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八 wrote:
我還未聽過引擎鎖點的...(恕刪)
"單純"就拿消費者的安全來做實驗品
這點就很另人感覺不好了

再者說到妳看YAMAHA的比賽
跟所以目前的小綿羊比賽
不知是否您跟我的認知有差距
YAMAHA所舉辦的目前有跟中華賽車協會or金卡納這類自家舞台的比賽我就不多說
因為都是Y系車種,講多也沒用
目前以國內知名的TSR單位舉辦的比賽來說
前身舉辦過CR盃、再來是RPM盃、毒蛇盃
還有前TIS的汽機車獨跑賽
東吳機研每次舉辦的機烤會與新竹安駕中心的舉辦的比賽
在100cc組 多辦都是Y系車種天下
說到極限本來就適合小型車種的場地
大型重機下去跑本來就不適合,應該是說在國內找不到適合可以跑的
你說的大場地目前在台灣只有全民賽車場算是大跟屏東的尖端
在100cc組 也還多半是Y系車種天下
國內的所謂進步就是看著別人缺少的東西
拿出來強打,不好再來改版

這個不叫做進步吧....
真的有進步,我可以投給光陽刺激250跟500還有新出的彷賽與SYM的RV250
這個才叫做真的有進步
不是看著別人缺少的東西拿出來強打,不好再來改版這種
sonyrex wrote:
我個人來說一點意見好了
個人不推S跟K牌,多半都是看著Y系缺少的東西然後改版強打...(恕刪)
再比如說S牌率先在速克達上用了四汽門的引擎,Y牌說多兩支汽門只會多故障、維修麻煩,
等到後來4V成了高價速克達的基本配備,Y牌也跟著出了4V的速克達,一直到現在4V車成了Y牌的主力機種
又比如說陶瓷汽缸、中控鎖、磁石鎖、液晶儀錶板、免熄火開座墊..........
真的都是S牌和K牌跟在Y的後面改版強打嗎?

市場競爭下互相跟進,受惠的是消費者,不需要把Y牌給神化了,
不過能看到類似您這樣的言論,說來也真該肯定Y牌的行銷功力
sonyrex wrote:
"單純"就拿消費者的安全來做實驗品
這點就很另人感覺不好了...(恕刪)
是啊,尤其是拿消費者實驗,騎到蹬一蹬哭啦車台會變型甚至斷掉,
然後出問題再召回補救,還被神話成服務多好、廠商多負責任
車台強度在實驗室就可以進行了
100萬次撞擊可以拉高到200萬次撞擊
真的很負責任的話怎麼不把有問題的車台都換新
這樣感覺也很不好

sonyrex wrote:
個人不推S跟K牌,多半都是看著Y系缺少的東西然後改版強打
比如說看Vino不錯,兩家就推出Kiwi跟Mio....
100cc賣不好,輸RS跟RSZ就推出一台RX110....
再看FT的左半邊避震到07年後的改善就知道,拿消費者的安全開玩笑...Orz
你以為Vino是原創嗎? 錯了
Vino當初是抄襲本田的Joker的,在日本一樣被罵到狗血淋頭。
避震器支點用鎖的不見得結構上有什麼問題,至少到目前還沒有看出造成不良影響。
汽車的懸吊連桿跟支臂也不是完全一體成形的,在重量更輕的機車上這更不是問題。
Fighter會改版也是順應民意,因為一堆人有意見。
Y牌當初把陶瓷汽缸跟4V形容的跟廢物一樣,土法煉鋼搞了個NPA引擎,後果大家也看到了。
如今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有樣學樣的,不是把消費者當傻子耍嗎?
d120000 wrote:
FT上面還可以看到上種車系的左邊避震鎖點.
感覺這是SYM為了推出這台車非常的拼命在趕工.
後續的確也有許多位了修改當初的缺失而做的改進.
到目前也還是有少許一般使用者不會去注意到的問題.
相比之下YAMAHA的產品成熟度跟完成度就來的高多了.
只是在改版上來的過度保守,創新的程度實在是很慢.
幾乎固守著之前的設計在做研發,不敢有太大的動作....(恕刪)
提到避震鎖點,就想到很不愉快的回憶
問題出在產品成熟度跟完成度很高的Y牌車,就酷捏~~~
我一位好朋友有一台JOG Pro 90cc,
大概在三、四年前就發生避震器上座斷裂後,直接捅破塑鋼油箱的事情...
使用的也是從沒換過的"原廠避震" ....-_-...
後來就是車子重新焊接 & 更換油箱,也順便把避震給換掉了...
害我還以為是我太胖把他的愛車坐壞了...

