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樓大大講的真是貼切!

哈哈哈

但是外觀對於學生族群吸引力真的很大

液體天空 wrote:
沒有RAM-AIR沒...(恕刪)


在版上提出這個問題後看到這麼多回應,大致上瞭解現在檔車的造車理念
其實我對機車是個大外行,訴求的只是爬坡時要夠力
速度還真的是其次,很多高手談到的一些專有名詞我還真的完全不懂
所以還是感謝各位的解答啦,我會找時間去看看T1這部車
再跟車行老闆請教增加動能的可能性
zeonforce wrote:
幹...我家的Z750S原來是自我感覺良好下的產品.......
沒有RAM-AIR、VTEC、OHLINS、BREMBO、倒叉、滑離
後搖還是方塊酥............全中

還好, 我還有VTEC
我跟樓主差不多 (快剩一張嘴的年紀)
年輕時也擁有過NSR跟王牌,
現在的國產檔車去試騎過,
真的連200CC的, 都覺得那A這沒力,
去年初就牽了1台小CB,
偶爾騎上下班,
滿足一下年輕時的重機夢.
小CB真的是不錯低
weekend181 wrote:
我已經是個將邁入40...(恕刪)


我是覺得150cc四行程能做到這樣也很不錯了,
這樣的排氣量出力還要再往上就要多花很多coco,要有一些高科技上身了,
畢竟國產車做檔車歷史不悠久,技術力還不足研發新技術,一堆專利也早就被大廠申請走了,
除非花錢買專利,這樣成本又要往上墊了。

真的實作一個厲害的引擎出來,台灣大部分的車行也不會修,台灣消費者這麼厲害,雙陽小廠可惹不起,
量也小,還是世界大廠的YAMAHA聰明,早看穿這一點,在台灣根本不做檔車了,台灣三葉也不進口檔車,
一台馬車250就賣的很喘了。

結論就是,台灣市場做檔車沒賺頭,廠商也懶的花錢投資,用現有資源弄出仿賽就已經算很有誠意了。
不用嘆息不必鬱卒啦
如果純粹想玩車
多存幾個月
就直上二手紅牌或黃牌了
騎車嘛~放輕鬆!
不用想那麼多囉!!
放寬心享受帶來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
產品好不好,
CP值高不高,
留給市場機制自然淘汰吧!
約翰約翰 wrote:
我是覺得150cc四行程能做到這樣也很不錯了,
這樣的排氣量出力還要再往上就要多花很多coco,要有一些高科技上身了,
畢竟國產車做檔車歷史不悠久,技術力還不足研發新技術,一堆專利也早就被大廠申請走了,
除非花錢買專利,這樣成本又要往上墊了。
四...(恕刪)


還是等這兩台出250c.c.的吧 提升排氣量是國產檔車較能節省成本的情況下提供較高動力輸出的辦法了 一堆高科技專利都被大廠卡位了 看開吧 放下吧 或許有S.T.C.S的T1 250 ZR到時在動力層面上會比Q龍有更大的競爭力 除非有KDI的Q龍已經待命了

cieuxparadis2004 wrote:
提升排氣量是國產檔車較能節省成本的情況下提供較高動力輸出的辦法了 一堆高科技專利都被大廠卡位了


雙缸、四缸並非專利..
三陽代工汽車製造深知6缸原理
光陽也有來自工研院的雙缸引擎現成範本

硬要說技術,兩家半斤八兩贏不了八大車廠
但也絕對不可能生產不出像樣的車

為何不做..就好比雞為何不飛?
因為沒有必要...在地面上就有好吃好喝的
又何必非

我就是在說有政府保護,有無知人民愛載的這兩隻羊
不求進步....一個懂進步的車廠就不會讓GY6跟史帝田鐵持續賣30年還不換湯底
活該市場慢慢被吃掉
zeonforce wrote:
雙缸、四缸並非專利....(恕刪)


我只想說...
如果某些車廠願意爭氣,
也不會一堆老人在好奇為什麼現在的車性能跟用料不如從前..
也不會一堆年輕人卡在我只有幾萬,可是又覺得CBR或是R15好很多...

更不需要買了車之後,
貼上H家、S家、甚至D家等等等等的貼紙、仿成R1外殼或CBR外殼、車上貼著150RR字樣..

說真的,如果玩一台車,

卻總是羨慕著別台車的動力,
卻總是拼命模仿成別台車的外觀,
那 當事者喜愛這台車的哪個不分..我還真想不出來..便宜嗎???

請尊重一台車的價值,了解她、珍惜她,
請拿出操駕者的腦子,對於車輛可以進步的地方暢所欲言...

至少我覺得這樣台灣的市場才比較有機會進步..
喇叭嘴技術交流,超越唬爛的境界
zeonforce wrote:
雙缸、四缸並非專利....(恕刪)


我認為好東西要繼續傳承下來,GY6 跟史帝田鐵真的是寶物~!!!

好車為有時間的焠鍊才能證明~

光講一個CUB 車系就好了,賣了超過50年,在地球上賣超過6千萬台。

好車就是好車,時間能夠說明一切~~~!!

我只能說HONDA實在是太偉大了~~~
台灣做機車的歷史,
不能說不久了,
畢竟台灣的工業發展是走消費輕工業為主的的道路,
而且還有一個工研院做技術移轉,
還有許多官股行庫(像是以前的交銀)在做創投,
相較於市場獨大的國家,台灣的政府是會資助工業發展的(想想竹科吧!)
更何況,本田做了十幾二十年的技術移轉,
KYMCO也接過BMW的代工單....
再加上工業發展中後勁國家的優勢....

企業在台灣是很「幸福」的
要電有電,要水有水,要地有地,大企業要錢就給你聯貸
嫌勞工太貴就給你外勞,
不然就放任派遣發展壓低本勞勞動條件。

兩陽忽視檔車市場,只能說速克答生意太好,
再加上缺乏去國外拼鬥市場的動機,這一點跟韓國廠商相比,
實在差太多,30年前的PONY,到現在的IX35,這就是產業競爭力。

如果本世紀初就有VENOX,現在還是VENOX,
本世紀初就有金吉邁500,現在不過多了賣肉700,
進步程度,其實還挺有限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