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見的網路新聞, 新機車將大漲五千至一萬元?! 請大家發表一下看法.

冷眼看地球 wrote:
你去那生一台同CC的汽車與機車給我看?在台灣比率還不到1%,汽車有做250CC嗎?有做500CC嗎?台灣的主流是150CC以下,就算機車做到1000CC不少都會降轉速,你去做一台500CC的汽車來比呀!還是你要做125CC的汽車來比?你要做的出來250CC的汽車想必轉速比機車高1.2倍以上,不然車子跑不動吧!

汽車動不動就是1000CC以上,當然能降轉速,要喻一點有意義的東西。



你要用這麼尖銳不客氣的方式回應那是你的事, 我並沒有哪裡對不起你的地方, 我也不會再跟你討論這個問題

汽機車對空氣造成的影響不能只從CC數跟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看, 溫室氣體並不是只有一種

其他關於使用率、平均乘載量、其他污染氣體排放也都在考慮範圍, 環保署訂這個標準一定有他理由

既然你對這個議題這麼清楚, 請一一指出環保署所做研究或考察不合理之處, 不需要在網路上找人出氣

另外, 你還沒解釋你為什麼不客氣的指稱我文不對題, 以及為何要把我發言跟政府教育下一代扯在一起
冷眼看地球 wrote:
全台的小客車數量是機車的一半,但CO2是機車的4~5倍的排放量,最好汽車閒置量為4/5~3/4啦!
該做好的大眾運輸、自行車道、人行道…等都不做~~不好好想想汽機車減量,確想出CO2增加破壞溫室效應的政策,真的很天兵。


台灣的大眾運輸有成長阿 當然有些鄉下大方式萎縮 有些事情都有利益糾葛或政治考量
政府應該也無能為力 像今天報紙 日月光供電的200m 說什麼立委和居民都不給拉
還不是為了勒索錢
像某鄉鎮抗爭要求電信業者搬遷基地台(看起來就是要錢)
業者就答應然後直接把那個基地台關台=搬遷
沒幾天居民又來抗爭說電信業者修理他們 他們手機都打不通 沒有訊號

當這類事情多的話 政策也很難落實吧

不過我倒是不懂好龍兵 為什麼打算拆公車專用道 這是強迫大家搭乘大眾運輸的方法阿

至於自行車道 台北縣市沿河走 真的有在做

冷眼看地球 wrote:
當全球觀注在CO2的排放量,台灣確定個新法規讓CO2排放量增加,以後150CC以上的機車會越來越多,跟本沒達到減量的效果,政策上文不對題。當國際社會問台灣為什麼CO2反而增加呀! 真不知台灣要怎麼說,就算你出100期CO2還是無法分解,除非台灣能做出接觸分解大量CO2就會是台灣奇蹟出現,又有人要得諾貝爾獎。(恕刪)

co2應該是無解了 不然應該抵制牛肉
因為世界幾大污染源裡

澳洲牛羊隻的屁 打嗝和糞便產生的氣體 比有些國家還高很多
orzmaster wrote:
環保?鎖國擋進口啦
全世界那麼多車廠150cc以上車種才使用噴射系統是笨蛋?
要先也是後碟先,再來也是ABS先,再怎麼樣也輪不到噴射系統
要弄噴射系統,也必須能讓油耗夠明顯,車重降到100公斤以下了沒?
只有台灣有一群笨蛋
買賣汽車會先注意有沒有DVD播放器,做機車會先考慮在125cc弄一堆半吊子的垃圾

個人覺得您該加強禮貌..
什麼叫台灣有一群笨蛋?這是價值觀的問題,
價值觀不同不代表別人就是笨蛋,ok.
有時候人們在買車會考慮的是全方位的均衡,
安全當然是其中之一,每個人放的比重不同罷了!

