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與橘子 wrote:印象中快速道路沒有最低速限白牌就算能騎到150仍然沒有路權汽車卻可以大辣辣的開20看風景 是嗎?很多紅盾牌的省道快速公路在高架路段都有最低速限阿像台78最低就是60阿不過在開放普通重機上高快速道路之前,先整頓駕駛人素質汽車駕駛人也是一樣,都要整頓
vaio8937 wrote:是嗎?很多紅盾牌的省道快速公路在高架路段都有最低速限阿像台78最低就是60阿不過在開放普通重機上高快速道路之前,先整頓駕駛人素質汽車駕駛人也是一樣,都要整頓 那是否汽車也應該先禁止上去,等整頓好之後再開放
乾脆學日本好了125CC以上才能上快速道路快速道路也收錢好了使用者付費但是相對的道路品質不要再是這種WRC比賽道路你敢收 一定也有人敢上去跑這樣又多開一條收錢的門路 對財政吃緊的各縣市機關也不無小補台灣真的車太多了不過也沒辦法 不是每個地區都像大台北一樣 大眾運輸工具那麼發達
當台灣的路都很大條?125cc上快速道路?小弟認為200cc以下都不夠格吧第一 車輕有大車從旁經過側風就會讓你晃了危險第二 騎125cc的屁孩加腦殘很多(改台爛爛的速克達就很自以為快)第三 台灣人的駕車水準有待加強
Nibelungen wrote:乾脆學日本好了125...(恕刪) 學日本?日本民間機車比例有多少?125以上250以下的有多少?在日本125以上可以上高速公路是一回事,會不會上又是另一回事。日本上高速的規則,往年甚至規定後座不准載人耶…考照越嚴謹,用車人越理性,不會想玩命。125~150要考慮的不是能不能達到速限的問題,而是中間的過程。除了必須高於最低速限與高速續行力外?要考量的是:1.穩定性2.加速、再加速能力3.高速下制動力這樣在超車與遇到突發事件時,才能脫離危險。個人認為249cc(250級)上快速道還說得過去…以臺灣的機車密度與用路人素養,會認為125或150有能力上快速道的觀念?根本就是缺乏嚴謹、客觀、理性的判斷,只是想利己的作法。我也騎150,但實在看不出來150有什麼條件適合上快速道?不要說看不到紅黃牌的尾燈這種事…試試看表速80急減速到40或30、再加速回到80要多久?如果是在微上坡路段,又要多久?大家太看得起自己125~150機車的能耐了…前面也有網友貼影片,反應也好、煞車也罷,要就反應不過來,要就停不下來直接追尾…這樣上高速道不僅造成別人困擾、也對自己安全說不過去。
bvmbmb wrote:學日本?日本民間機車...(恕刪) 1.台灣日本駕照互相承認(我也很驚訝)2.日本以前限制上快速道路等級以上不許載人後來加入wto被迫開放3.利己的作法?就是要更方便.快速.安全的到達目的地走省道要50分鐘 走快速道路只要20分鐘光等紅綠燈就差個好幾十分鐘更不用說省道有更加多的危險4.機車密度與用路人素養密度高代表人民需求高用路人素養難道其他駕照有多考這個項目?考汽車駕照也沒實際在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道路駕駛過51~249cc都是是白牌雖然不是每台249cc的都騎過但是高速穩定度絕對剉剉有餘前差夠粗就很穩輪胎寬度影響還好===反正wto都加入10年了當初政府承諾150cc以上南北兩條國道可以走現在還是沒有任何的機車能合法上國道
神川速人 wrote:1.台灣日本駕照互相...(恕刪) 51~249cc都是是白牌雖然不是每台249cc的都騎過但是高速穩定度絕對剉剉有餘前差夠粗就很穩輪胎寬度影響還好以上觀點有爭議這位大哥你說的是擋車之類的我還能認同瞬間加速還能說得過去那有速克達呢?(不要說改裝車)前岔是能有多粗?輪胎是能多寬?車輛的車身是能多重?
飄九尾 wrote:51~249cc都是...(恕刪) 呵呵...說到速克達的痛處了一般過彎犁田的都是白牌塑膠車...速度 加速度都不及擋車的性能整體的操控性也都不是很好都是在高速轉才明顯有動力出來也代表著在快速道路的反應速度會有所延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