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機車機油10W50之選購


小黑狗騎老虎的奇幻飄流 wrote:
很棒的論點讓小弟可以...(恕刪)


小黑兄你客氣了..
其實機車使用的科技本來就遠遠跟不上汽車..所以對機油的要求一向沒有汽車高..
而台灣的機車業界更是低科技產業...所以騎台產機車..選油真的很簡單..選國際大廠油就行了!!

因為..撇開性能不論的話..任何一家國際大廠的油都能對應台灣的國產機車..
市面上國際大廠的機油..SM..SN是基本的..而機車油則大多是SL..有少數是SJ..SH..
以台灣國產機車來講..五期車我還是建議使用SM..SN..對含氧感知器比較好..
四期以前的車沒有含氧感知器..用SL就可以了..

我知道很多人還是會擔心SL或SJ的認證會不會太爛了??
其實不用擔心..因為國際大廠的機車油最多也就是到SL..
而國外那些動輒上千CC..馬力破百..轉速上萬的機車都能用..那我們的小車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看看國內各大機車廠的原廠油..YAMAHA是標示JASO MB和JASO MA..最低階的一款是SJ..其它是SL..
Kymco最猛!!!最高一樣到SL..而且居然還有SG和SF的!!!!!而且還是SAE30的單級數油!!!
可見台灣過往的機車造車工藝...機油等級就只需要用到這種而已啦~~
TOTAL mc3 5w30 不錯用 但是一千也下場了 換下來也是黑油油的 沒拍照 因為手油油的
julien wrote:
台灣大多數的機車都不...(恕刪)

個人認為ZDDP含量的問題根本無需操心

先從以往不少人執著的SL vs SM ZDDP含量說起
很多人都說SM等級的機油限制了ZDDP的含量 , 對於舊式的滑塊凸輪軸磨損會增加
但就測試規範看來似乎不是這麼回事
凸輪軸磨耗測試Sequence IVA
測試方法用的也是一顆1994年的SOHC老引擎下去測
檢驗標準
GF3(SL) : 凸輪軸磨損量120微米max , GF4(SM) : 凸輪軸磨損量90微米max
很明顯的SM等級對凸輪軸磨損量的判定更為嚴苛 , 這還只是測試的判定標準而已
那GF3和GF4實際上產生的磨損呢?
GF-3 & GF-4凸輪軸磨損程度比較
很明顯的GF4較GF3好上非常多

順便連API SN & ILSAC GF-5的介紹一並附上
API SN & ILSAC GF-5
裡面規定的磷含量就是所謂ZDDP的含量

注意到了嗎?以上兩份關於ILSAC資料都有說明
只有0W-20、0W-30、5W-20、5W-30及10W-30這五種低黏度規格才有ZDDP含量的限制
另外0W,5W,10W的其餘複級黏度機油要取得甜甜圈下半部的"RESOURCE CONSERVING"節能認證
才會被限制ZDDP的含量
以上黏度以外的機油根本沒有ZDDP的限制
就像Mobil 1 15w50這支機油的ZDDP含量有1300ppm , 但他也照樣取得API SM認證

簡單來說
只要甜甜圈下半部沒有RESOURCE CONSERVING節能認證 , 不管他是SM還是SN
都不存在ZDDP含量問題

不少人提的SM及SN等級機油限制了ZDDP含量完全是錯誤
並不是API SM SN測試規範在限制ZDDP , 而是ILSAC , 是RESOURCE CONSERVING在限制
只不過API跟ILSAC兩個常被綁在一起 , 以致不少人產生誤會

到了這裡我還是不死心
既然以上的測試都顯示認證越新保護越好 , 那麼那些凸輪軸磨損究竟是在什麼狀況下產生的呢?
所以又查了國外的一些論壇
ZDDP Flap tappet
裡面有人提到"OHV引擎對凸輪軸的壓力比OHC引擎大"
挖賽!!!這根本就是我苦海的明燈啊!!!