至於為什麼要後碟先,再來是ABS?
這是什麼樣的道理呢?請您說來聽聽...
機車的騎乘一般煞車力量控制為前七後三,
後輪很容易因鎖死而失去抓地力打滑,
尤其是輪胎不夠好時更明顯,
後鼓已經符合絕大多數使用上的需求,
當然碟煞反應速度相對鼓煞快一點,
但煞車力量都一樣輕鬆超過車輪抓地力所需,
倒不如換好胎來得穩當,莫非也要強制台灣機車都換好胎?
均衡性舒適性和方便性是速可達的重點,應該不在性能吧!

另外車重降到100KG以下真的會明顯省油?可否提出數據,
一般正常體積的125速可達重量約在100~110KG,降到99KG是否有省油?
很樂於聽到您提供數據造福大家!前提是車子大小要差不多,
而不會影響到舒適度和方便性刻意縮小的車....
冷眼看地球 wrote:
全台的小客車數量是機...(恕刪)


呵呵, 又來一次, 你光打CO2問題, 卻忽視更嚴重的 HC, CO, NOx 問題. 機車可是比汽車產生更多的有毒物質.

請先將有毒物質控管好, 在去想如何救地球吧.

環保不是趕流行, 而是要將基礎面作好. 光是減低CO2排放, 而不控管 確認有毒的 HC, CO, NOx, 完全是本末倒置.

大約5年前我就買了市面上第一台噴射引擎的車種 RS21-EFI
可以算是噴射車的一代目,當時的售價辦到好63000,老實說
我覺得非常的超值,噴射引擎不說,光是150CC加前後碟煞(中看不中用)
金屬油管`12吋框,在當時也算是小剛砲,剛開始有一些小毛病
回去台中服務中心曾被以未在當地販售等理由拒絕維修,只好靠著
車友間的資訊交流(同病相憐吧),自己自立自強想辦法解決問題
光是全車線組總成在保固期內就換了3組,服務站不會換我自己換好
後再交換舊品,噴射電腦也換了好幾版,幸好有認識的車行老闆,為
了研究噴射系統也買了一台RS21 及維修電腦,一起研究解決,現在
我覺得車子非常好騎,當然也有一些缺點無法改進,希望後來出的車能
更進步。

我覺得最近新聞上說5期噴射車會貴5000至一萬,根本是先替車商打預防針
讓民眾有預期心理,以後新車上市的價格才容易賣,現在先買台化油器的車
騎吧,驗排氣只要師傅調的好都可以過,根本不用擔心。
為什麼政府不大力支援電動機車研發呢?
再怎麼先進的排放標準最終還不是吃汽油、製造空污,
台灣機車密度高居世界第一,但同時也帶來嚴重污染,
理應機車在台灣是非常有發展潛力也非常有賺頭的重點產業,
要是電動機車可以大幅改善續航力和速度,
就算比傳統機車貴上兩萬元內我也非常樂意購買。
(靠!能騎上三年,油錢就撈回本了!)
cguitar wrote:
個人覺得您該加強禮貌..
什麼叫台灣有一群笨蛋?這是價值觀的問題,
價值觀不同不代表別人就是笨蛋,ok.
有時候人們在買車會考慮的是全方位的均衡,
安全當然是其中之一,每個人放的比重不同罷了!

台灣安全標準之落後實在很難想像

當然政府無能是一回事,人民無知也是一回事,但是車廠沒有用心這也很重要吧

安全氣囊→ 選配
ABS→選配
...

只有DVD、什麼幸福的感覺啦~都是標準配備

人家美國好幾年前就規定ABS是標準配備(汽車),今年有規定所有出廠車都要配胎壓偵測

價值觀?不會還停留在只要有安全帶跟冷氣就好的時代吧...
cguitar wrote:
至於為什麼要後碟先,再來是ABS?
這是什麼樣的道理呢?請您說來聽聽...
機車的騎乘一般煞車力量控制為前七後三,
後輪很容易因鎖死而失去抓地力打滑,
尤其是輪胎不夠好時更明顯,
後鼓已經符合絕大多數使用上的需求,
當然碟煞反應速度相對鼓煞快一點,
但煞車力量都一樣輕鬆超過車輪抓地力所需,
倒不如換好胎來得穩當,莫非也要強制台灣機車都換好胎?
均衡性舒適性和方便性是速可達的重點,應該不在性能吧!

