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天兵 wrote:
有阿 大大們提到的什麼A搖臂是啥阿
這部份嘛....要說的十分清楚的,真要請隔壁紅屁股重機板的大大們來講解比較有權威性,
之前,有到二奶那裡做一些功課,發現,中置避它的設計比後雙槍來得安全而且操控性比較佳,
因為中置避震,多半都用在重機仿賽車的身上,有看過GP 500的,都知道

一般小c.c.數的打檔車,在成本考量上是不會做的,這也就是

不過,東西得要有用過,親身體會之後才能真正知道它的功用及好處,真要說明,會牽扯到力學及
材料力學的問題,不想被炮說是用"鍵盤在騎車"

PS, 那個"A"應該是車架與中置避震所構成的架構,就是一個A字 ? (

小小天兵 wrote:
你寫的很清楚 我看的很模糊
哈哈 還是不太懂
Aeon這次把中置避震做到125的輕檔車,以國內市場而言,算是首例(

所以,這種事,你也不能怪我,沒有親身試過,怎能說出它真正的好處在那? 一般只有在紅屁股
的重機仿賽中才能看到的玩意,平民百姓,

所謂的雙槍後置避震,大概有9成9的打檔車在使用,反正,你現在市面上能看到,都是後雙槍
避震,野狼,小雲豹,金勇,酷龍,KTR.......雙槍後置避震的設計原理比較簡單易懂些,車身及
車架剛性考驗所能承受的容許誤差值比較大....

中置單搖,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安全,及其高速車身的穩定性,而且具有極佳操控性,所以,高階
賽車,仿賽車,幾乎都是用中置單搖,但是,相對的中置單搖的車身剛性考驗,及車架設計上就
真需要仔細一點一滴的考量,計算清楚才行...,這方面就需要一些力學的基礎才能說的明白..

my 125,另外一塊還算不賴的牛肉

好像只做到31mm,就以125的輕檔車,my 125應該是最粗的前叉(

台灣的路多坑洞,35mm的前叉,應該是十分十分的好用丫.....

個人比較擔心的一點就是CG OHV引擊,這類的引擊到高轉輸出時,引擊十分的車震,
不知道,Aeon是自己買來後,像光陽一樣自己改呢? 還是,就這麼給裝了上去?

只是,光聽my 125的引擊聲,好像不太像金勇耶....?
如果,一個設計好的車身車架,加上一個高轉抖個不停的引擊,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
看到一塊好香的牛肉就這麼掉入便坑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