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元(NT53,000)的224cc單缸OHV小仿賽

georgenee0502 wrote:
我到覺得台灣的山路,小排量250cc以下很需要OHV

根據小弟騎VR200(OHV)與 SL 230 (SOHC) 和 SM 250 (DOHC)的經驗
您的論述只有在時速30以內的林道offroad 時才成立
VR 200 油門一拜...就算碰到陡坡掉轉速...還是可以穩定的扭力輸出
SM 250 轉速就不能掉,轉速一掉就無力,高轉卻有很暴力
SL 230 的SOHC 是相對比較均衡
但是真的在台灣的山路正常都是40~80以上在跑
DOHC的 SM其實還是比較占優勢的
VR 和 SL230 一拉高轉就軟掉了



南澳 wrote:
才單缸250CC配上商用車架竟然重達173KG.


173KG是油、水滿載的濕重喔

bugitai wrote:
中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恕刪)

這種論敘有點以偏概全
中國的山寨再怎麼強,也都只是表面上的而已
外觀儘管很像,可是骨子裡還是差別頗大
中國在一些需要累積經驗的項目裡,還是差西方一大段差距
如發動機.射控系統.資料鍊
這些中國不是還沒萌芽,就是剛起步

我舉個比較明顯的例子
中國工業中最重要的一些電機產品,超過90%以上都是進口的
也不是中國的不能用,而是可靠度跟耐用度問題
一旦開戰,外國開始禁運,中國的生產能力會一落千丈
更別說俄製發動機了

以最簡單的螺絲來說,有一些螺絲中國是沒能力生產的
沒能力??
螺絲不是就一個最簡單的零件嗎??常有人這樣的懷疑著??
對,中國有能力生產螺絲,但沒有能力生產尖端級的螺絲
沒能力生產良率99.99%的螺絲
千萬不要以為這1~5%的良率是簡單的
這代表著深不見底的技術斷層
曾經驗過一批交給中國廠商代工的螺絲
連著測了五次,沒一次可以通過的
不是規格尺寸不合.公差過大
就是抗應力測試不及格
最後我跟朋友解釋一番,下給他一句話給他自己好好想想
"你總不可能等飛機升空了,發現螺絲裂開再爬出去給他換吧??"

所以不要執著於看著表面的假象
中國在前進沒錯
中國在起飛也沒錯
但中國的基礎工業還早得很
不能用那種表面工程來看待一個國家的工業力量
西方國家之所以進步
那是建立在合理的社會架構,進步的法制精神.完善的教育機制才能持續不斷的進步的
這些中國是通通都沒有的

chiayingcool wrote:
173KG是油、水滿...(恕刪)


小黃蜂空重也只有15x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煥仔 wrote:
小黃蜂空重也只有15...(恕刪)


其實T2多重不關我的事

但看到了有人提

就加減回一下

chiayingcool wrote:
其實T2多重不關我的...(恕刪)


別在意,我也只是看見你提,順便講一下而已.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煥仔 wrote:
別在意,我也只是看見...(恕刪)


不過T2相對來說車重是不爭的事實就是了

chiayingcool wrote:
不過T2相對來說車重...(恕刪)


我比較好奇的是.何謂油水滿載叫做濕重?

又怎會有人用濕重來當數據?

水箱水+機油+汽油滿載 = 濕重?

恕小弟才疏學淺.我真的是第一次聽到有廠商用濕重來標示數據.....

另外~~~這一篇指出173KG是T2的乾重...

http://motocity.tw/menu/Bike_tw/SYM/2011/t2/index.htm

請參考.....
南澳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何謂...(恕刪)


現在慢慢流行標溼重了.

因為大家通常都用這樣的狀態下騎車

溼重的算法很簡單

機油量 乘於0.94
水箱容量 乘以 1
汽油容量 乘以 0.7

然後單位通通變成kg ,就是增加上去的溼重.

173kg,指的應該是溼重,T2乾重我記得158~159kg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南澳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何謂...(恕刪)


T2官方標示



很清楚是寫Curb Weight而非Dry Weight(乾重)

而鐵騎網有針對所謂的乾重、濕重以及裝備重量等做出解說

http://www.ibike.com.hk/03_knowledges/08/curb_weight/cw.htm

就鐵騎網的說法

我前面說T2的173公斤是濕重其實也不完全正確

因為濕重是不包括所謂的油料重量

而Curb Weight(裝備重量)則是包含油料重量的


請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