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一輩的人說,探勘開採天然石油,成本高昂,長途海運,成本高昂,煉油廠,設備成本高昂,環保成本,高昂,這樣產製出來的礦物油,提煉成本確實高昂,大工廠搞化學合成的,成本就降低許多,可是我們看礦物油的機油,售價較低,合成,全合成機油,售價很高昂,好市多的機油,讓我們看到,全合成機油,該當有他的便宜售價,對應他的生產成本
只要會DIY 換油的人來說,這種題材總結言之,使用知名品牌全是盤仔~沒聽過哪一品牌用掛引擎,有常常被操壞的引擎。夏天黏度要高冬天黏度要低,同一瓶黏度高低差距越大它適應溫度越佳,10w40、5w50都可以,只要你爽就行。API/SN比API/SM耐磨係數與潤滑係數高級。甚麼起步有力、中段順暢尾段拉轉迅猛全是鬼扯,那是技術不是機油。跟吃一顆50元的蛋黃酥一樣瞎!
un3354 wrote:原本我也相信汽車及機油規範可使用10000~15000,後來看林大安yt,汽油稀釋機油,汽車從原本1萬公里下降5千。如果機車是化油器還是1千公里換,噴射的可以到2千,還是要看霧化及汽缸狀況!...(恕刪) 所以國外的車都不需要汽油就對了? 還是台灣的汽油品質特別差? 或者你認為該建議里程是指在不添加汽油的前提之下?有時候不要只會看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這種常識等級的事情隨便想也知道答案...
un3354後來看林大安yt,汽油稀釋機油 是的而且不光是汽油(=未燃燒的混合氣或吹漏氣)還有水分也會進入曲軸箱例如下面這篇廢油的分析報告其內文(DIAGNOSIS)就明確指出:因為樣品含有水分,所以無法檢測其黏度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6&t=6583576&uid=3633225
S98PLUS wrote:是的而且不光是汽油(=未燃燒的混合氣或吹漏氣)還有水分也會進入曲軸箱例如下面這篇廢油的分析報告其內文(DIAGNOSIS)就明確指出:因為樣品含有水分,所以無法檢測其黏度 我本來已經很懶的發言了但看到你都已經講的這麼含蓄了居然還有外行人要攻擊你真的是為你感到不值所以我也來分享一份真實的 "機車" 的廢油檢驗報告吧如下圖雖然此油(Shell 10W40) 只使用了1440公里但檢測到的汽油含量卻高達3.4%高溫黏度更是大幅下降到只剩9.79
磷元素 wrote:但檢測到的汽油含量卻高達3.4%高溫黏度更是大幅下降到只剩9.79 感謝分享~碰到庸人加黑就好,他再要無理取鬧也只是證明我封他封的一點都沒錯!回主題,我剛剛又發現一篇類似的分析報告,不貼不快,願與君共享之~這次的樣本的含水量小於0.05%,故而可以檢測出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