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疑似要重返台灣販售125級距的速克達

我覺的本田到台灣來是非常有可能的~~不過決不是因為你台灣的市場受重視了~而是因為ECFA~台灣成了進大陸的跳板~必竟在一個共產國家建廠生產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在台灣生產直銷大陸的話~又可以吃ECFA的零關稅~~
以後台灣會有更多的車廠來的~~
其實本田在亞洲早以殺的天昏地暗了
在大陸多年前就已攻城掠地了.生產成本也較低

台灣對本田來說可有可無
現在的台灣本田是當初從大陸分公司分割過來的子公司.後來才獨立的

並不是現在才要進軍大陸

而台灣廠的能力與資源也跟不上大陸廠........本田很多好車在台灣還是要靠日本廠進口也因為如此

走在意大利羅馬街頭,看著櫥窗裡凡賽斯(Versace )新款服飾,一輛150c.c.休閒機車呼嘯而過,上頭掛著SYM品牌,不要懷疑,這輛機車是MIT品牌。在印尼鄉間的泥濘田埂道上,一輛打檔機車背後載著袋米、車架還吊著個雞籠,那輛機車也是來自台灣的SYM。

台灣在150c.c.以下機車研發產製實力傲視全球,不僅日本山葉早將 150c.c.以下車款生產研發基地移往台灣外,早年與本田合作的三陽、光陽也陸續走向自有品牌之路,在全球市場發光,以三陽為例,產製的SYM機車不僅成功外銷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開拔中東、中南美洲、印度,在全球5大洲、73國趴趴走,累積外銷數量破200萬輛。

三陽工業創辦人黃繼俊在1947年創辦慶豐行,初期曾進口本田生產的腳踏輔助用50c.c.引擎,加裝在腳踏車上出售,這種紅色引擎再配上白色油箱的「拼裝機車」,當時被戲稱為「紅屁股」配「小烏龜」,但售價只要5000元,只有進口機車價格的1/3不到,算是台灣機車組裝的開端。

慶豐行是本田海外第一家代理商,從初期進口本田腳踏車輔助用50c.c.引擎組裝機車開始,到1961年黃繼俊前往日本與本田簽訂技術及資本投資合約,三陽電機更名三陽工業,成為台灣第一家機車製造廠。

三陽產銷的機車初期是掛著本田HONDA品牌,再更改為三陽SANYANG機車,到1995年,慶豐集團展開海外投資,誕生國際品牌SYM,與HONDA在海外市場對壘,雙方關係從早年的如膠似漆開始發生變化。

事實上,三陽早從1983年就開始外銷機車,最早是東南亞國家,但數量不多,僅約數百輛到數千輛,但從SYM國際品牌誕生後,外銷地區開始逐步擴張到歐洲市場,年外銷數量從4、5萬輛到近幾年來已成長到2、30萬輛,在不少國家的機車族中,是先認識SYM、然後再知道TAIWAN這個國家。

《三陽傳奇 1》 離開本田 天地寬闊

記者高嘉和/專題報導

三陽與本田的40餘年合作關係,就等於是台灣機車產業發展的縮影, 三陽SYM能走出HONDA的巨大身影,在國際市場闖出名號,堅持走向全球市場的董事長黃世惠,是重要的關鍵人物。早年日本企業流行複式代理或技術合作策略,同時與2家台灣廠商合作,此舉除可刺激2家廠商彼此競爭、進步,日本企業則坐觀虎鬥,擁有更強的談判優勢。

三陽創辦人黃繼俊深知本田的想法,於是將同為師範學院同學、在高雄經營光隆行的柯光述介紹給本田,1963年光陽成立,形成「北三陽、南光陽」的局面, 三陽生產50c.c.及125c.c.機車,主要在北部銷售,光陽則生產90c.c.機車,在南部銷售,較曖昧的中部地區,雙方常傳出搶業務部門彼此衝業績、搶地盤情形,被戲稱為如南北韓般對峙的38度線。

當時本田持有三陽12.5%股權、持有光陽22.5%股權,彼此間維持近30年緊密且甜蜜的合作關係,但隨著台灣機車產業實力漸增,並積極走向國際市場,關係才發生變化。光陽在1992年自創KYMCO品牌,並訂為國際元年,積極跨足海外市場,三陽也開始佈局越南及中國市場,並在1995年誕生國際品牌SYM,KYMCO、SYM在海外市場與本田對壘,讓彼此間關係漸行漸遠。

三陽與本田合作關係不僅是機車,還有汽車產製,黃世惠堅持走向國際,到越南投資、打造自有品牌的動作,雖然造成本田在檯面下不滿,但黃世惠還是對本田態度恭謹,希望維持彼此合作關係的延續,7年前,慶豐集團爆發財務問題,本田提出對三陽增加持股要求,但卻刻意壓低價格,造成雙方關係正式出現裂痕,在2000 年正式分手,結束長達40餘年、兩代的合作關係。

