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框,愈寬,抓地力愈好嗎? (從別的論壇抓過來的)

泥鰍王 wrote:
照這樣推斷..砂石車~~輪胎、輪框又大又寬..煞車!?抓地力一定很好嗎!?
真的好的話,就不會出氣動式輔助煞車功能了!!


砂石車是因為車身太重的關係(貫性太大煞不住),所以才需要輔助煞車,我記得好像是這樣吧!!
如果有錯請用力指證。
上面的大大都說的差不多了,我再加個東西進來討論討論。
這問題我國中(還高中有點忘了,就是教磨擦力的時期)時問過物理老師,先說為何會問好了。
在課程中的實驗裡只要是同重量同樣(極相近)的接觸面(摩擦系數)在不同的接觸面積上最大靜模擦力是一樣的,所以問題來了,為何車換寬胎(重量基本上不變,增加接觸面積)會增加抓地力?(如煞車距離縮短,可以較高轉速起步等)
老師說有避震系統時就不能相提並論;對就是這東西在搞怪(有那麼嚴重嗎),舉個例子吧!相信不少人都有在看 F1,但請往基礎一點的系列看一下,如 福特方程試或是沒前後翼的單座開放試賽車,假設大嬴的車有A設定與B設定兩種,所以車重相同而接地面積與胎面對路面的摩擦系數一樣,那為何A設定在彎中可以比B設定用較快的車速通過,沒錯就是懸吊系統搞的怪(設定),但為何懸吊系統會讓加大接觸面時也增加抓地力,這就要請專家出來解說了,而且也不一定聽得懂。同理在機車上更是明顯。

而對冰面、泥面或水面情況當然會跟乾爽的泊油路面不一樣,所以就不針對這部份討論。
POWERED BY .\ /.
我快笑翻了~~~[摩擦力]=[正向力]乘以[摩擦係數](or黏滯性係數--流體力學方面),所以一個物體不論他接觸面積多大,摩擦力都是"定值",怎麼這種國中理化問體還一堆人不懂呢=..=?磨擦力和面積大小"沒有關係"(請以巨觀的方向討論)
面積大小則關係到應力!~抓地力應該是應力的一種,但是抓地力這個詞的概念非常含糊不清,常讓人誤以為摩擦力=抓地力..........
壓應力(拉應力)="正向力/面積"也就是說面積越大,每單位面積所承受的應力就越小,所以整體可承受應力的極限就越高(跟面積成正比),所以輪胎越寬"抓地力"才會越大,但"摩擦力"從頭到尾都是定值(除非摩擦係數or正向力改變)!

如果還是有人不懂的話,我講一個易懂的例子;假設一個重量3t的物體,接地面積不計,如果其表面或接觸面"摩擦係數"為 0,則摩擦力=正向力*摩擦係數= 0,而此時只要用手輕輕推一下,不管多重物體都會移動~~因為!.........摩擦力= 0 ....(此為理論上的情形)~~~~~有錯請鞭
PPLd wrote:
我算是個(爛透的)工...(恕刪)


唔~~我看了頭昏眼花.........
不過大大也提出了科學解釋證明了
摩擦力 跟 面積完全沒有關係

不過事事難料阿XD

PS.強者我朋友都跑出來了呢!!
殭屍翔 wrote:
樓主的發問:昨晚5/...(恕刪)


樓主應該是要問輪胎越寬吧?!

弟補充一下
不足或是錯誤的地方
就麻煩其他高手囉

課本告訴我們
"摩擦力正比於正向力與摩擦係數 且與面積無關"
但這都是古典力學的假設
實際上摩擦力是比較複雜的

輪胎是橡膠
跟一般硬質材料的特性不太一樣
輪胎的摩擦力可以分成三種
動摩擦
靜摩擦
還有"滾動摩擦"
前面兩個大家都知道
就是輪胎不滾動的情況下 被推動與不被推動的摩擦力

我解釋一下最後面這個"滾動摩擦"的部分
理論上
滾動時應該不屬於動摩擦或是靜摩擦
但輪胎在滾動時
就是會有摩擦力
舉個例子
大家都騎過腳踏車
輪胎越細小
騎起來就越輕鬆
反之
就越難騎
特別是登山車在低胎壓時
騎乘的阻力更大
這種輪胎滾動的摩擦就稱為"滾動摩擦"
以輪胎(橡膠)材質來說
面積是會影響摩擦力
且不論是對動靜或是滾動摩擦都有影響

還有
隨著表面壓力(正向力/接觸面積)的不同
摩擦還可分成高壓摩擦與低壓摩擦(高壓時摩擦係數還不是定值喔)
且速度不同時
摩擦係數還會變化
以真實物理特性來看
正向力、接觸面積、摩擦速度、材料(應該說摩擦對,表示摩擦係數)、溫度都會影響摩擦力的大小

弟大概提供些自己知道的部分
因為有一次為了弄清楚摩擦力的問題
就去把學校圖書館所有跟摩擦力有關的中文書都拿來看(應該說是摩潤啦)
但這方面的書實在少得可憐
且說的也不是很清楚(書的資料比我手邊的機械設計手冊還少)
因為不是我的主修
所以也沒找到外文書籍去
也許板上有讀過外文摩潤書籍的朋友可以幫忙補中補充囉(特別是溫度對摩擦力的影響這部分)
摩擦力不會變
只是摩擦的面積增大了
相對阻力變大了

返回實際面
速克達改大寬胎只是視覺系而已
不用想太多

大寬胎通常也很難找到比較黏的胎
而且胎型四四角角
轉彎輪胎擠壓反而胎壓不平均+胎面變形...接觸面積頓時驟減...

