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贊成禁止二行程禁令嗎?

4T燃燒一次曲軸轉兩圈,
2T燃燒兩次曲軸轉兩圈,想獲得更大動力。
2T使用廢氣回收循環,降低動力輸出,提高效率。
會使用2T的地方是競速車輛,他會期望動力下降嗎?
4T重效率的輸出,機油設計不應進入燃燒室,不會鈍化三元觸媒轉化器。
2T機油去哪裡?
這些我都說過。

--------------------
現在還在賣的日系2T-150就能巴台灣最大的800羊
而且現今日系2T在量販市場上只用不到一半的實力
這效率差多少你會不會算
^^^^^^^^^^^^^^^^^^^^^
你那是動力輸出比較,
動力與效率分不清

wenhero wrote:
4T也有這技術,引擎效率提高,馬力下降。
會騎2T的人,會期望這樣結果嗎

Iron_oxide wrote:
現在還在賣的日系2T-150就能巴台灣最大的800羊
而且現今日系2T在量販市場上只用不到一半的實力
這效率差多少你會不會算
是回文不爬文看不懂還是算術邏輯有問題啊
另外空汙是一個單位標準下的數值
一樣單位下燒什麼洨燒多少是另一回事
重點是結果
而燒出來的"氣體量"有多少是著排氣量(燃燒室的容量)等比產生數量
同單位下一樣毒或是更毒
當然算著排量多而毒更多
4T的技術並沒有幾道
因為可燃的油氣在4行程中早就燒掉絕大部分了
剩下的大多是廢氣
可利用再燒的很有限
主要技術在4個行程時就已猛榨了
要硬是再多燒當然也可以
但能產生的動力(效益)很有限
成本高又複雜再多重沒多賺
只有讓排出的氣體再更環保
但這樣花的資源更多也是變相的不環保
我前頭說的核能跟風火水力發電一樣的道理
這就是效率的差異
說實在連原理跟油的差別與效益不懂就不要......
而且又不爬文
講了~又好像看不懂還是邏輯跟人家不同~張冠李戴亂逗反問
一兩年來在機車版插話都這樣
可以看得出真的是....
沒觀念沒值得論又很不好笑耶
我實在很懶得.....
你自己說2T 1Km要加進燃燒是多少,不會部潤滑到機件。
1500Km耗損多少機油,這耗損不全然到燃燒室。
這之前講過了。

一般來說2T 1Km/1cc
你說的2500/700=3.6Km/cc(常態)

4T 機車 1000Km損耗200cc機油就要修引擎。
1000/200=5Km/cc (非常態,要修的引擎)
我想數據告訴你了,誰排到空氣中的機油量多。
還未說常態對非常態不公平比較。

中森 wrote:
以上取自豐田汽車的使用手冊
四行程吃機油是正常的

中森 wrote:
機油大概2500公里用一瓶700cc



這之前就對你所的。
wenhero wrote:
大哥!
不要顯露你對內燃機不了解。
----------------------
你知道四行程車汽缸壁怎麼潤滑嗎?
是燃燒四行程機油喔
^^^^^^^^^^^^^^^^
活塞環會吧機油刮回曲軸室機油槽,
正常2T車將1l機油吃完的里程數,正常4T車將800cc機油損耗絕不會超過50cc
這50cc還不一定全跑燃燒室。
1l 2T機油到周圍的肺,與<50cc 4T機油。20:1
你在睜眼說瞎話嗎?

觸媒轉化器你更不懂,建議你不要說出來,讓人知道。



wenhero wrote:
吃機油都是不好
2T跑一公里吃多少機油,
4T跑一公里吃多少機油。
別誤導了。...(恕刪)


何來誤導?
4T數量遠高於2T是不爭事實
你不要忽略4T還包含汽車
你還能說目前台灣4T車燒掉的機油比2T少嗎?
誤導說明在以下連結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6&t=5121423&p=50#64330979
機油在空氣中汙染應該同樣負重下(騎士一人)
一台4T車,對一台2T車

一般來說2T 1Km/1cc
你說的2500/700=3.6Km/cc(常態)

4T 機車 1000Km損耗200cc機油就要修引擎。
1000/200=5Km/cc (非常態,要修的引擎)
我想數據告訴你了,誰損耗機油量多。
還未說常態對非常態不公平比較。
-----------------------
4T數量遠高於2T是不爭事實
^^^^^^^^^^^^
現在是2T機車車主,建議改用4T(較2T技術好)
當然是一比一的比較。

五年七 班 wrote:
何來誤導?
4T數量遠高於2T是不爭事實
你不要忽略4T還包含汽車
你還能說目前台灣4T車燒掉的機油比2T少嗎?
中森兄提供資料說;
豐田汽門閥潤滑並未明說是從活塞洩溢提供。
汽門的油封不是從活塞洩溢,是從汽門正時凸輪處。