接下來就有方向可以繼續下去了
ZDDP OHV
果然 , OHV引擎對於ZDDP的需求比現今普遍的SOHC & DOHC引擎要來的高
以致於用上了GF-4及GF-5認證的新機油會有問題
畢竟上面提的凸輪軸磨耗測試也是用SOHC引擎下去測的 , 不是OHV

到這裡ZDDP這個難題可以算是有解了
"ZDDP含量不足會導致凸輪軸磨損"應該要改成
"ZDDP含量不足會導致OHV引擎凸輪軸磨損"

OHV引擎在五六十年前的那些美國經典肌肉車滿普遍的
現在使用這種形式引擎的量產市售車不能說沒有 , 但幾乎快絕跡了
而現在台灣在路上跑的車子 , 不論兩輪四輪
我相信100台裡面有超過99台是DOHC或SOHC引擎

所以根本不用擔心ZDDP含量這種不切實際的問題
想對車好
認證越新越高的機油用下去就對了!!!
michaelbay wrote:
個人認為ZDDP含量...(恕刪)



(哇塞...機車版內行的網友真的是不少..這才叫做有水準的討論)

michaelbay wrote:
個人認為ZDDP含量...(恕刪)


高手出招
給100個讚都嫌太少

michaelbay wrote:
個人認為ZDDP含量...(恕刪)


讚! 小弟對於 ZDDP 含量與磨損關係也一直想不透
大大地分析令人茅塞頓開
michaelbay wrote:
個人認為ZDDP含量...(恕刪)


原來不是所有的SM機油都規範了ZDDP的含量!不過SM機油推出時,Porsche及其他車廠就有許多車出現問題,後來的建議車主使用ZDDP含量在1200ppm以上的機油,或是另行添加ZDDP的添加劑,也有的車廠直接把換油的建議里程降低,而這些車都不是OHV。SM推出後所衍伸出的ZDDP問題,以前在01就被討論過了,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囉!

ZDDP相關討論
幹嘛搞得那麼複雜,
選擇有MB229.5認證的機油不限廠牌來用就OK啦~

julien wrote:
原來不是所有的SM機...(恕刪)

針對非OHV引擎的凸輪軸磨損問題 , 在下覺得挺有探究價值的
但找來找去找不到什麼相關資訊
所以轉個想法 , 我想如果能找到專賣ZDDP添加劑的廠商
裡面應該會有提到ZDDP含量不足所造成凸輪軸磨損問題的相關資訊
所以找到了這家專賣ZDDP添加劑的品牌
http://www.zddplus.com/

我原本想既然他要賣ZDDP添加劑 , 應該會盡可能宣傳ZDDP的重要性讓大家想要去消費才對
但沒想到點進去他左上角開頭第一句就是
"ZDDPlus is the best insurance to protect your classic or high performance flat-tappet engine"
?????怎麼他只強調"經典老車(OHV引擎)""高性能滑塊引擎"呢?
莫非是這兩種才較容易有凸輪軸磨損問題?
連他的介紹影片也是用一些經典老車來做解說
另外在旁邊也有寫
"keep the proper ZDDP level your engine needs"
維持你引擎所需的"適當"ZDDP水準 , 只是適當而已 , 意思似乎不是加越多越好的樣子

再點了他的技術簡報#2
ZDDP and Cam Wear - Just Another Engine Oil Myth
!!!一個賣ZDDP添加劑的竟然用"Myth(迷思)"來形容ZDDP跟凸輪軸磨損的關係???是不想做生意了嗎???
那我相信這技術簡報的內容有相當的可信度

點進去果然不同於一般論壇大部分都是以訛傳訛或是道聽塗說
裡面有不少專家的論述和研究數據 , 看的懂就就看 , 看不懂的就當練英文吧
由於專業術語過多 , 小弟我也是看的頭昏腦脹 , 我就提些重要的

