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白的喵 wrote:
OHLINS的煞車油...(恕刪)
我只小小的研究員..在某大電子代工廠.....
各位有很多電子產品是我們做的....
fren tubo 散熱較佳~輕量~耐用度高~收縮性低(動能損毀降低) ,,,真是好笑的文宣..
carbon能散熱...?? 輕量有....耐用度高..鈦合金油管更高..
收縮性低(動能損毀降低)....這點比金屬油管更差,
這品牌在MOTO GP跟本沒人用,代理商自己去比賽的嗎?
carbon油管價格跟一般金屬差不多,台灣是全世界最貴的..
油管長度內徑的搭配可以改變手感,當然還有就是總泵要用對,
台灣有很多人亂用11mm配brembo對4....16mm配 brembo對4
基本上多去網路上找國外的資料就能了解代理說的是真還是假.
motorcar wrote:
carbon能散熱...?? 輕量有....耐用度高..鈦合金油管更高..
收縮性低(動能損毀降低)....這點比金屬油管更差,
這品牌在MOTO GP跟本沒人用,代理商自己去比賽的嗎?
carbon油管價格跟一般金屬差不多,台灣是全世界最貴的..
油管長度內徑的搭配可以改變手感,當然還有就是總泵要用對,
台灣有很多人亂用11mm配brembo對4....16mm配 brembo對4
基本上多去網路上找國外的資料就能了解代理說的是真還是假.
這位大大你好阿,承你的發文,個人再提出一些見解,單純交流,絕無它意,Carbon在散熱方面的表現是不錯的,
這點可以從一些市售改裝品看出端倪,例如:Carbon filber hood,這類的產品雖然主體是玻璃纖維,最上面再覆上
carbon filber,這薄薄的一層,為的就是散掉引擎的熱,再來是前面一直有在討論的煞車皮,有一些相當高等級的煞車
皮開始標榜採用Carbon,主要的原因不是用在磨擦,而是用在磨擦面背面,是因為其可有效的散發掉磨擦所發出的
熱,避免影響到卡鉗活塞,導致活塞溫度過高影響煞車效果,
Carbon具有元素碳的各種優良性能--重量小~耐熱性極好~熱膨脹係數小~導熱係數大~耐腐蝕性和導電性良好
等,小弟我本身是念電機的,所以再賣弄一個東西---奈米碳管,其也是具有元素碳的優點,故可應用於FED~Field-
effect transistor~Nanowire等,但因其生產成本昂貴,故目前仍無大量生產
而至於Fren Tubo有沒有車隊或車手使用,我也去了官網看了一下,得到的結果如下:
FREN TUBO SPONSOR:
R.C.G.M. Team
Campionato Italiano CIV 125
Campionato Spagnolo CEV 125
http://www.frentubo.com/sport2006.html <-----義大利官網
http://www.rcgm.it/ <----GP 125 參賽隊 R.C.G.M Team
而你所提到的``臺灣的Carbon是全世界最貴的``,我自己也蠻有興趣的,就到e-bay查到一個賣場
但因版規不能PRO拍賣上來,所以我就轉載一些重要資料:
Fren Tubo Carbotech Brake Hose Kit Suit Honda CBR600RR
售價US $342.28,以匯率1:32.51換算出來是台幣11127.5228元,
臺灣代理商報價CBR600RR 相同的碳纖維製品報價是台幣10650元(因板規的關係,可由Yahoo搜尋Fren Tubo
尋找到代理商),樣的價格我想是蠻合理的,但我認為你會特別提出臺灣的CARBON較貴應該有你的專業認知,所以以
上的資料就當做參考吧,最後你所提到的臺灣人亂總磅還有卡鉗,這我自己也有同感,我個人是用11mm的總磅去推
30/32mm 的對四,當初在改總磅之前也是很怕搭配下來的效果不佳,但在熊板找到的資訊相當值得參考,裡面的一
段話我覺得很重要:總磅越小煞車越利,但小到某個程度會沒煞車
不論是4活塞或6活塞,使用11mm總磅,再搭配上品質良好的金屬油管,以及精度ok的轉接座與碟
通常還能得到不錯的效果
以上的發文,純粹是交流心得,如有錯誤或引用失當,當然請你多包涵了!!
~SEVEN~ wrote:
傳說中雙載能巴掉
Rossi的情侶可以得到幸福,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聞了!
這段好笑!!!我笑很久~~
這是我在莫知名的論壇看到的,因為很有趣所以特別記得,好像還有些啥:
傳說中龍五手上只要有槍 誰都沒有辦法殺他 羅西跨下只要有車 誰都八不了他……………………………
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了!!
~SEVEN~ wrote:
所以您的意思是說~~F牌的卡蹦管 裡面一樣是金屬囉??
沒有錯,所謂的Carbom是指包覆於外層的
~SEVEN~ wrote:
傳說中??是G牌傳說中GP專用的一組報價4X00那組嗎??
還是B牌頂級紅字款呢??
