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970101 wrote:
一味的使用舊引擎 不去進步這不是大家所想見的八
大家或許都忘記車子的本質是啥了
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車子的引擎性能進不進步倒是其次!(尤其對小CC數的車更是如此...)
車子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大部分都是拿來代步用的,既然是代步,主要講求的是功能的便利性+價格+外觀才是主要的重點...
125~150CC的車,就算榨乾引擎,把馬力輸出到緊繃好了,但到底有沒有那個必要?不然車廠幹嘛出更高級距的車呢?
雖然車廠肯花錢投資製作新技術的研發是很好,但是使用舊式引擎也沒什麼不好吧?不然GY6車系應該不會活到現在囉!
我的IT邦:
https://ppt.cc/
我的痞客邦:
https://ppt.cc/fmIZ
bp633079 wrote:
X-HOT 150EFI和G-MAX 150EFI
馬力都是8.5kw
至於PGO官網標示G-MAX 150EFI 8.9kw
這就不清楚:...(恕刪)
@@馬力方面我總覺得有點怪?!台灣版150的數據不知道是不是舊的?!還是忘了更新!?
我去年7月在香港網站,看到X-HOT 150化油版(國外有賣 化油版150) 馬力數據
點我看90樓數據圖
化油版的動力數據 最一開始還沒賣時 是標8.5 KW
剛剛在去國外PGO網站查,不查還好一查,馬力數據全改了
X-HOT 150化油版 國外 動力數據網頁
改成
Max. Power 9.0kw/7750
Max. Torque 11.5N-M/7250
X-HOT 150噴射版 國外 動力數據網頁
Max. Power 9.2kw/7750
Max. Torque 11.7N-M/7250
跟ARTC標的8.5KW差了0.7KW,不知道是不是
為了驗過5期所以故意降低馬力去送測!?!?
(就像台灣民間超跑送驗ARTC那樣,用外掛電腦調查降馬力去驗過,成功領牌後再調回來)
之後實際車款推出在調回來實際9.2 KW馬力 ?!
還是國內國外馬力有分? 不過沒道理,國外也是標示歐洲環保3期,馬力因該都一樣
PGO又是對國內車主最好,好的都最先給國內用
同時間領車...結果就我的尾速最快,可以到達錶速108km/hr,
在那個年代就算是150c.c不像現在的125c.c~150c.c動不動就120km/hr-130km/hr,
其他三台有兩台就只能到100km/hr就上不去,其中一台到98km/hr就上不太去,
實際上在路上測,也就是如錶速般的差異,我們體重也差不多(都在65~70kg),
這要說明的是...同一款車就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數據真的不要太計較,參考就好!
如果真要計較,包括所用的輪胎.機油.齒輪油.汽油.風速風向...計較不完...
至於水冷引擎的優勢,這種測試真的無法看出,記得也是10多年前,
我騎金勇125,朋友騎apex150和majesty125,當時年輕也很無聊,
台北士林-新竹來回 跑跑西濱,從八仙樂園一開始我們的車都可以保持在差不多的尾速,
抱歉...不良示範,到了林口...快過機場,不知不覺,他們兩台水冷車居然瞬間離我遠去,
看了一下速度,我的極速只剩大概80-85km/hr(正常應該在100~105km/hr),
一直到新竹,就只能到這樣的速度,到了新竹...喝個飲料,繼續回程...一樣是開始追得到,
到後面車過熱就變慢,這時候才體會到水冷車的優勢,
當時apex150還雙載也沒有過熱尾速變慢的現象,
大概就是這樣,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