友之前也跟我說他用過BT601、BT30有多好就有多好之類的
到最後還不是乖乖換回M6103等等的國產胎
原因不為什?!
就因為沒錢
他說BT30市區+小跑~6000KM以內KO
大概2個多月就要換一條
以他的能力無法這樣花
衡量自己的能力在去批評人吧
別一味的說進口胎有多好
自己能將進口胎發揮到極致再說
難道那些嘴砲魔人一換上前後BT601就能像ROSSI一樣強嗎
自己能力不足~換上那些胎也是浪費
[編輯] 1950 (25歲)
早期羅結便在彰化縣員林鎮的北門輪胎行當學徒。在看好輪胎為民生必需品,前景可期下,羅結於是創立了大新輪胎,當起了老闆,到1951年,再與連榮車行老闆李陳榮合資設立連新輪胎,只不過最後因理念分歧而拆夥。 據員林當地一位輪胎界大老透露,連新分家時,硬生生地在工廠正中間畫下分隔線,資產對分,互不侵犯,惟商標「連新」被李家標下,羅結則以「正連新」為名,另起爐灶,
[編輯] 1960 (35歲)
到了1969年,羅結持續以「正連新」為名製造自行車、機車胎,但卻引來李家抗議,後來則拿掉「連」字,更名為「正新」。但是雙方的征戰一直持續。
[編輯] 1970 (45歲)
到了70年代末的時候,沒想到財力較豐的連榮車行老闆李陳榮合進一步動作,硬是買下緊鄰羅結工廠外圍的土地,逼得羅結只好另覓土地,並找了外甥蔡文順(現為上櫃公司富強輪胎董事長)等人集資六百萬元,1978年在今天彰化縣大村鄉正新總廠位址設立了新據點,開啟了輪胎王國的傳奇故事。[3]
[編輯] 1980 (55歲)
[編輯] 1990 (65歲)
1992年,具有冒險性格的台商紛紛搶灘中國進行投資。這一年,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帶了五百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1億6千萬)到中國北方天津做最後一次拼搏;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則帶著一千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億2千萬)深入中國尚未開發的湖南長沙設廠;但羅結這一出手就砸下二千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6億4千萬)在廈門設廠,手筆之大,當時可說是震驚兩岸![4]
[編輯] 2000 (75歲)
2009年11月23日與彰化縣長卓伯源會談,並同意在彰南科技園區興建09年全亞洲最大的輪胎投資案。
[編輯] 2010 (85歲)
來源維基百科
的輪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