至於直線...
多的接觸面只會增加阻力
跟抓地力已經沒啥關係了

抓地力跟胎質比較有直接的牽扯
stargazer wrote:
一個物體不論他接觸面積多大,摩擦力都是"定值",怎麼這種國中理化問體還一堆人不懂呢

大大您說的東西是動摩擦力,也就是滑胎的時候發生的現象
但是輪胎在打滑之前的摩擦力,可以視為"靜"摩擦力"
匹仔 wrote:
摩擦力不會變
只是摩擦的面積增大了
相對阻力變大了

請問輪胎變寬的阻力,除了"摩擦力"之外
難道風阻很會很明顯的變大嗎

不過這要分2個部份
阻力變大,是"滾動摩擦"變大
但是"滾動摩擦"又跟"靜摩擦力"(防止打滑的能力)不完全相等
例如米其林、普利司通的二氧化矽材質
可以減少"滾動摩擦"(省油),又不會犧牲雨天的"靜摩擦力"
村長啊,這個不叫丁啦, 這個叫噹啦!
來整理一下我認為在理論上符合的...
J攏係愛KUSO wrote:
那是剛性物質

但是橡膠屬於"黏性物質"
所以摩擦力會跟接觸面積有關

10平方公分的膠帶
總黏性比20平方公分的膠帶來的小

但是重量的問題又來了
10KG的力量平均壓在10平方公分的膠帶上面,產生的黏性
跟10KG的力量平均壓在20平方公分的膠帶上面,產生的黏性來比較
20平方公分的膠帶產生的黏性可能小勝,但是不可能為2倍...(恕刪)

這篇是最接近正確的, 這也是為什麼輪胎抓地力跟國中物理老師教的不一樣主因

正式因為輪胎是膠質, 故當他與地面接觸時, 其實他不只實體面皆與地面接觸, 因為他表面會因為壓力變化而產生改變, 事實上表面是有點融入到地裡面去, 所以你可以把他想像成他是抓住地面的, 而胎紋設計雖然會影響到抓地力表現, 但他卻也抑制不穩定狀況路面(如泥沙, 水)對輪胎的影響...

PIII wrote:
沒錯就是懸吊系統搞的怪(設定),但為何懸吊系統會讓加大接觸面時也增加抓地力...(恕刪)

懸吊設計的確會影響抓地, 但主因在於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接觸時間, 當輪胎受地面一反作用力時, 車胎會跳起此時懸吊會給予一作用力(阻尼)減少跳動頻率與跳躍高度。



如果輪胎跟抓地面積無關的話, 一些超跑廠也不需要針對大馬力車種加寬後輪面積, 要好看只需增加鋁圈直徑就夠靚了...

基本上車輛改裝是牽一髮動全身的
例如增加胎寬, 對於小馬力車種, 反而因為重量使的加速受到拖累
但對於大馬力車種, 胎的加寬使抓地力獲得提升, 因此加速也更為進步, 至於怎麼搭配就是車廠的對於該車的定位與技術所在。
請翻閱國中自然第四冊 翰林、南一、康軒版都可

摩擦力=正向力*摩擦係數

簡單說:摩擦力與接觸面積沒有關係,只物體的重量有關

而輪胎越寬,摩擦力愈大是一般人的謬誤,已有網有指出,此討論應與壓應力有關
輪胎越寬,對於高低速直線前進的穩定性有幫助,且可承受更多輪胎形變

至於壓灣道時 寬輪胎是否會造成過灣速度減緩?
就要看車輛設計者如何在避震、懸吊、煞車、輪胎上取得一個不得以的最佳平衡

所以樓主可以試騎 車越重、越寬版輪胎 車輛穩定性會越好
至於在冰上行進和釘鞋的討論 已經牽涉輪胎鏈條侵入接觸面 要另外討論
砂石車是因為車身...(恕刪)
事實上砂石車重心高, 外加輪胎面積提升也非為了抓地力的提升, 而是載重與安全考量(爆胎), 緊急煞車時因重心的位移, 使輪胎無法擁有良好的貼地性, 其實煞車效果並非多好, 而氣壓煞車只是增加輔助力道(想像為增加卡鉗夾合力道)。

想提升抓力又不想增加重量, 基本上只有提升框(降低重量)和胎的材質下手。

而在極度輕量化的輪框也必須考量到韌度及強度。
另如超跑Koenigsegg CCR, 搭載現今最輕量的Carbon輪框, 在高速撞擊下依然可保持外框完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