4T活塞洩溢出來機油是薄膜液態,機油到燃燒室附著,大部分因長期高溫形成積碳,少部分因高溫氣化而燃燒。
機油不會以霧氣形式排出。
如果液態4T機油會燃燒,那曲軸箱的機油不是都燃燒起來。
積碳跑到汽門閥口時,會影響氣密性。壓縮行程時,排氣管會火光,輕微震爆。
故4T吃機油時就要維修,不然不只活塞&活塞環要換,連汽門與汽門座要一起換。(因小失大)

題外話,1000km吃掉150cc-200cc,是哪一台車,可以私人訊息給我。
hx135cb750 wrote:
簡言之,汽門的油封是用機油潤滑的..
一般四行程125,1000公里大概吃不到50cc機油,以前家中車因為活塞環設計問題,不到一萬五千公里時,機油平均1000km吃到150cc-200cc左右,但排氣還是驗的過,而且行駛中看不到煙,後來出保固解決吃機油問題
wenhero wrote:
中森兄提供資料說;..機油不會以霧氣形式排出。.(恕刪)


二行程的機油以霧氣形式排出,但最後會變積碳附著在汽缸排氣孔和掃氣孔,燃燒室及排氣管的前段高溫處,而排氣管後半部是以油狀附著在排氣管內
有些有消音棉的排氣管甚至是被消音棉吸收,而積碳和積油的比例隨機油品質而定
高級的機油,汽缸排氣孔和掃氣孔,燃燒室積碳比例極少,主要積碳和積油會積在排氣管
品質差的機油,汽缸排氣孔和掃氣孔,燃燒室積碳比例高,甚至會形成碳塊(我在1990年代拆報廢的王牌135,車上看過燃燒室充滿厚厚的碳塊),排氣管積碳和積油相形之下比例較低,但總量會高於高級的機油



wenhero wrote:
中森兄提供資料說;.題外話,1000km吃掉150cc-200cc,是哪一台車,可以私人訊息給我。..(恕刪)

2008年大賣場賣的一輛空車價39996元的金豪邁125

因為用料問題,跟家中的1993年GY6D引擎的豪邁比起來故障率高

1.5萬公里開始發現吃機油,平均1000km吃150-200cc,到兩萬公里前出保固換掉陶瓷汽缸及活塞組(老板說某批車的活塞環用料有問題),相比之下,家中中古的GY6D上面的三陽原廠鐵缸,約4萬公里才要考慮搪缸,正常情況之下,每1000km機油損耗應該小於50cc才對,簡言之損耗量到不會小到感覺異常

約2.8萬公里時引擎啟動時內鍊鬆脫,換不是日本DID的原廠內鍊,及中古的1990年製的內鍊自動張緊器

更扯的是油量感知器破兩萬後越來越不準,某天在大漢橋上油錶到紅線就沒油熄火了,只好自費更換,這在1993年的GY6中古車上是用了23年都不會失去準確度的
wenhero wrote:
你說的2500/700=3.6Km/cc(常態)


你貼的數據根本不是我說過的

看你的回文貼來貼去亂糟糟

讓人想到這社會,有人在路邊把己的車貼滿白布條抗議,結果仔細看布條上寫什麼
盡是一些詞不達意,疑似精神分裂者寫下的妄想文



再者,既然是環保議題,談總量才有意義,
即便你的樣本定義2T吃機油比4T嚴重
我一直提醒,2T機油跟4T機油不一樣
2T機油是可以參與燃燒,4T機油不行,你不能把他們視為一樣的結果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wo-stroke_oil

油有很多種
柴油為什麼便宜,因為精煉的順序較後面,最後的是柏油

嫌燒機油是不是,換蓖麻油如何?
植物提煉的喔!
wenhero wrote:
4T燃燒一次曲軸轉..
2T燃燒兩次曲軸轉兩圈,想獲得更大動力。
2T使用廢氣回收循環,降低動力輸出,提高效率。
會使用2T的地方是競速車輛,他會期望動力下降嗎?
4T重效率的輸出,機油設計不應進入燃燒室,不會鈍化三元觸媒轉化器。
2T機油去哪裡?
這些我都說過。