Case 3的其中一段
A higher level of ZDDP was good for flat-tappet valve-train scuffing and wear,
but it turned out that more was not better. Although break-in scuffing was
reduced by using more phosphorus, longer-term wear increased when
phosphorus rose above 0.14%. And, at about 0.20% phosphorus, the ZDDP
started attacking the grain boundaries in the iron, resulting in camshaft spalling.
大意是
一般認為ZDDP含量越高越能減少凸輪軸及汽門的磨損 , 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
當ZDDP含量達到0.14%(1400ppm)時 , 雖然可短時間減少磨損 , 但長期的磨損反而會增加
而ZDDP含量達到0.20%(2000ppm)時 , ZDDP會開始侵蝕金屬表面 , 造成凸輪軸表層剝離

Case 3的另一段
Those who hold onto the myth are ignoring the fact that the new starburst oils
contain about the same percentage of ZDP as the oil that solved the camshaft scuffing and wear issues back to the 1950s(True,they do contain less then the oils that solved the thickening issues in the 1960s,but that because they now contain high levels of ashless antioxidants no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the 1960s)
意思是
堅持ZDDP迷思的人都忽略了其實新認證的機油其實跟五六零年代當時解決凸輪軸磨耗問題的機油比起來
其實添加的抗磨耗配方百分比其實是差不多的 , 差別是雖然ZDDP含量確實較六零年代的少
但那是因為現在的科技用上了更高等級的抗油泥及抗氧化配方 , 這些配方當年是做不出來的

另外裡面也有對Sequence IVA的測試條件有更詳細的說明
測試用的SOHC引擎用的搖臂為slider finger follower形式 , 並非滾針搖臂
啥是slider finger follower?
Finger follower大概長這樣
運作原理
凸輪與汽門
連結的第二個圖就是Sequence IVA用的測試引擎搖臂形式
這也再一次說明即使是非滾針搖臂 , 使用GF-4及GF-5認證機油也照樣不會有問題

不過這依然解釋不了為什麼還是有一些凸輪軸磨損的情況發生
我想或許API和ILSAC的測試都是以較接近現在一般民用車的條件下去測的吧?
對OHV老車及一些高性能車也許兼容性比較不夠
所以我只能認同上面ZDDP添加劑廠商的論調(因為zddplus這間廠商感覺起來還挺誠實的)
"OHV引擎和高性能滑塊引擎需要較多的ZDDP含量"

先從引擎運作模式說起
OHV , SOHC , DOHC
很明顯的 , OHV引擎運轉時凸輪軸要推動套筒,連桿,搖臂及汽門
比起SOHC及DOHC引擎凸輪軸直接推動套筒及汽門負荷要大的多
如果轉速進一步拉高 , 這一大堆零件運作產生的慣性將對凸輪軸施加更大的壓力
所以OHV引擎需要較多的ZDDP很容易理解

另外高性能滑塊引擎這部分 , 大馬力 , 高轉速應該是所謂高性能引擎的基本
在高轉速下要精確的控制汽門正時勢必要使用更硬的汽門彈簧
有些再硬的彈簧不夠用還會用上雙汽門彈簧
雙汽門彈簧
仔細看可以看到大彈簧裡面還有一個小彈簧
越硬的彈簧很正常的會對凸輪軸產生越大的壓力 , 再加上沒有滾針
也許就是因為如此才需要更多的ZDDP
而blockquote大所提的一些非OHV引擎車輛由於ZDDP不足所衍伸出的凸輪軸問題
我想應該就是這些所謂"high performance flat-tappet engine"高性能滑塊引擎所產生的

到這裡好像已經有點歪了 , 扶正一下
一般小機車的引擎 , 連同一般常見絕大部分的汽車引擎
既不是OHV形式 , 也稱不上什麼高性能 , ZDDP含量根本無需操心
所以我最後的結論還是一樣
想對車好 , 認證等級越高的機油用下去就對了

michaelbay wrote:
針對非OHV引擎的凸...(恕刪)

來回仔細看了3次...
本身也上網找了些資料研究....
我只能說.....
michaelbay大給您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