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T2靠關稅保護...是不是汽車也一樣呢?

不要叫我周杰倫 wrote:
2010年12月 2...(恕刪)


他那是生產 應該是展示跟驗車用的 實際沒有銷售 表格還有外銷的數量 不過我沒有弄上去

主要著重在內銷數字的部分 看外銷....台灣檔車比內銷更悲情 大概只有10%不到左右的銷量

不過速克達到是賣的還可以 雖然還是比不上國內但是成績也不算差 大致上有20~40%的水準
其實不用看數據,大家停紅燈的時候 左右喵一下 應該就可以知道檔車的比例吧???

我只能說這塊真的是小眾市場,真的,羊羊羊也可以唱唱歌 跳跳舞,又一堆學生中招,也可以搞些新的貼紙,什麼海洋風? 學院風? 還是什麼風的,又可以撈錢撈好幾年......為什麼沒事去搞這塊?

而且我覺得這台的外銷量一定也很差...噗~(在國外遇到CBR250R 11-14萬, 小忍者15-17萬,誰要花15萬買T2)

所以三陽憑藉的是勇氣
魯拉拉拉 wrote:
小弟覺得...目前T...(恕刪)


關稅不是在T2出來之後才有的
說關稅保護T2實在很牽強不是....

而且輕檔車市佔率大概不到速克達的三成
是生意人大家都會看市場的....
魯拉拉拉 wrote:
所以三陽憑藉的是勇氣(恕刪)


不是...一定會有傻瓜買單的高單價,做出來何需勇氣......

我做的料理要是超難吃還有人要花錢買.
我就高興的繼續做來賣了.
賣一盤賺一盤.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魯拉拉拉 wrote:
其實不用看數據,大家...(恕刪)


其實國產250檔車三陽並不是第一個出的,也並非賣最貴
也沒有另外兩台一樣斷車台的慘劇
某些賣水貨車商一直砲,大概是擋到它的利益


其實賣黑心中國車,只需要黑心不需要勇氣
一開始故意不明講產地...一定會有傻瓜買單的高單價,做出來何需勇氣......


推黑心中國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網路上搞烏賊戰術,隱蔽自己的商人身分
拼命砲那台對他生意上最可能產生威脅的國產車
結果中國車還敢假裝歐洲車賣高價,售價還比品質比較好的台灣對手高上一截,賣貴還理由一堆
就像熊貓車會被批就是因為黑心品質又開凌駕國產小車的價錢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還超耗油 但是因為外表超炫還有人要花錢買.
就高興的繼續做來賣了.
賣一盤賺一盤.


Ruby_Red wrote:
T1本來就是過度產品是水溫
T2才是主力


嗯..這句話,等T3上市了,T2就成了過度產品試水溫用的.....


這麼多過度產品,那一回才是主力呢??
第5期環保法規是萬惡之源!!
擺明的就是減少國內汽機車數量....

雖然這是不可逆的趨勢,因為我們的地球也要喘口氣XDD
歐、日的環保法規也是越來越嚴苛

但為何不能有折衷的方案!?

大排氣量進口車隨年隨車徵收一定額度空污費
這種制度,進口重車都要花一筆費用去過五期
政府可以改法規,把那筆配合五期改車費用納入國庫..

還有關稅保護是會逐年減少的,台灣加入WTO之後
這些保護傘下的汽機車廠商,才會意識到往後只會越來越不妙

這幾年,納智捷、三陽,是有再進步了...

TimSmith wrote:
嗯..這句話,等T3...(恕刪)


嗯.....該不會主力是那個"車架"

T1是那個 T2也是那個 CSBK那台也是
CSBK那台的照片看了好幾張,發現車上那顆引
擎外型和大陸版T1長得很像,我想SYM也不會
拿B3U去比賽吧 XD

記得小時侯看了一堆汽車雜誌(家父以前開修車廠)
上面對於國產汽車也是一樣炮不停,說什麼引擎不是
做不出來,但做出來和別人同等級的引擎出力不夠,
重量又比較重,又沒有省多少油,所以台灣車廠怕用
這種引擎車子會賣不出去沒人要(謎之音:不夠好就
降價賣啊!降價後買的人多了不也能回本,明明是連
用這種引擎車廠還想賣進口價才是原因)所以國產車
又回到組裝廠的套路去了

你車廠不付出這些研發成本,光說研發要很多資金,要
很多時間,沒市場等等....古有云 萬事起頭難,千里
之行始於足下 你台灣車廠用了一堆理由不去跨出那
第一步,那就永遠沒有好的國產貨能端出枱面

可惡的是車廠用政府的保護把低階車款,萬年引擎,車
重永遠比人家重的車賣給台灣老百姓而且還越賣越貴

再說一次,台灣資源不足,如果進口原材料真如你車廠
靠北的那麼貴,研發真如你靠腰的那麼難,那就別做了
吧乖乖做人家代工廠別老想自立門戶,做不出來又和母
廠處不好被人家技術封鎖

小林仲彥 wrote:
這幾年,納智捷、三陽,是有再進步了.....(恕刪)



舊石器時代===>進步====>中石器時代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hobbyq wrote:
但做出來和別人同等級的引擎出力不夠,
重量又比較重,又沒有省多少油,所以台灣車廠怕用
這種引擎車子會賣不出去沒人要(謎之音:不夠好就
降價賣啊!降價後買的人多了不也能回本,明明是連
用這種引擎車廠還想賣進口價才是原因)所以國產車
又回到組裝廠的套路去了


沒錯
我公司有位高階主管
就是光羊跳出來的
跟他說得一樣

有能力作
但是人家已經研發幾十年
我們剛踏出第一步當然被打好玩
但是一旦被打好玩就別想在繼續研發
因為高層一旦資金投入
隔年就想回收甚至加倍賺回
辦不到就等著關部門
所以也不是研發人才的問題
而是更高層眼光短淺的問題
研發沒那樣好作
想研發之前
得先想好如何讓研發繼續的說詞
可惜口才這一點在國內研發人才裡很欠缺

我公司那位高階主管是不是因為這原因跳出來的
就不得知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