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s2019 wrote:
嗯~
根據某位光陽車主所分享的心得
有些強制空冷引擎在高負載時的工作溫度是可以達到甚至超過140度的
但在低負載或低轉速時則不太可能有這種溫度
所以前者的說法我也認為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你的文章讓我想到以前我有一台FZR150
當年我有裝油溫錶
因為移過很多次偵測器的位置我是忘了卻最後到底裝在哪
但是不是油底殼就是油冷排出口
確切數據不太記得了
印象中是高負荷行駛油溫會很快的衝到一百二還是一百三十多的樣子
但是怠速和低速時好像是八十還是六十
行駛中和停紅綠燈油溫的變化幅度不小
另一方面來說
我的汽車也有裝油溫錶
汽車的油溫相對穩定很多
升溫較機車慢
高負荷行使溫度竄升也慢
至今最高看過一百一十多
當然原地怠速或是塞車的情況就和機車完全不一樣了
基本上油溫會在一百度左右水溫也是
你說的氣冷和我說的油冷與水油冷
三種相互比較後
應該可以證明空冷水冷油冷的形式會讓溫度的變化出現這樣的差異
以前看書的時候就有看過這個散熱效率帶來的影響
而溫度是影響機油壽命的關鍵之一
但是溫度不全然是不好的
引擎有適當的工作溫度
這也是機油需要選擇號數的原因之一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3618 wrote:
油溫表再加個壓力表,將會發現許多事實
,很多市售機油是經不住考驗的
即使是有認證的品牌產品
以使用多年的5w50高階油品為例
同樣的道路條件(市道5公里+國道15公里)
10/11月夜間行駛下匝道後,油壓力是2. 4
而12月則是在3
正常怠速的壓力值是3
惡操會低到2. 2
但熄火冷卻後會回到3
以前試過幾款油
最慘的是5w40
正常怠速壓力只有2. 7
夏天市區走走停停會掉到2. 1
爬陡山會掉到1. 9
之後這支油就廢了
之後低於5w40的油一概不用
有轉速無扭力,簡直是垃圾
你說的的確是事實
我沒有在機車上面用過油壓錶
但是汽車上面有
剛換完油以後到後來行駛一段時間以後的機油壓力
就算是相似氣溫水溫油溫的情況下會出現差異
越到後面怠速的時候機油壓力的不穩定
或是機油壓力的降低
並且確實不同的油品會出現差異
所以不論是機油耐用度或是是否該換機油
機油壓力錶也可以是判斷機油品質的好壞參考之一
我的汽車原廠建議五千更換機油
實際使用經驗上來說原廠油大概兩千多公里後就開始出現油壓降低怠速不穩定的情況
後來換成外廠油品後這個問題基本上解決了
我的油壓可能因爲本來黏度或是引擎型式的關係本來就比較低
之前用過5w-40的明顯的感覺的到阻力
目前是用5w-35的
基本上剛換完是2
用了一段時間之後
如果氣溫高停等紅綠燈甚至會下降到1.5或是1
而且使用一段時間後油均溫通常較高一些
討論何時換機油
就像是討論一天刷牙幾次一樣
有人一天刷一次有人兩次有人三次還有人很多次
有人認為餐後馬上刷餐後三十分鐘才能刷
還有很多的各式說法
我跟牙醫朋友聊過這個問題
他說只要你有刷都是好的
那種細微的差異根本可以不列入考慮
最怕的就是不刷牙或是太久才刷一次
牙齒要不要刷或是有沒有刷乾淨也有東西可以測試這邊就不多提
更換機油的部分不只可以買機油檢測工具來測試
油溫錶還是油壓錶也是判斷項目之一
我以前有朋友四行程機車只加機油不換機油
好像三千多加一次也是大概兩萬才出問題
爭這些意義並不大
照自己相信的方式去做
不然就用數據來輔助自己做判斷
硬是要說什麼兩千三千五千才需要換
網友說的再神奇再省錢
車是自己的車 錢也是自己的錢
車壞掉的時候又沒人會去跟你攤錢修車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