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現在機車的感受


zeonforce wrote:
我在別棟的回文,再P...(恕刪)



太貴沒人要買.便宜又嫌太爛...似乎違反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

我覺得現在一台125賣7萬都不算貴.180賣10萬也還好

10年前一台125賣5萬左右.當時5萬很多了欸(你考慮通膨貨幣貶值了沒有)

10年前我也是騎NSR的輕鬆破150都沒問題.改一下更是可怕.

但我知道它的排氣真的會讓人提早歸天.(排氣還是香精味哩)


如果你是車商你要怎麼去把品質跟利潤做一個平衡?

全世界似乎沒幾個國家有在對小CC數機車有做技術發展?又何來鎖國的問題?

你能舉例一下哪國能做出125-180CC的車子性能好又耐超價格便宜銷售量又好的嗎?

如果把重車昂貴的技術用在小車上.成本高的嚇人.那你會買嗎?

不是沒人想當第二個王雪紅但資金從哪來??


我也是個消費者.我也希望能有好的品質便宜的價格.也希望可以騎個20年.

但我知道就算騎20年它的維修費用包含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都可以不知道買幾台新車了.

而我寧願一直換車.畢竟我機車大概都3年換一台.

從小到現在(18-29歲)我都換過5台車了.畢竟又不是娶老婆


對於先進國家來說.機車銷售量越好代表交通越不便利.也證明這個地方越鄉下.越不環保.

日本美國路上根本沒機車的.

我也希望有間車商能滿足你滿足我及所有人的需求.

但我知道這間公司一定倒.員工也一定不用吃飯領薪水的


補充一下馬力沒加強是因為現在環保要求嚴格.要省油.排放廢氣要少(現在都5期~6期了)

化油版.2行程引擎都是不符合環保才下淘汰的.

和現在噴射引擎技術差很大.兩者根本不能比較.

還有所謂技術轉移.就是指用錢跟日本買技術.動則數百數千萬的費用要賣幾台才賣得回來?

台灣市場那麼小.要是你你會買嗎?



南哥1016 wrote:
這就是我寧可花3萬多...(恕刪)

跩哥
好車一部~~~
當時江湖上盛傳台灣山葉要出RV車款
就有要把fzr這顆v型汽缸移植過去的流言
雖然事實跟流言還是有距離
但是這顆愛將的引擎
省油耐操
市場上的rv車也是跩哥最道地

台灣的檔車
賣最好的應該是~野狼跟豪爽
但是~~這兩款真的了無新意
類似fzr這種新引擎(雖然現在看起來過時了)
現在卻完全從台灣市場消失
而光羊自己研發的250新引擎裝在VENOX上
售價更高達20多萬
台灣檔車
要便宜又大碗
我想~~路還很遙遠

欠你10 wrote:
光陽推出台灣第一台自行研發之嘔心瀝血之作-豪漢150
油冷,前後碟(到現在都很多還前後鼓剎)



你騎慣大型重機,再回來重新跨上小排氣量機車會覺得沒力是當然的
就算是日本市場的150也沒那個本事讓你有跟大型重機一樣有力的本領...

豪漢150也是有罩門的...首先它是用豪邁GY-6系統搪缸到147c.c.
廠商發現有排氣量增大後機油劣化快速的缺點,才幫他裝上機油冷卻器(並非真正的油冷)
(否則FZR也可宣稱自己是油冷車...)
TLAD的陽春懸吊跑在台灣的不良路面上更是會讓你有"肝腸寸斷"的體驗
在它之前迅光125早已是前後油壓雙懸吊...

現在的主流150速克達,輪上馬力都超過10ps以上,若非被五期環保限制住,還可更強
當年的一期環保水冷車名流150輪上馬力還不到9ps
何況是豪漢



mac-GS wrote:
我在別棟的回文,再P...(恕刪)


台灣沒有機械設計的專門學校

不可能做出世界級水準的汽車機車

只能做做消費性電子產品,所謂的機構設計只是機殼設計

不是真正的機械設計


錶人 wrote:
不錯的想法喔然後台灣...(恕刪)


你的想法也不錯喲!!

只可惜就算繼續屈就下去, 繼續保護這些沒心的廠商, 繼續鎖國不開放, 讓這些廠商把市場越做越小,

三大廠的員工還是遲早滾蛋光光. 現在生育率下降的厲害幾年後就沒人買機車, 到時候降價也沒人要.

最近很多關於鄰國的新聞:

上半年HYUNDAI歐洲銷售創歷史新高 亞洲品牌第一;
上半年HYUNDAI全球銷售超越TOYOTA 全球第四;
2011年HYUNDAI JD POWER 可靠性北美排名 超越HONDA & FORD;
AE 黑卡持有人 超過6%選擇HYUNDAI為喜愛品牌;
今年FERRARI世界設計大賽 冠軍是來自首爾的大學生團隊;
南韓航空 在政府全力支援下 試飛自製商用民航機成功 2013年量產出口

政府再不重視提升國家競爭力, 廠商再不提升自我素質, 再不肯花錢研發...

你我連在104打字的機會都沒有!
aaron6150 wrote:
全世界似乎沒幾個國家有在對小CC數機車有做技術發展?又何來鎖國的問題?(恕刪)



以國家來看不多,但在歐洲有超過20幾家起跳的數字在做小排量機車與研究.