我個人感覺 G牌比較溫和 如他所說 比較不傷碟盤 但是消耗也較快
以我對四+國產碟 大約1萬出頭就會把來令片上的線磨掉 而B牌原廠來令我覺得磨比較久~
個人觀感~~而且比B牌便宜 下雨天感覺比一般國產來令好很多 誠如賣方所言
但是跟B牌原廠來令比較沒啥差別 因為換原廠來另時沒有仔細觀察~
EBC是感覺頗貴...不過金屬成分也較多 相對的利一點(賣家說)
.......怎麼又是一個沒有根據的傳說了.....,不過起頭的是我怪不了別人,錢還不至於多到那個地步,還GP專用勒~
光陽出的嗎??我只是去訂了輪轉驅動的B牌對四競技版號稱鋼盤專用的那一塊皮,頂級的紅字款...應該就是10HH
吧,那一塊,就是我之前所說,磨耗快,超傷碟盤的,但效果相當好,個人是有考慮那塊皮,可...一想到傷碟盤就有一點
心寒....可能要等用完那塊競技板的,才會認真考慮那塊10HH吧,G牌有1375 1651 1054 三種等級,而目前公認
最不傷碟盤的競技版就是1375,以我用過AP 166SRR~EBC HH~1375~B牌道路板(即原卡鉗搭的)的心得也是
如此(對應碟盤皆為KYMCO原廠226車220盤),但若單純以煞車效果來說,AP 166SRR表現相當優異,磨耗也不慢,
EBC HH 略遜AP 166SRR,1375可能因為不是Gafler所建議的Gafler盤,制動效果小輸前敘的兩款較傷碟盤的品
牌,但EBC HH 又是三者之中價格最具競爭力的
~SEVEN~ wrote:
我是用13MM側推 如果真如熊板所說 11MM放大倍率會是剛好
那為何大家都用13MM呢??是因為安全嗎??
而且11MM印象中是今年才在台灣開始有進的 之前義大利有沒有出我不知道~~
而且用原廠12..多去推 跟13去推 力量也是差很多呢~~
應該是說11mm的放大倍率效果會較大,就像你之前說的,針筒原理,但是這樣的液壓放大倍率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
接受的(煞車拉桿行程很短),而我會選擇B牌的11mm總磅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有一個無段可調的旋扭,小弟的另
一部車是Super-4,它所搭配的原廠總磅就是11mm的,在改台B以後....那個手感真的非常的靈,後來再更換了台製
的可調拉桿後,已稍微的改善了那種緊到不行的感覺,而B牌的11mm總磅在剛開始我也以為是新產品,但水貨商跟我
說他們進了很多年了,可能是輪轉驅動較晚進,所以大家以為是新產品吧,這點就是個人的猜測,沒啥根據,若你還是對
效果有疑惑的話,不如就等下個月再相約試煞車吧!
車改得蠻好看的..加分
不像路上一堆人排氣管弄得超大聲。
我前輪則是上 BRIDGESTONE HOOP B03 110/70-12
後輪則是上 MERTZELER ME 7 TEEN 120/70-12
改天也要上一顆基本款正B對四

上圖是第一次裝完就去 日月潭了
我的大象轉圈圈
MERTZELER大象牌 ROAD RANG是D
蠻耐磨的 抓地力中上 胎熱了 感覺後輪緊緊貼住柏油路
但是我用個4000出頭就剩三分之一惹~~~~
TT91和其他日系胎都用膩了~~~
想說試試看歐洲胎感覺如何
歐洲胎還有CEAT PIRELLI CONTINENTAL SOVA 和INVEC
這一個輪胎勁戰的人很少知道說
我是小小唷!!!
小瑋EOS wrote:
無段可調的旋鈕.. @_@!?
請問有沒有圖來看看 研究一下
很抱歉....小弟手上沒有圖,若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至Y拍搜尋Brembo 11mm,應該就找的到,若沒有的話請到輪轉
驅動網站也有,產品還特別標榜是KTM越野車用的,拉桿較短一些,個人認為搭速客達很適合,而這款的無段可調旋
扭的位置也不是像一般的是在拉桿上,而是在拉桿與油缸之間....這樣還蠻難形容的,相信是不難找,你一定找的到的
小瑋EOS wrote:
喔~~ 很少看到想裝象牌輪胎的車友說!!
其實我心中最想試的是惡魔胎.. 只是不知道有沒有12"用的
小弟有一段時間還蠻愛用象牌的,原廠用的時候只覺得它的胎面很寬,改缸以後才發現此款胎的高速穩定性相當優,
後來有看過一些資料,象牌胎的結構鋼絲(是這樣叫嗎?)較日系胎優,所以荷重~防止變形方面的表現也較好,試過GP
錶速120過松山機場旁的高速彎,感覺就是很快樂,胎質的關係,熱胎時間會比較久一些,而且個人的感覺,錶速
100KM上下時,最能發揮其效能,小弟用110-80-10,.....但實在是胎面太寬還磨破進氣肥腸過,所以後來就改用TT-
92 100-90-10,曾有隱約看過DIABLO SCOTTER TIRE,但是是匆匆一瞥,不是很能給你肯定的答案,若日後有搜
索到相關資料再PRO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