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yingcool wrote:我個人覺得台南市交通不算好...(恕刪) 附議,台南市的路面寛度普遍都太窄,而車子又不太守規矩,停車位又難找,騎機車可能狀況好一點像高雄市和台中市的行車狀況都比較好,台北我就不敢講了
skyline318018 wrote:你要拿台南來比喔?等人口 車輛 數量加起來後看你的台南還能不能拿到 who認證健康...(恕刪) 咦?那為什麼統籌分配款僅次台北市,人口密度大大佔上風的高雄市也沒有獲得WHO認可?位居中部第一大城、空污也沒有北高兩市嚴重的台中市為何也不是健康城市?風景怡人的花東宜蘭又難道也不想爭取健康城市美名?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口密度可有比台北低?而且人家同時也都是工商業繁盛的國際大城市,為什麼經常可以在亞洲「適合居住城市」評比名列前茅?尤其新加坡,只要親身去旅遊一次,就能體會「花園城市」的美名絕對名不虛傳!閣下以為WHO的健康城市認證是隨隨便便亂貼的一個標籤嗎?先去了解WHO的指標再來拿人口當藉口說嘴吧!台北市的「進步」充其量都是在物質建設,而且大多數是「與居住品質無關」的物質建設,會搞到這步田地,人口當然會有影響,但絕不是主因!長期沒有遠見的城市規劃才是!台北市的道路寬度是全國第一名,搞個自行車道卻推三阻四理由一大堆,可笑的停車熄火政策都可以提出來,自行車道真的有那麼難產?(第一個施行停車熄火政策的其實也是台南市,但充斥台北觀點的媒體根本不屑報導吧! 而且人家是規定停車「超過三分鐘」不熄火才開罰,初期也以公務車為取締對象, 台北市什麼都只會學半套,河濱腳踏車道是天大德政?繼續自慰下去吧!)
台灣現在的環保議題跟本就是玩假的,而台北人不少對溫室效應沒概念也就算了,汽車族為了自已的利益還說CO2是沒辨法避免的,所以汽車產CO2比機車乾淨,所以開車無罪騎車有罪,可是台灣用路人的權益、自行車的道路權益,及機車路權的權益通通都給了汽車,汽車有高架可走、汽車有高速公路可走、汽車有專用車道…等,所有納稅人的錢建立的建設都給了汽車,汽車族還不滿,深怕『汽機車減量』議題,把所有問題都推給機車族,機車族長期以來沒有享受到什麼好的資源,騎車常常就是撞工程蓋,騎車常常就是被擠到旁邊,還要兩段式左轉…等。而在台北市外縣市,汽車綠燈右轉跟本不讓人,遇到老弱婦懦還按啦叭嫌別人走的慢,且前幾個月還嫌紅燈太長等太久了,常看新聞的就知道記者實際快快走還不是很夠用,更何況是小朋友、老人,所以可以看到台灣行人路權被節節逼進,真的很亂。然後我們看比人類跑的快的自行車跟本沒資源,基本上還是零啊! 從零分要個六十分都很難啊!我可以說大家把資源給了汽車,汽車永遠不滿足,遇到『汽機車減量』議題把罪全怪到機車上,連正眼瞧『汽機車減量』議題都不敢,且我們台灣分配款拿最多的就是台北市,很多先進國家開建捷運目的是為什麼?還是『汽機車減量』,而我們台灣的台北市建捷運不是為了『汽機車減量』不然建捷運是因為納稅人的錢無處花嗎?那我們為什麼要把錢花在台北市?台北市拿那麼多錢幹嘛!而我們政府看環保議題的角度就更不一樣了,定了五期法規讓小CC的機車無法生存,進而日後的機車又邁向更高CC機車,現在為什麼150CC的車越來越多?是有原因的,將來100CC與50CC就會越來越少。因為成本與125差距會越來越小,意思就是台灣CO2產量日後會跟著增加,如此一來真的是為了環保?既然不是為了汽機車減量,何必建設台北市、高雄市,然後拿台北市人口密集當藉口,還拿休閒用的河邊公園當做環保議題,說難聽點,拿你不要的地當公園,還要別人拿公園當自行車通行路線,那我上班在台北市仁愛路,你的大河有通仁愛路嗎?還是說地下水溝有通大河,請自行車鑽水溝來上班?還是說台北市要到基隆市上班有運河可以行啊?我都不知道原來台灣還有南北向運河啊!-----------------------------------------------------------------------------------------------業者舉例,民國93年三期環保邁入四期,迫使二行程引擎機車面退出市場,排氣量小的50cc機車,由於改為四行程後不但輸出馬力大減,且價格大增,導致銷售大幅衰退。五期環保上路,機車業者除採用噴射引擎技術對應,還得調降引擎輸出馬力以符合五期環保規定。未來民眾騎車得更加重油門,導致汽油消耗增加,對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是一大諷刺。事實上,國外噴射技術只用大排氣量的重型機車產品上,台灣卻用在150cc以下的輕型機車。業者批評,四期環保標準已是全球最嚴苛,政府急著推行五期環保意義不大。台灣標準與其他先進國家脫軌,也不利於國內機車業者產品外銷競爭力的提升。-----------------------------------------------------------------------------------------------
停車3min不熄火該罰 怠速開冷氣10分鐘也要幾十塊可是停紅綠燈就不該熄火沒事把車子內的東西用不到的都搬下車40km以下不要開冷氣 開窗戶不要亂踩煞車 油門看到紅燈就該放小別衝到紅燈前在急煞這都比紅綠燈熄火更省錢也安全看到黃燈別催油想闖過去 這種闖不過去但是又停在斑馬線上面這種最耗油 又危險
foreluban wrote:為什麼政府不大力支援...(恕刪) 呵呵~你似乎給他高興得太早啦以台灣有些反核反到死的政黨來說在油價高漲的時代燃油發電的電廠成本增加當然以後電價也會隨之浮動騎3年回本??不要車價維修零件等東加西加最後成本大於一般吃油的就謝天謝地囉...
foreluban wrote:就交通「人性面」而言...(恕刪) 看來紐約, 洛杉磯等城市也都非常不人性化, 因為在那邊騎單車同樣很不方便...(紐約市有很多騎單車送貨的啦, 不過我覺得那跟技術比較有關係, 跟政策無關...)foreluban wrote:在國外,私人四輪車是主要交通工具沒錯,但人家可都有私人車庫! 這位大大哪隻眼睛看到國外每個開車的人都有自己的停車位 (更別說車庫...)連在加州這種土大地大的地方都有很多人晚上違規停路邊了, 你要在台灣規定沒車位不能買車???還有人說美國規定車子一定要有 ABS... 請問一下這個法規什麼時候通過的, 我怎麼不知道???
基本上台灣政府的政策實在太過於縱容機車了,導致機車對於日常生活品質的傷害相當嚴重,基本上我主張:1. 對機車族全面徵收牌照稅和燃料稅2. 大幅提高機車停車費3. 重要路段的機車停車格全面收費4. 機車退出騎樓及人行道(若因此佔用道路則一併納入收費,不應只對汽車收費)5. 仿大學校園模式,讓某些區塊內和路段禁行機車持續增加機車的持有成本和不方便性,才是扭轉過去因太縱容機車(對於公車族/單車族/行人甚至於全民都不公平)而傷害生活品質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