與本田分手後,三陽在機車的外銷障礙完全解除,SYM品牌近幾年來加快擴張全球版圖,除整車外銷外,對機車開發製造技術有強烈需求的開發中國家,更朝向提供技術輸出,開拓更多的商機。

《三陽傳奇2》前進越南 先馳得點

記者高嘉和/專題報導

13年前, 三陽工業董事長黃世惠帶著40餘家台灣協力廠遠赴越南開疆闢土, 轉投資的越南VMEP機車廠以品質擊潰了來犯的低價、劣質中國進口機車,穩居越南第2大品牌,今年初,更收購印度第3大機車製造廠Kinetic Motor11.1%股權,首開台灣機車廠登陸印度先例,以台灣為根本、越南為支點,三陽要在明年挑戰全球產銷150萬輛機車新紀錄。

早在 1990年,當時擔任車輛公會理事長的慶豐集團董事長黃世惠率團訪問越南,見到越南數千萬人口的消費潛力,決定在越南投資VMEP機車廠,VMEP也是越南政府第一家核准的外資機車廠。

VMEP在越南扎根得早,相較印尼、泰國機車市場幾乎是本田、山葉等日系車天下,VMEP在越南市占率僅次於本田,領先山葉及鈴木等日本品牌,VMEP近幾年的高獲利表現,可說是三陽海外轉投資的金雞母,適時填補了前幾年來轉換品牌的獲利衰退,成為支撐三陽獲利主要力道來源。

VMEP甚至獲得越南政府支持,將在明年生產自有品牌1.3L的小貨車,是越南唯一的純外資車廠, 除了越南, 三陽今年初收購印度第3大機車製造廠Kinetic Motor股權,預計一年內導入首款三陽車型在當地產銷,三陽印尼機車組裝廠也拿到執照,已展開試產,預計今年中就可投產,以SYM品牌為本,延伸 VMEP品牌,三陽走向全球市場的步伐愈來愈大。


來源
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
謝絕貪腐詐騙,,,以上!
mdboy wrote:
走在意大利羅馬街頭,...(恕刪)




我不曉得你引言回我這些舊宣傳聞有什麼意義

你大概是我遇到第三個動不動就把文引扯到國產兩陽的回文者


如要唱X陽多好.......自己發吧
別扯到我更不用跟我說
那也與我的回覆文沒什麼關聯


我只是補充本田和三陽在越南殺的天昏地暗的新聞




不知道有人在不滿什麼
謝絕貪腐詐騙,,,以上!
mdboy wrote:
我只是補充本田和三陽...(恕刪)



這完全是三陽以前的宣傳文

跟現在的本田發展與亞洲市場.......根本沒有任何名義與技術上的關係
早已各做個的了

與我說的殺的天昏地暗八竿子打不到邊
本田海外都是自己在做n年了

不論是台灣本田或大陸的本田技研都完全跟三陽無關

所以就別拿舊文誤導我說詞了
年輕一輩不曉得過去品牌發展史的看了還以為三陽與本田在海外聯手勒


實際與實力上差的遠......
流浪不想去淡水 wrote:
我覺的本田到台灣來是...(恕刪)

歡迎、歡迎
熱烈歡迎~~~~
流浪不想去淡水 wrote:
我覺的本田到台灣來是...(恕刪)



對阿,台灣的城市都不禁摩市場很大的
e55amgcayenne wrote:
台灣市場他們應該還是看不上眼

真的 當初光陽想代理本田的重機時

本田也說台灣市場太小 不給代理

光陽才去代理kawasaki

埃.............

大大比喻失當^^

台灣125cc以下小車銷量很驚人的

本田不給光陽賣重車一方面是台灣重車開放太慢、路權太差

二方面是本田早已不想跟光陽扯上邊、刻意不給代理....

如果本田不給台灣賣、一堆路上跑的CBR或是銀翼等等都是山寨版嗎?
chillymanmk2 wrote:
我懂身旁有一位其YA...(恕刪)

想當年我家ADDRESS還沒進來時 我家之前全是Y牌控加Y牌車

體質好 這句話我只想到ADDRESS身上而已

當初我也認為SVMAX 迅光 大兜風等車都體質很好

斷曲軸 會漏油是車老了 但還是不會壞

現在我的價值觀被ADDRESS改變了

什麼叫體質好 至少引擎不用修呀ORZ

目前六萬多了 都比SVMAX還多一萬的里程

花不到什麼錢

當初MAX的傾角 穩定性 省油度都不錯

ADDRESS一進門 … 我無法幫Y牌護航了

但是我也不完全是台鈴控 畢竟 ADDRESS是完全由日本設計

GSR則是一半一半 而且也沒入手 當然不好說

不過多一台別的廠牌的車 機車的世界觀是會改變的

當然不要買到鳥車就是了(幸好當初不是買二陽的XD)

說不定 我更Y牌了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