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hy6060 wrote:
SMAX155真正的...(恕刪)
說真的只能拿進口PCX才能比下國產SMAX的話
那其他國產廠商到底該哭還是要笑呢?
後座坐墊硬這點是造型設計和置物空間妥協的結果 要說是敗筆我是不反對啦 不過這都還可自行修改改善
另外前避震設定跟不上後避震 這點也真的是牽車後很多人需要自行加強的部分
後避震的部分個人是覺得很夠用了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偏硬
再來後土除 充電設備.行李箱無照明燈這些小東西喔 這的確是台灣山葉的老毛病
通常第一代車配備都很少甚至預留空間不裝 這樣後續才有改款的空間在
而且相較他廠競爭車種 YAMAHA的配備一向都不是最多的
要比配備請找陽字號 尤其是光陽
(但就像前面說的 目前好像國產車也沒幾台真正可對應的同級車吧 哈)
前面會說SMAX155對手是PCX原因在於兩者設計取向和消費族群類似
同樣都是外觀兼具運動和部分休旅風格的長軸水冷大輪(13" 和 14")車種
對應目標族群都是30歲上下的通勤上班族
(說真的這兩台部分某些取向真的就是高階通勤車種)
也都同樣講求穩定平順的動力輸出 而不是猛爆的動力設定 (SMAX155 14.XPS PCX150 13PS)
甚至連騎姿也都是較直挺的設計 (長途騎乘PCX舒適度也沒辦法跟真正休旅車種相提並論)
要說外觀誰抄誰喔 不如說是目標市場相同下的產物
就像日系四大仿賽天王一樣 同樣是戰鬥的仿賽風格和外型 有人會說R1 抄CBR..阿魯..10R這些車嗎?
(其實看看前代MJ125/新款MJ250 T-MAX530 X-MAX NEW CYGNUS-X再看看SMAX 你會感覺到很濃厚的家族風格)
至於這組側置式偏心中置避震如果說設計很不行的話
那麼BMW C600 KAWASAKI ER6 Ducati 1199這三台也都應該收起來不用賣了
因為他們都屬於偏心中置設計"一根避震掛在側邊"而已
然後啊說這台引擎運轉粗糙有問題的話 那很多國產車我看你也不能接受了
基本上SMAX155這顆引擎要拚高轉動力不見得會贏其他車種
但是高轉速運轉穩定精緻度應該是沒幾台國產速克達車能跟他比
要談GMAX的話這台也算是"參考"Peugeot JetForce而來的設計 只是配的引擎實在不太行
國內版的200 甚至後期的220 性能和同時期國產高階150速克達相比都還只算接近而已
(0~400M 200/220 平均在20~21秒上下 同時期氣冷RC150和FT150也都是20秒上下 )
賣點大概就剩車架和懸吊 加上置物便利性較一般車種差的設計 消費族群自然有限 賣得也比較辛苦點
新世代GMAX搭配Tigra150水冷高轉引擎還算是比較接近GMAX車型當初設計成運動化外觀該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