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SO 勁戰125滾針軸承汽門搖臂套件 實測分享


Wmax Hsu wrote:
聽您這樣說..會建議您文章內容再多讀仔細唷!
拿來做數據比較並不代表選購車輛的絕對指標

TIGRA150 只是其中一項速度對照的參數而已
目的也只是讓大家能更具體瞭解『勁戰』動力調整前後的差距

謝謝



文章一開始就看完摟
也看到您很用心的把改裝前跟改裝後的數據都詳細紀錄PO上來
數據上的確是有明顯進步
但文中既然挑了一個對象來比較也難免不被在於C/P上多做著墨
我這麼說合理吧

koenigsegg08 wrote:
文章一開始就看完摟也...(恕刪)


能讓各位更清楚瞭解調整前後的差異是最理想的!

剩下的優劣勢就端看各位自己的觀感與選擇了,謝謝。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喜歡外型就選勁戰,喜歡性能就選地瓜囉〜
個人是喜歡勁戰的外型,
再花錢加強性能
一堆人真好笑

速度?

他那台車還沒改傳動 改傳動的二代新勁戰 輪馬力都快10P
他沒改只有8P多

如果他改引擎後再改傳動 就一定贏地瓜150

你們這樣講RCK1820還輸地瓜150
RCK180本身就比地瓜貴

買RCK的不就更好笑
2012!3月牽的勁戰125現在里程是23840!被這篇文章給毒到昨天六樣全部直上沒做任何調整出乎意料的順!有圖有真相!



插花請問一下

氣門機構 , 一般不都是以輕量化為目標 , 為什麼要換上滾針這個重量比較重的呢???

與其增加汽門搖臂的重量....

應該是把凸輪軸頂起的地方改成用滾針 , 這樣凸輪軸本來就在旋轉 , 加多點重量沒差
(說不定對加高轉速還有幫忙)

甚至結構設計一下 , 還可以作可調整高度.....

然後汽門搖臂改以更輕的材質...鍛造鈦 , 甚至鎂鋁
(好像有點不適合..太硬?)
smax155 wrote:
插花請問一下氣門機構...(恕刪)


滾針結構或許會讓汽門搖臂整體重量增加

但是滾針結構設計下,凸輪與汽門搖臂之間的摩擦係數
比原本的滑塊設計還要低,質量 vs. 摩擦係數,設計團隊勢必有經過評價

近期國產車越來越多的車款採用滾針結構
便能觀察出其中的奧妙之處。

以勁戰為例
過去時常聽到斷汽門搖臂的狀況
在市場中滾針搖臂的設計越來越多人採用之後
這樣的狀況就越來越少數了。 (當然也要看車輛設定方向,並非絕對)
YAMAHA最新的水冷休旅車款SMAX原廠設計團隊也是採用滾針搖臂。

凸輪軸並非完全為圓型
再者,汽門開關時間就是靠凸輪軸的外型曲線去控制汽門搖臂作動
這就是為什麼滾針會設計在搖臂上頭的原因。



請參考,推動汽門搖臂的是外圈的工作曲線 (照片取自網路)

至於材料問題
說到底鈦、鎂鋁多數應用在極限賽事中
若應用到市售車上
過於昂貴的售價,市場的接受度會如何呢?

特殊材質的設計並非主流,對於開發商而言風險過高。
追根究柢,還是得設計出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

以上,一些心得分享給您。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Wmax Hsu wrote:
滾針結構或許會讓汽門搖臂整體重量增加
但是滾針結構設計下,凸輪與汽門搖臂之間的摩擦係數
比原本的滑塊設計還要低,質量 vs. 摩擦係數,設計團隊勢必有經過評價
近期國產車越來越多的車款採用滾針結構
便能觀察出其中的奧妙之處。

我並沒有說用滾針不好阿....???


Wmax Hsu wrote:
凸輪軸並非完全為圓型
再者,汽門開關時間就是靠凸輪軸的外型曲線去控制汽門搖臂作動
這就是為什麼滾針會設計在搖臂上頭的原因。
請參考,推動汽門搖臂的是外圈的工作曲線 (照片取自網路)

設計設計~ , 這本來就是動動腦 , 看誰腦筋動的快~

難不成兄台覺得....我認為 "凸輪軸" , 是一個圓的東西??

只要很簡單的把凸出的地方 , 用一個比較小的滾針去取代.....

甚至不用滾針 , 改用轉子

角度各有巧妙 , 如何降低阻力 , 加快反應時間 , 都是目標及賣點

更有甚者 , 在軸心下點功能 , 甚至作成可調式也不會太誇張吧

這只是一個想法 , 我個人當然沒有那個能力作出這個東西

討論想法而已.....



Wmax Hsu wrote:
說到底鈦、鎂鋁多數應用在極限賽事中
若應用到市售車上
過於昂貴的售價,市場的接受度會如何呢?

咦???

我們說的不就是 "改裝品" 嗎???

如果我說用鈦可以降低多少%的質量 , 加快多少%的反應時間 , 轉速可以更上升多少數字.....

市場的接受度就看市場摟 , 如果要考量市場會不會不接受 , 那為什麼會有此篇的改裝品出現???

smax155 wrote:
我並沒有說用滾針不好...(恕刪)


我認為以速克達的市場,經濟實惠的價格才會是大眾所期待的。
所以才會提出我的心得,採用特殊材質的售價會太昂貴

單論性能當然可以~ 但我個人是都把它想成『是否能市售化』
改裝廠開發東西還是要跟市場接軌才有意義吧?

就提出來討論討論囉!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請教一下Wmax Hsu大!改KOSO套件之後是加92~95~98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