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水冷速可達並不是什麼新科技,但是近年來水冷車款重新回到主流車款行列中,不論國產進口都有對應的產品推出,而早期水冷速可達通常都比較昂貴,不過因為競爭激烈,水冷速可達售價已經來到與空冷速可達接近的程度,所以這次就特別以『2016年 Q4 至 2017 年Q1』、『國產水冷速可達』、『售價約在八萬五新台幣上下』三個條件,進行這次的車輛集評活動,在這清單之中的車款,以廠家名稱排序的話,分別是 KYMCO Racing King 180 一般版、PGO TIGRA 150 一般版與 YAMAHA Force 155,三款在台灣的銷售量都有不錯成績,本次也將會進行車輛介紹、身高比較、加速性能與綜合試駕四大項目,有興趣的網友們千萬別錯過囉!

其實從過往來說,水冷速可達都會是體積比較大,或者造型比較特殊的車款,像是 SYM 的 RV150/RV180,比較偏向休旅車款設計,而 YAMAHA 旗下的迅光150則是內構設計上效率較差,導致後期銷售量並不理想,不過這幾年水冷速可達漸漸回歸小型化車體搭配大動力,最著名的例子應該就是 KYMCO 的 EGO 車系,250 水冷引擎卻配備 150 車身,動力操控幾乎無敵手,但外型卻又不是國人的菜,直到更近期的 Racing King 180 / TIGRA 125 等車系加入選擇,水冷速可達的戰爭正式上演!

本次挑選的車款都是水冷,售價在八萬五千元附近的速可達車款,選擇在八萬五這個範圍,是因為近期水冷車款有將售價下修的趨勢,之前 KYMCO 與 PGO 都有超過十萬的選擇,但是因為這個低價戰爭開打,KYMCO端出算是目前最穩定的 Racing King 180,建議售價不含牌險在 NT$ 86,800,PGO 則是以 TIGRA 150 一般版配上現金購車優惠,讓建議售價含牌險在 NT$ 86,900,YAMAHA 的 Force 上市即以 NT$ 86,800 不含牌險價格登場,所以也讓這三款車的建議售價價差非常接近,因此這三輛車更能成為競爭對手!

這三款車的規格方面,小編也已經用表格整理給大家,不妨先閱讀看看這三款車的差異特性吧!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本篇文章也將進行分章節介紹,有興趣者歡迎點選下列連結進行跳章。
一、KYMCO Racing King 180簡單介紹
二、PGO TIGRA 150 簡單介紹
三、YAMAHA Force 155 簡單介紹
四、燈型比較
五、各車款身高比例比較
六、加速測試
七、綜合道路試駕
八、總結

一、KYMCO Racing King 180簡單介紹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KYMCO 光陽機車的水冷旗艦車款 Racing King 180 雷霆王,就名稱上來說幾乎可說是 Racing 雷霆車系的最終霸主,前倒叉及前雙碟設計,時至今日依然是配備首選,當然從上市後續還有推出許多改款,包含搭配 ABS 或者行車記錄器等都是蠻有特色的選擇,不過這次測試的版本是屬於特價的最一般版本 ( 機種代碼 SC36AE ),所以可說是雷霆王車系最新款的基本配置。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頭造型非常有特色,使用雙燈設計,並且有著 Racing 系列家族特色。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頭燈使用兩顆 HS1 35/35W 大燈組,在大燈組下方保有定位燈條,開啟大燈即會跟著點亮。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頭上方的 Racing King 180 字樣,這個版本是比較後期的款式,當然右上角的 180 宣示著雷霆王那近 180cc 的排氣量可不是好惹的。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頭燈則是比較偏立體圓潤,靠近中央還有兩條肋條,可以讓車頭更有特色。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方向燈就在龍頭上,燈具規格為鹵素燈泡,更換容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騎乘視角部分,Racing King 180 屬於比較中規中矩的一般速可達設計,所以操控方面可以很快速的適應。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左右邊把手都配有平衡端子,開關方面有配備超車燈功能的遠燈/近燈切換開關、方向燈開關與喇叭按鈕。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照鏡則是光陽諸多車款共用的款式,簡單便宜,當然 10mm 規格也讓改裝後照鏡很容易取得。

儀錶板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夜間開啟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總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單趟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機油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eco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儀錶板功能非常多樣化,使用雙步進馬達的雙指針錶搭配數位顯示方式,左邊為轉速錶,下方則是指針油量錶,數位區域包含時速、時間、總里程、單趟里程與機油里程等功能,左上角還有一個 eco 燈號,如果車輛以比較省油的方式騎乘,這個燈號就會亮起。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右邊把手為配備雙油門線之油門設計,開關則有引擎運轉/熄火開關、大燈開關與電啟動按鈕,Racing King 180 的大燈開關僅有全關與全亮兩段,沒有辦法單獨開起小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龍頭中央設有 DC+12V 車充埠,可以購買市售符合自己需求的轉接 USB 裝置,來連接智慧型裝置充電。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方置物空間部分一覽,左邊是油箱蓋,左下角的蓋子則是副水箱蓋,這是水冷車上車必須檢查的項目之一,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非常實用,中央則有一組掛勾,旁邊的置物空間可以放入兩罐寶特瓶與一塊擦拭布。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鎖頭部分為多段整合鎖頭,並且有磁石防盜鎖蓋,與大多數光陽車種使用的款式相近。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腳踏側邊邊條部分,這邊有一處鏤空,是用來將水冷排的熱氣導引離開使用的負壓孔。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腳踏具有斜踩與平踏兩種方式可選擇,長途騎乘比較不容易腿痠。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腳踏長度空間一覽,中間的比例尺為 SONY XPERIA Z5 Premiu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坐墊部分為一體前後設計,坐墊面積非常大,泡棉也非常舒適,座高則為 790m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而且坐墊旁邊還有 Racing King 的壓花,讓坐墊的質感提升更多。