我也說過了嘛
你連原理都不懂就不要......還是本墨倒置

自古2T就是靠燒過的油氣再循環利用而增加動力

所以小排氣量就能榨出比4T更大的動力

如沒循環再利用跑起來可龜的勒

競速車用的更多重勒
日系250出全力就能海放現今市面上7成以上的4T車

wenhero wrote:
你那是動力輸出比較,
動力與效率分不清


分不清的好像你的吧
沒效率何來動力

簡單的說沒循環再燒不會跑啦



另外別活在十幾二十年前台灣的廢鐵裡
跟我張冠李戴
我前面貼的是現今的日本車

動力.油耗.環保.品質......都不是在十幾二十年前台灣的廢鐵能同論的

台灣PGO的HOT+反折管都戰輸海外了
我貼的JOG RR還只是一般量販的街車而已

日本山葉還有更快的2T羊
原廠就雙碟水冷了

這些都不是台灣代工也不是以前的國產車能比擬的
更不是現在台牌的技術能追上的





檢舉發言沒有用啦
擋不住我振興2T

今中午就去拉了台JOG-50
超過20年車一樣能過環測
下午跑跑材料行亂摸整理一點......不算工.料花不到2000元

我人100KG剛以2/3油門破錶騎回來
而1L油耗超過32KM

我用銅板價機油還沒拉行程換化油器和加速管.......所以才這麼慢啦

效率....
我是知道現今賣7.8萬的4T跑起來很有笑率啦
之前講了4T與2T機油損耗率,及4T以什麼形態排出。
下面繼續講2T機油,以什麼形態排出。這樣你就會全然的了解。
二行程的機油以霧氣形態進入燃燒室,而這霧氣而是小滴液態的機油,懸浮在燃氣中。
掃氣過程中進區軸箱,少部分機油顆粒與曲軸碰撞。形成薄薄的薄膜潤滑曲軸一些機件。
大部分機油顆粒與燃氣進入燃燒室,此時又有少部分機油顆粒因碰撞機率與燃燒室氣缸壁碰撞。
在汽缸壁形成薄薄的薄膜,潤滑活塞與活塞環,及其與缸壁間潤滑。

到燃燒室大部份機油以霧氣形態(液態),爆發是無法燒掉機油,而因機油碰撞排氣管造成油狀。
沒碰撞到機油會排放到空氣中。
這就是2T機油(霧狀)與4T機油(薄膜)差異,這是2T原罪!
這樣你就懂2T會有機油排放到空氣中。這也是2T不好地方,社會不接受他的部份。
--------------------------
2008年大賣場賣的一輛空車價39996元的金豪邁125
^^^^^^^^^^^^^^^^^^^^^^^^^^
2007我就買Fighter 150 VIP(噴射引擎)取代三冠王125
比你早買的三冠王125也有你這情況(一萬多公里吃機油)
店家不出保,我付錢修了之後,從此不在那家店買車、修車、保養。
也不會買光陽車子。
----------------------------
家中中古的GY6D上面的三陽原廠鐵缸,約4萬公里才要考慮搪缸,
^^^^^^^^^^^^^^^^^^^^^^^^^^^
謝謝你提出訊息。
以下是機車廠不敢講的事情。

這不是陶瓷汽缸比鐵缸差,
而是為了提升4T引擎效率與馬力輸出,減少活塞的無效功,現在都採用水平引擎。
水平引擎缺點在活塞的重力對缸壁磨損加大,加重引擎定期維修與保養。
這以前上汽車學、內燃機老師提到,阿里山小火車柴油引擎為何使用水平對臥引擎,為了求輸出馬力,犧牲耐久性,變得要常維修與保養。做不到時就會常拋錨。
以前Subaru Impreza也是採用水平對臥引擎,為了求輸出馬力輸出,為了競速!
現今這時4T機車都採用水平引擎,為了改善缸壁磨損問題,使用陶瓷汽缸提高硬度。此時設計上磨耗變成活塞與活塞環。吃機油問題依舊。
---------------------------
現今4T機車為何容易吃機油問題在於;4T機車都採用水平引擎
以前4T機車是採用直立引擎,或略為傾斜引擎(引擎規格會寫傾角),故較為耐用。

hx135cb750 wrote:
二行程的機油以霧氣形式排出,但最後會變積碳附著在汽缸排氣孔和掃氣孔,燃燒室及排氣管的前段高溫處,而排氣管後半部是以油狀附著在排氣管內
有些有消音棉的排氣管甚至是被消音棉吸收,而積碳和積油的比例隨機油品質而定
高級的機油,汽缸排氣孔和掃氣孔,燃燒室積碳比例極少,主要積碳和積油會積在排氣管
品質差的機油,汽缸排氣孔和掃氣孔,燃燒室積碳比例高,甚至會形成碳塊(我在1990年代拆報廢的王牌135,車上看過燃燒室充滿厚厚的碳塊),排氣管積碳和積油相形之下比例較低,但總量會高於高級的機油


2008年大賣場賣的一輛空車價39996元的金豪邁125
因為用料問題,跟家中的1993年GY6D引擎的豪邁比起來故障率高
1.5萬公里開始發現吃機油,平均1000km吃150-200cc,到兩萬公里前出保固換掉陶瓷汽缸及活塞組(老板說某批車的活塞環用料有問題),相比之下,家中中古的GY6D上面的三陽原廠鐵缸,約4萬公里才要考慮搪缸,正常情況之下,每1000km機油損耗應該小於50cc才對,簡言之損耗量到不會小到感覺異常
約2.8萬公里時引擎啟動時內鍊鬆脫,換不是日本DID的原廠內鍊,及中古的1990年製的內鍊自動張緊器
更扯的是油量感知器破兩萬後越來越不準,某天在大漢橋上油錶到紅線就沒油熄火了,只好自費更換,這在1993年的GY6中古車上是用了23年都不會失去準確度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