不過我們講專精好了,不講多

目前法國的Peugeot 還有義大利PIAGGIO做的就還不錯
目前已經有150cc左右的油電混合Hybrid機車已經上市了







還有,機車比汽車環保喔
機車的承載率高,與100公里所需消耗的油量都比較環保
(這不是我說的,是機車同業工會與歐洲地區的某些研究單位說的)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zeonforce wrote:
我在別棟的回文,再P...(恕刪)


你我可能是同年的,是的當年名流150橫行
誰都想買壹台騎騎,不過就在我快畢業時買了迎光150時價63,000元
全校三台而已,也很神氣阿,鋁圈,碟煞,置物空間都是很流行的配備
這應該不是現在高中生所能體會的.
不過我還是很愛機車或說是看機車,甚至想都沒想到還去真正MOTOGP賽場
去感受去朝聖,真是讓我更愛看它
所以不要放棄把它當作是一種興趣,一直觀注一直保持的熱岑
相信到老你都會愛它
aaron6150 wrote:
10年前一台125賣5萬左右.當時5萬很多了欸(你考慮通膨貨幣貶值了沒有)

哇~~~
似乎有人忘記了10年來二次金融海嘯帶來的通貨緊縮耶...

通膨...好厲害! 連這種名詞都拿來用...
你要不要告訴我台灣這10年來通膨了多少?
我記得彭總裁前一陣子才對著我的攝影機說:平均2%多,是亞洲最低耶...有沒有能幫我更新的?

還是要再提原物料上漲? 回跌的要不要看?
國際貨物買賣絕大多數以美金計價...我們來看看車商進口原物料價格漲跌有多少?
10年前美金台幣平均匯差是多少? 35元對吧? 目前是多少? 少有沒5元以上? 有吧!
29元的5元相近於17%ˋ6元是23%...近10年平均原物料價格有沒漲那麼多?
(別跟我說當月最高喔! 跌的都不用算?)

美金跌到1:27台幣時,廠商搶不搶這時進口材料? 還是27元時不搶...30元時才要來買?
aaron6150 wrote:
如果把重車昂貴的技術用在小車上.成本高的嚇人.那你會買嗎?

你有看出現行台灣小車,有用到啥你口中的" 重車昂貴技術 "嗎?我沒看到耶...
aaron6150 wrote:
不是沒人想當第二個王雪紅但資金從哪來??

提得出上得了檯面的計畫...政府會幫你想辦法搞銀行聯貸!
能在台灣以外地方設廠的公司...資金會很缺乏? 您這說法有笑點!

另外提醒你! 王雪紅的HTC...也不是一朝一夕噴出來的!
沒遇到[彼得˙周]之前,HTC也只是條即將沉沒的飛彈快艇而已! 你以為HTC一出來就是現在的航空母艦?
aaron6150 wrote:
但我知道就算騎20年它的維修費用包含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都可以不知道買幾台新車了

這邊您自打嘴巴了!

台灣的新台幣何時貶值過? 彭總裁都要硬壓台幣升值了...台幣到底何時貶值過?

30年來...美金對台幣由原來的1:40到現在的1:28近29...
最高還曾經升值到1:25的匯率兌換價...1:25~1:27...還停了一段時間...
在那階段...
大陸還沒真正的開始發展...原物料價格可還超低迷的勒~

仁兄...您能不能跟小弟我說:台幣...到底何時貶值過了? 我真的是很希望知道...

aaron6150 wrote:
化油版.2行程引擎都是不符合環保才下淘汰的.

哇~~~
X-MODE這台二行程機車怎麼通過全世界第一惡質嚴苛之台灣五期環保的?

======

停了...我不再兔了...
被引言者滿篇的謬論...我真的不知道再兔下去有何意義?

連匯率對出口與進口的意義何在都不懂...說通膨?
連台幣貶值跟升值都不搞清楚...在那胡亂說貶值?

能不能來點有營養的? 美金1:30元買物進口,會比美金1:29元時買物進口還要便宜? 哇...好強!
目前坐駕:YAMAHA JOG 90(17歲-老黑) 欲購坐駕:YAMAHA BW'S 100 個人願望:同時擁有二者

Jog Black wrote:
哇~~~似乎有人忘記...(恕刪)


說得真是太好了阿~~~

五期剛推出時我就問車行說為什麼變那麼貴

就推說因為五期多含氧感知和原物料漲所以變貴

到了現在都還是同一套說法 每次聽都笑笑不答

當消費者都是傻子? 反正就像大家說的

再貴 大學新鮮人都會買單 機車廠根本不怕...
就說
除非台灣汽機車廠合作研發
並且與政府共同成立機械設計的專門學校
從外聘請專業教師
從根做起
不然真的沒得搞啦

做做玩具,做做消費性電子產品沒問題,靠經驗實做即可,工業水準門檻很低,電路設計跟軟體搞好比較重要
放大一百一千倍,真正的機械設計,台灣就沒人才阿
你期望靠這兩家小機車廠研發? 也太為難他們了吧 我是說真的,這是必須分很多工的設計

依目前台灣工業水準,即使集上全國所有汽機車製造研發人才,也做不出世界級水準的東西
用嘴砲跟土砲倒是可以....
嘴砲就是先用嘴巴說沒問題
土砲就是先做嘛,做出來再慢慢雕,不夠再加東加西改一改..本末倒置的設計方法是有極限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