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最後更新:還我乾淨機車版!!! T2炮手退散!!!


哈樂DAY wrote:
以前看過Discov...(恕刪)



這樣說是沒錯啦....

不過我並不是要為國內車廠護航

事實上速克達成國產自製到現在(我指的是完全由國內掌控)

也不過數十年的時間

國外我是不清楚,但至少應該也超過我國速克達的研發時間

而再加上國情問題(舉凡人,事,物),我們這邊要跟國外比,事實上有一定的困難度

當然,我也不否認,要不要進步完全看個人,要逃避什麼藉口都有

但說真的,這兩年內我國機車市場,是多多少少有創意跟改進(雖然有些東西是換湯不換藥...)

但至少有讓人看到企業為了這個市場,還願意去改變,而不是一成不變

這至少可以讓人佳許一點
----------------------------------------------------------
而事實上,要拓展這個市場,也真的有難度

主要車廠若是要發展重型系列,卻又可能面臨國外重機比較的問題

而偏偏人的主觀心態卻又只覺得柏來品較好(就好像有些外國人來台灣,吃我們覺得很平常的東西,但他們卻覺得好吃的心態是一樣的)

而尷尬的是,就算我方研發出一台,高創意,品質佳,引擎棒,車體剛性佳的車子,會有多少人買單?
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再加上某些較為頂級車子,就台灣市場人口需求,也就普遍是某些玩家才玩的起

所以這塊市場,就在這種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情況下,產生很微妙的問題

所以,我在前面發言才提到,這就是"製造商"與"消費者心態"這種微妙的問題


hobbyq wrote:
國內機車使用中的排氣...(恕刪)


在H大這篇中肯文中做ENDING, 也算不錯啦

其實在這樓之前的炮T文, 多數淪於嘴炮式的批評。
什麼廢ARTC啦, 政府黑錢啦, 幾乎是罵的都罵光了。


我開這樓的目地很簡單
1.集中炮火-已達成!

2.在之前的炮文中, 很多都是開箱文, 或鄉民問個問題也被炮。感覺好像大話新聞, 與2100開講一樣, 一邊一國, 各自開文, 關起來罵。 開這樓, 不是要說服誰, 畢竟深藍的人, 再怎麼講也不會投給另一邊, 深綠也是如此。
所以我開樓讓大家炮的意義不是說服任何一方, 而是開樓給非藍非綠的人(中立的人)。
感謝各位在這文章中理性討論, 提供兩方意見, 相信中立的人看在眼裡, 心裡是很清楚的。

3.另一個目地, 是我對進口車價的不滿! 可以看到大家炮國產車價時, 對進口車價到是蠻能接受的。不停的把炮火指向ARTC與稅金, 卻不知道最大利潤者是進口貿易商集體抬價!
本來從第一頁文中我提了三次進口利潤, 只是無人願意出聲。
一直到有位嫏民自稱ER-6扣除關稅, 可以賣十九萬的話, 我才抓到機會提出進口車價公式, 粗估ER-6N進口成本, 再加上煥仔對我公式背書, 我才又趁機提出關稅報價操作。目地達成沒我不清楚, 就看這雪球滾的夠不夠大了。


感恩大家回文!!! 除了三次有人回文人身攻擊被回報之外, 大家還真平心的在討論這樣的主題!!!

玩了快一個星期, 我還能HOLD住場面, 沒被管妹丟到垃圾筒去.....這是我第四個目地了....哈





derik wrote:
KTR 150
辦到好五萬三
應該沒當到冤大頭吧


真的確定沒當冤大頭!?

你知道這些年來,橡膠、鋼材與機車必備的原物料漲了多少!?

傳統化油器改為電子噴射引擎,這成本又要增加多少!?

噴射引擎比化油器省油18~20%
若一般人一輛機車騎五萬公里,你可以去算到底省多少油錢!!

要是現階段大家都是化油器版本,還賣這種價錢
別說你,我肯定批得比你用力..

我民國91年買奔騰G3的時候,雖然是好車一台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還真是個冤大頭!!




mr.jorgechen wrote:
在H大這篇中肯文中做...(恕刪)


純好奇, 請問一下, 大大的意思是進口車之所以那麼貴,

是因為進口貿易商, 而不是ARTC與稅金嗎?

那砲T2貴的人豈不是砲錯方向了?
aab64400 wrote:
純好奇, 請問一下,...(恕刪)


給你一個簡單的概念, 我買CBR150時是10萬辦到好, 之後CBR150並沒有任何改款, 只有改配色... 3年之後的售價是13萬8 (不是辦到好喔!!), 泰銖匯率並沒有巨幅波動而且泰國當地售價3年之間也沒有漲價!

另外不管是國產車或是進口車都要交17%的貨物稅給政府 (5%營業稅就算忽略不計了吧...)



Wittman wrote:
給你一個簡單的概念,...(恕刪)


10萬變14萬, 還不是很有感覺.

可是19萬或22萬變38萬, 感覺就差很大了.
aab64400 wrote:
純好奇, 請問一下,...(恕刪)

ARTC是依國內環保法規,所研訂的驗車項目
收費高或低,這倒是其次,至少他是固定的..

還有分為逐車檢驗、整批到貨檢驗和合格證

然後政府所收取的稅金,也是依照國內法規
所以這也是固定的..

假設ARTC和稅金都沒變化的話,那主因就可能看進口車商了
當然ARTC和稅金,在台灣這個環境都屬於不可逆的條件之下
進口車商的漲價行為,是有一定的商議空間...看看小忍就知道!!
以Ducati Monster 695為例
報關行引進只要20-30萬左右
ARTC保證班要收15萬
剩下是車商要賺
你就知道賺多大了


breakryu wrote:
以Ducati Mo...(恕刪)


請問15萬是指一台還是一批?

剛剛找了一下, 有人賣52.8萬

如果是一台15萬, 那就是
52.8 - 30 - 15 = 7.8萬 -> 看起來還ok

如果是一批15萬, 假設15台, 那是
52.8 - 30 - 1 = 21.8萬 -> 那真的是賺很大

mr.jorgechen wrote:
其實渙仔相信也都知道定價困難吧(megelli定價?), 只是他現在騎虎難下?...(恕刪)

其實在我看來,最大的利潤不是來自於售價,而是後續的保養零件價格。
如果是獨門獨市的話,他拿零件成本是100,卻賣你1000,你裝不裝?
有人批兩陽的零件貴,可是就算正廠零件貴,台灣到處都可以找到物美價廉的副廠件,進口車副廠零件你要一般消費者怎麼找?
還不是乖乖的給人敲盤子?
這種個人引進車就怕哪天引進的人拍拍屁股不玩了,卻還賣你貴死人不償命的零件,這才是真的被當盤子敲啊!
定價怎麼定喔?當然是看廠商的良心囉。
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作為漲價的藉口,反正你也找不到第二家零件供應商或是副廠件,那就乖乖的被當盤子敲吧!
個人引進商跟兩陽比,我是覺得兩陽會比較長久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