後來才知道我們遇到的不是個案
還幫他出了哭兇的錢.....

不好意思,這麼多真相可能會讓Y牌迷失望了

kmunatural wrote:
你以為V...(恕刪)
嗯嗯~看來資料要更新一下
感謝指正

另外更正一點所以的NPA跟GP缸
其本質跟陶缸是一樣的
並沒有土法煉缸自己弄
只是像您所說的,會自打嘴巴
一開起說不好,再來就瘋狂製造
另外汽機車的設計製作兼不同
懸吊連桿跟支臂跟機車不一樣
機車是車台跟引擎Case直接連接做緩衝
單用銜接的方式鎖上兩顆螺絲很難不保證不會有問題
總不能等到斷掉有消費者受傷後再來說我們要負責
會不會太晚
snopur wrote:
再比如說S牌率先在速...(恕刪)
車台的強度並沒有問題
拍謝,跟拉高200萬次的測試也是一樣
是後來生產有瑕疵,導致車台強度不對有斷車台疑慮
另外提到噴射車系的瑕疵也是一樣
用料的不對,結果讓油箱的油封耐用度下降這是很誇張的一件事
4V確實是比2V難維修與保養
這是事實啊有不對嗎?

就我自己拆汽缸下來拿金剛砂磨4隻汽門就覺得累到半死
4V車種在汽門間隙要一段時候就要檢查一下
這個在2V車系"比較"不需要去擔心間隙
又比如說陶瓷汽缸、中控鎖、磁石鎖、液晶儀錶板、免熄火開座墊..........
真的都是S牌和K牌跟在Y的後面改版強打嗎?
第一個陶缸只是名詞,差別在各家在汽缸內的塗料
多合一在SV Max之後有部份車種就改用多合一的鎖頭
磁石鎖與免熄火開座墊..........暫無資料可參考
液晶儀表板是從勁戰中後期開始吵,有興趣找可去東機找資料
當時魔多堂剛出來,Y牌工廠直屬的改裝品展示中心
大家就在吵著勁戰要有什麼東西的改裝
念著念著S牌開始有試騎車出來也就是FT的雛型
液晶儀錶板也就出來了
再來液晶儀錶板在馬車125的後才在Y系有出來
雖然液晶儀錶板並不是近期的東西
在早期的年代也有車種採用液晶儀錶板
個人覺得要討論車種好壞是件不錯的事
但是有必要看看目前國內造車廠的心態
就我目前的看到的東西 都是跟著Y系動作居多
從Max=>V-Link
Vino=>Kiwi Mio
勁戰 雙避震跟12吋 也來推一個G5 12吋特仕版與FT
RS、RZS->R1Z100 RX110 JR100(三環含轉速表)
以上是我這幾年看下來的觀察
我是Y牌車的使用者,但並沒有捧著Y系的XX拜的跟神一樣
該幹譙的我一樣幹譙
在站內GTR的選購討論文章中,我也詳細且明確的指出GTR有的缺點
但是以國內兩家廠商在國產速克達的心態,完全讓我看不出來有啥可稱讚的
有可以稱讚的地方是我覺得RV與Dink車系
如果說車廠要競爭,這種的競爭才是讓消費者有受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