機車用上碟煞的優點是絕對性優於鼓煞的

使用鼓煞並不是因為煞車前後比例問題,而是要控制成本問題

現在車子成本往上增加,先考量到的應該是安全問題,而不是噴射化
(所以說政腐跟車廠沒腦袋)

我沒在強調性能啊...

你可以去研究看看碟煞與鼓煞的構造

同樣尺寸的鼓煞煞車力道遠超過碟煞而且鼓煞本身結構更容易鎖死啊,拜託

別輕易聽信老一輩的觀念啊,師徒出身的技師大多技巧100知識0分啊.........

那三點是造車原則

怎麼樣讓駕駛更舒適,在使用上更方便,均衡性要看車種

汽機車都一樣有代步的、商用型的、休旅型的、跑車型的,每種設計跟調校都不一樣

速可達只是在〝傳動〞構造上跟檔車不一樣而已
cguitar wrote:
另外車重降到100KG以下真的會明顯省油?可否提出數據,
一般正常體積的125速可達重量約在100~110KG,降到99KG是否有省油?
很樂於聽到您提供數據造福大家!前提是車子大小要差不多,
而不會影響到舒適度和方便性刻意縮小的車....

那台SUZUKI Address 125不就把所有需求整合上去了...
orzmaster wrote:
台灣安全標準之落後實...(恕刪)

不懂...SUZUKI Address 125整合了什麼?
寬敞的置腳空間?好坐舒適的座墊?大型的置物空間?
後輪碟煞?資訊豐富的儀表板?....好像都沒有....
它有的是省油的噴射引擎.車小好鑽.加速快.
不知道你說他整合是什麼?

SUZUKI Address 125的優點就是低油耗=低污染,
另外就是噴射引擎的排氣更為乾淨.
不就是國內要求噴射化的代表嗎?
似乎和你的安全排第一的要求沒特別關係!
當然還有蛋蛋車也整合的很好,連殼都省了....輕量化的代表.

至於後碟的優點當然不容懷疑,個人就擁有過三部後碟的機車,
能在短時間內瞬間鎖死,騎起來很爽快,不過就剛好都是國產雙陽的車,
因為yamaha和suzuki 150c.c以下沒雙碟車種!
我覺得碟煞非常好用,但個人認為前碟後鼓對小型速可達已經很夠用了,
故障率也相對得低!
我說難聽點,自行車道沿河邊走是搞笑搞休閒用的,你可能不知台北市那河邊自行車道有多臭,很多人沒有早上親身去河邊騎騎看,政府講的很美意那本就是不實用又浪費錢,只能做休閒,可是河水不乾淨,只要天氣對流不強就會有臭味發出,做好看而沒用!!只是做白工而已。我自已常騎自行車啦!可是各位常嗎?

再來,那種河邊車道全長多長才只有少數缺口你知道嗎?各位上班的地點都在河邊工作嗎?不可能嘛!河邊自行車道跟本就是搞笑用,還拿來當環保口號!那是歧視工程!浪費錢!

很多事不是很難落實,而是觀念上就是歧視自行車,觀念上也歧視機車,最大的是什麼?就是開汽車,就河邊自行車道就是整天做在辨公室吹冷氣想出來的,拿來當環保口號?是可笑的笑話。跟環保扯不上邊,只是讓都市人有休閒的地方。

espzion wrote:
當這類事情多的話 政策也很難落實吧

不過我倒是不懂好龍兵 為什麼打算拆公車專用道 這是強迫大家搭乘大眾運輸的方法阿

至於自行車道 台北縣市沿河走 真的有在做
orzmaster wrote:
人家美國好幾年前就規定ABS是標準配備(汽車),今年有規定所有出廠車都要配胎壓偵測

價值觀?不會還停留在只要有安全帶跟冷氣就好的時代吧...(恕刪)


有些東西還是成本考量 人家賺美金 國民所得高
賣車也是賣美金

台灣國民所得比人家差 關稅又高 一來一往 勢必縮水 但是民眾要dvd要gps
羊毛出在羊身上阿 汽囊就越來越少
要 拿錢選配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