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前後輪尺寸配置差異影響過彎路線

小弟上一台舊勁戰輪胎配置前輪B03 110/70/12後輪TT911 120/70/12,當年配置過彎行雲流水對此配置相當滿意,因此這樣的搭配也陪伴了我多年的青春年華.
小弟於上上個月購入座騎五期新勁戰,目前前輪以換BT39 100/90/12尺寸已跟110/70/12說掰掰了
後輪目前則維持原廠D305 120/70/12不變.

今天要探討的是固定前輪尺寸,改變後輪高度之影響的~角度~靈活度~(傾角極限與輪胎高度就免了)
比如北宜某個追焦彎好了,後輪120/70/12 120/80/12不同配置所影響的入彎點~保持過彎時最漂亮的傾角維持時間~與最後的出彎點這整個過程的感覺兩者尺寸相較之下有何差別?

小弟退伍後舊勁戰曾經有搭配過前後MC31前100/90/12後120/80/12,但是歷史久遠已不可考,老實退伍後工作加上壓力也沒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有的沒的.
如今想到這問題,爬過很多文也沒有車友詳細的說明感受,歡迎身行敏感者以及業餘專業比賽車手共同探討~勿嘴砲!我是很認真的~感恩~
扁平度減少一公分帶來的影響
我騎神車只有不到十次的經驗
就先不提

單純以重機Z750S後輪180/55/17
跟CB400後輪160/60/17

當然還得考慮到雙槍跟中置的差異
得到的感覺是

當胎面比較接近原弧形,觸地面積小時
過髮夾彎,車身可以比較靈敏的傾倒...快速調整到
出彎所需要的角度(但是..自己感覺的到傾角並不會很大)

而寬扁胎因為入彎前頃倒比較遲鈍,人得更向彎中心挪出來
若速度適當,雖然人得更出來但因為觸地面積大..輪胎比160抓的更穩
傾角也比較大...

以上的感覺使用的輪胎都是普利司通的BT016(街道胎)
換成全熱融接近光頭的12吋BT39(以前的馬車裝過前輪)
應該能得到更穩的彎中表現

大概懂你的意思了!!
專業唷~感恩1515151515151515
披著羊皮的峻 wrote:
小弟上一台舊勁戰輪胎...(恕刪)
正好我的舊勁戰前輪是B03 110/70/12 我的RS21是BT601 100/90/12
也非常勤跑北宜 感覺上 這兩種不同扁平率的胎 過彎還是有差異

圓胎的B03 路感比較圓滑
尖胎的BT601 壓彎比較靈活

因為我是採外內外過彎
APEX點過後 BT601 比較上我會比較早一點點補油門 B03則是偏RV 順過彎 不勉強

當然啦 沒有科學數據佐證 可能也是我個人感覺....
愛騎車的來吧 我的FB: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2437395898289/?notif_t=group_r2j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