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8881 wrote:
機油都一樣啦,只是添...(恕刪)
但是機車油等級都比汽車油低
你按照你的意思 機車轉速較高 那不是更不適合用機車油
除了某幾罐機車油有阿普利亞 認證過
其它頂多就是SM SN級認證而已
API 甚麼狗東西都麻可以認證過
而且就拿家樂福來說 魔特10W40 汽車跟機車兩罐油
配方根本沒啥不同 頂多機車用得有MA認證
機車就是貴......
用過5W40 5W30 10W40 10W50 10W60
用起來就是5W30跟40 最好用
喔對了 這些全部都是汽車油
打從新車 訓車完600公里 之後 就再也沒碰過原廠機車油跟任何一款機車用油
全都是汽車油.....缸也換過2次 原因是第一次是因為動力不滿足 改缸
第二是是機油齒輪 壞掉
目前里程數8萬多一點
逼近十年的老肥鵝了
yanchsal wrote:
我倒是有不同的見解
比較稀的機油在流動性上高
相對的散熱效率比50~60的好
以氣冷形式的車款
機油的流動也很重要
以野狼的說明書為例
只要30黏度的機油即可
所以跟你吃不吃機油沒有直接的關係
會造成吃機油的問題在於---失機油
嗯~有點文言 就是指機油量不足
總之 注意機油量 注意機油里程 不要加到假油(特別是那些神油)
除非引擎設計問題 或是本身有漏油 不然要吃機油也很難啦
理論是正確的,但個人經驗,你這論點比較適用水冷原廠車~
別的不說,光是原廠壓縮比10.5:1的空冷引擎~
調個傳動,再騎去跑山~連續出彎大油拉轉~8千上下的~連續跑個50~100KM~
熱衰失油率是會出現的~
想想看,引擎散熱的主要方式是什麼?是引擎的外部散熱片~及撞風~
當然機油是傳熱的主要介質~
同樣的轉速,稀油是會比黏油流動率快多少?
有人說道,活塞及行程對機油的消耗~
其實最傷機油的,是熱和碳~機油變質衰退的元兇!
引擎每兩轉爆炸一次所產生的熱值和積碳~才是機油在吸收的~~
若是全合成5W40拿來和~半合成或是礦物油~15W50比~這是不能比的~前者的加了很多穩定劑!
若是5W40和10W50都是同技術的全合成呢?你認為誰會先油膜破裂?
高黏度適合高轉,及遠距離,是無庸致疑的~
不然F1和motoGP都用0W30就好了,何苦用到10W50~60?
難道他們的引擎精密度,會比量產市售引擎差嗎?
請留意:
引擎高轉 = 高負苛~
引擎高壓比 = 高負苛~
有錯請指正~
陳凱米 wrote:
高黏度適合高轉,及遠距離,是無庸致疑的~
不然F1和motoGP都用0W30就好了,何苦用到10W50~60?
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注意,你說的"高黏度適合高轉"根本就是相反的事情?
機油高黏度代表阻力大,相同油門出力之下,反而會降低引擎轉速,也就是會更耗油更重拖
所以"高黏度適合高轉"壓根就是被洗腦的錯誤觀念
高黏度的目的是在於耐高溫,而不是高轉速
F1賽車引擎平均一場比賽,引擎點火可達800萬次
汽門系統的最高溫度超過250度,排氣溫度更高達950度
這種高溫才是用到黏度60的原因
一般轎車的溫度多少?小綿羊速克達的溫度多少?真的需要用到黏度60?
法拉利Ferrari原廠用油是Shell Helix Ultra 5W-40,法拉利的引擎會輸給你的小綿羊?
我不收PM、我不看PM、有事不要PM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