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樂DAY wrote:原來我知道太少了。原...(恕刪) 你的圖太棒了....偷走反正~~~想一想國外大廠都在用了..管他家有沒有4剛...那台車聲音就不是4剛...就如同洗臉完會變木村是一樣的...就當作廣告效果八...爭辯那個也沒啥意義~~反正廠商還是會繼續用...
有人還在用舊資料拼命酸今年的數據都還沒出來一直拿舊引擎的資訊拼命砲不知道到底是想砲人還砲車?抑或是買一送一,兩砲恰恰好?等今年的真正實測數據出來,真的非常不堪的話,不需要拿舊資料一直酸,馬上就會有許多砲手自動附和你!(說不定我也會是砲手中的其中一員)
天水麒麟兒 wrote:我是站在蠻中性的立場...(恕刪) 以前看過Discovery播過的八大機車名廠(八集,一集一間),裡頭有幾間車廠在創立後便投入國際賽車行列,有心有熱情,進步會很快。只想賺摳摳,進步會很慢。YAMAHA那一集介紹他們第一台車的引擎其實模仿別人的引擎,但是第二輛馬上就自製出新引擎了。看到別人有心進步,再看到國內車廠,實在很感嘆阿。以上是純發牢騷......
怎麼還在跟換換哥玩啊,上次被我電到閃亮亮的,現在看到他還是很有活力真是讓我太開心了~~只是先叫他把車行關一關,不要再靠台灣廠商的產品賺錢邊罵廠商但是還是靠人家在爽~~還罵台灣人是傻子~盤子~還有他那台連模型都還沒有的三百西西 六萬元水冷 豪邁 還是迪爵??我已經忘了,不重要,先做個模型讓我鄰居小孩玩玩看好不好玩做個模型不用請牌啦~~ 模型也不需要叫大家入股吧路過聊一聊而已,護衛隊們不要太興奮了
tearain wrote:這是你是三陽總裁 ...(恕刪) 國內機車使用中的排氣量是被政府當年限制在150CC之後經過那麼多年,加上特別抺黑機車這個交通工具說它是污染大戶,交通亂源等等故當年政府說機車150排量以下就足堪台灣使用,而且加上150以下免牌照稅(在下一直認為這是政府的陰謀為了分化機車使用者之觀念及抬高大排量進口機車門檻將之分為重機和一般機車)若真如此那憲兵機車連怎不騎金勇,愛將,野狼等等的小排量機車,交通隊重機機巡怎不使用150CC的車??機車排氣量被分化那麼多年造成部份人也真的被分化,重機就說什麼紅燈多,路不長,地小騎不快等等所以250以上沒什麼市場。真的如此?在我小時侯150以上禁止沒幾年,路上還是一堆重機在跑,也沒人說什麼不適用什麼路太短,現在路上一堆紅綠燈設置政府真的有去評估?有去設計?以政府多年來的做事方式有待商榷。就以250排量來說,不過比150多了一百CC真有差別那麼大?網路上不少開箱文及騎乘文也都說騎起來沒有很狂暴的提升,大都為加速性提升幾成,及再加速性較好以外除了部份性能車款外也沒有很大差別吧?一部沒有什麼大提升的排氣量,只是為了使用更順手一點,騎乘油門控制更方便一點然後一部車就要150CC機車的幾乎二倍價錢。如果今天車廠做了台車出來能將車測中心的測試結果拿出來(心中沒鬼的拿不拿出來都沒差,有鬼的死都不會拿出來)讓消費大眾知道車廠對一台”新設計”的車對於以前小排量的車有什麼改變及差距,如車架的抗應力抗剪力整車加速及減速重心變動率,懸吊性能如何(不要只改東改西,光有個外形不知道有沒有效果這不和坊間改裝廠差不多嗎?)引擎出力如何別光說不練拿引擎曲線圖出來曬曬讓我們升斗小民開開眼也好,別到最後一台大排量的機車只是用小排量拿出來放大其它一律沒有,那才好笑哩。還有車廠如果做一台車只為了國內市場而不去考慮國外市場那這台車是有什麼不能外銷的缺點?是專為台灣制造台灣卡斯打母?是東西太好不想外銷?是台灣紀念版限量生產?還是自知沒有競爭力而不敢美其名只賣國內?車廠做車子是要賺錢這大家都知道,但光只會小排量放大不是造車正確的理念,今天造的車子沒競爭力只能削價競爭來擴充外銷市場加價賣國內市場能有什麼出息?再者國內的機車維修水準及保固品質真的算有嗎?真的有的話怎麼還網上一堆人在說”凹”保固?保固要用”凹”的?還有以前怎麼常會聽到某車子有外銷所以某零件和台灣的不一樣,其所不同的不是單純因為內外銷料號不同而是為某零件有缺陷如不改進在外國會被人告,這算什麼?當年日資還在時不少人喜歡買初版車,初版車大都日本零件及日本級QC很有大的機會買到一台真正讚的車王,而現今的初版車....如果只做台灣市場,檔車當然仆街仆很大,但車廠真的腦袋進水不會去吃外銷市場?有沒有能力和要不要是二碼事不要用國內沒市場所以車子貴來騙人,車子如果做得好那人家一定買,如果做不到一流那二三流水準就只能車子便宜賣,不是嗎?為什麼日本機車敢打出什麼全球戰略車而台灣呢?敢這麼做?如果照做不就代表要經受國外的高標準高價格或中標準中價格,低標準低價格?國產做檔車曰:佛心?我認同它們做這件事,但不認同它們的造車理念及價格的建立,就算250不談,一台做了三十幾年的檔車沒改良好卻越改越糟的車一台要七八萬,中間幾十年了模具及維護成本還不能回本?設計也一直延用還要吃老本多久?改款做得像機車行改的完全沒有考慮車子的完整性能叫改良?在商言商是沒錯,我能理解這個字眼,但我做為一個消費者不需要去為企業著想吧?不需要去盲從吧?車子沒進步不能批嗎?所有大企業獲利都不會落到低層員工身上,企業虧了卻都從低層人員身上挖回來,在商言商這句話是企業主對企業主用的,用到消費者頭上那就代表整個制度都有問題以上為個人想法,如有衝突請多包涵對於被政府成功洗腦的人
哈樂DAY wrote:老實說,那些肯掏錢出...(恕刪) 原來買T2的人不但是盤子, 而且還是 品牌信徒 和 疑似車廠工讀生.原來重論的人被說盤子都會欣然接受.原來大大是好野人, 從不買國產車.看起來小弟只是貧民, 沒辦法跟大大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