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一般大學生的起薪5萬元台幣(不要講進入如三星的國際級企業不止5萬元台幣,那不是你想要進去就能進去的)
如果現在台灣的大學生的起薪5萬元台幣你還會說一台機車約四萬多很貴嗎?
現在台灣的公司給一般大學生的起薪2萬2仟元~2萬8仟元,這樣的薪水能夠大量消費高品質的商品嗎?
現在台灣的問題
台灣公司給薪水低->無法大量消費高品質的商品->台灣公司無法藉由大量生商高品質的商品來降低生產成本所以只生產低品質的產品->台灣公司的產品就是低端產品的印象
->台灣公司等於低端產品,如此無法提升產品價格->外銷的產品無法達到高端產品的品牌印象競爭力輸南韓->不給員工加薪->台灣公司給薪水低->...形成惡性循環的迴圈
如果改成
->台灣公司給薪水高->可大量消費高品質的商品->台灣公司藉由大量生商高品質的商品來降低生產成本競爭力提升->台灣公司的產品就是高端產品的印象
->相同的價格當然買給人高端產品印象的台灣公司商品->台灣公司研發更高端的高品->外銷的產品可達到國際級的高端產品->外國人認同台灣的產品等同高品質,在相同的價格下當然選台灣的產品
->提高員工薪水->台灣公司給薪水高->...形成正向循環的迴圈
如能達成正向循環的迴圈,就能藉由大量生產來降低高端產品的成本,例如如果國內全部的冷氣都是裝國內品牌的變頻冷氣,那大量生產的變頻冷氣就能降低價格,
而員工的薪水提升也不會覺得買變頻冷氣是負擔,在正向循環的迴圈裡,台廠就能研發出高品質但價格相對不高(因收入也變高)的產品,這時因產品高品形象對外銷也有幫助,
且大量生產後高端產品在相同的價格下台廠品牌形象和品質功能又比別國的好,這時就是台廠有真正高競爭的來臨,一直正向循環最後一個等級就是精品到達精品後就算比別人貴,消費者還是會買,
這時己經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而非只有價格因素了。
一個低收入的國家是很難產生什麼精品等級的產品。
我國的企業如果不明白這道理,一直不提升員工的薪水,企業永遠就只能在跟低收入國家的企業形象一樣不入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