車箱內空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安全帽擺放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箱大小一覽,使用 SOL SF-2M 單一帽體全罩式安全帽,置入置物箱後空間還很充裕,坐墊可輕鬆蓋上,後方以同一手機做比例尺,可以看到長度足夠,所以想放包包等都不成問題。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另外,Racing King 180 也是這三款車唯一配備坐墊自動彈開設計,這樣整理車箱時就不用擔心被坐墊巴頭,如果置物空間不足,也可以考慮使用這邊的置物掛勾來勾住安全帽。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輛側面車殼設計與車尾線條整合,面積不大但卻有著帥氣外觀。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扶手為單一整合式造型,質感與握感都不錯,挪動車輛時不會咬手掌。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方尾燈組設計為 LED 導光條作為小燈,下方 LED 組則是煞車燈,兩旁方向燈為傳統鹵素燈泡。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尾車牌架還有一組有烤漆的三角形裝飾,這塊讓車尾的線條收得更具有質感。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尾土除部分,原廠牌架為兩段式設計,不慎被撞破下段時,可單獨更換。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輪土除與車身線條相互呼應,有著不少線條點綴,帥氣度十足。

前輪左側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輪右側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Racing King 180 雷霆王也是三款之中唯一配備前雙碟與前倒叉款式,前輪使用 35mm 倒叉,並且已經修正前叉阻尼等,不再時時觸底;前輪煞車系統為雙單向雙活塞卡鉗與 240mm 浪花造型固定式碟盤,提供強大且穩定又平衡的制動能力。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引擎部分,Racing King 180 配備 175.1c.c. 水冷四行程單缸引擎,最大馬力可達 17.6ps @ 8250rpm,最大扭力則有 15.69Nm @ 6500rpm,以帳面數據來說,因為較大的排氣量,所以也是這次三款車之中最大馬力與扭力之車款,傳動外蓋的造型與自家另一款車 XCITING 400 相似。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避震器配備五段預載可調功能,避震器採上下疏中密設計,提供後輪穩定的支撐性。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輛右側則能看到全包覆式防燙蓋,能讓排氣管本身不易燙到其他用路人。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輪使用單向雙活塞浮動式卡鉗,這組可說是目前光陽車款後碟的標準配備。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並且搭配 200mm 固定圓碟盤,換句話說 Racing King 180 不只是前後碟煞,而且還是三碟煞車款。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全包覆式防燙蓋體,可以避免排氣管燙到其他用路人,同時這組排氣管防燙蓋也成為許多非雷霆王車友們改裝選擇。

進風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出風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Racing King 180 的水冷排放置於前輪後方,進氣口設有擾流片,可讓氣流進入同時又可避開前輪捲起的碎石等直擊水箱鰭片,主水箱出風口則在車底部分,因此熱氣不會經過騎士所在區域,可以獲得較好的舒適度。
二、PGO TIGRA 150 簡單介紹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PGO TIGRA 150 是 125 車系延續的版本,擁有比較大的排氣量,造型上以其名稱『彪虎』加入許多非常性格與狂野的元素存在,當然 PGO 一直以來都有不錯的配備與售價等,在 TIGRA 150 上也是如此,包含非常實用且多功能的儀錶板、充電埠與後避震器掛瓶可調等,不過小編在這邊必須跟大家道歉,因為 PGO 這無法提供符合一般版本的 TIGRA 150,所以 PGO 改提供 ABS 版本並關閉 ABS 功能來參加這場集評,所以部分配備可能會與購買的實車不同,但大多數都是相同的。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150 一般版本配備鹵素大燈組,大燈規格為 H4 55/60W。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頭前端有著非常明顯的進氣造型,因為水冷排就在這後方。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一旁方向燈為全 LED 款式,裝在這個位置幾乎可說是 PGO 特色,就像 G-MAX 車系也是將方向燈裝在這邊。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騎士視角一覽,PGO 的造車理念通常與三大廠不同,也因此獲得不少族群喜愛,騎士的視角可以看到也算標準的配置。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左右邊都配有平衡端子,握把套則有些止滑紋路,另外開關部分包含遠燈/近燈切換開關、方向燈開關與喇叭按鈕。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照鏡部分為多邊形後照鏡體,使用單一球台調整,比較能夠輕鬆找到需要的視角。

儀錶板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開機動畫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總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單趟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機油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瞬間油耗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海拔高度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電瓶電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自我檢測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設定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選配胎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對比設定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時速警告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儀錶板功能非常多樣化,使用指針與灰階螢幕整合設計,左邊指針為轉速錶,灰階螢幕開機時會有 TIGRA 動畫,進入待命模式後可以顯示基本資訊,包含時速、時間、水溫、油量與總里程等,按鍵切換則能切換到單趟里程、機油里程、平均油耗、車輛所在海拔高度、電瓶電壓、引擎管理系統自我檢測、設定、選配的胎壓顯示、時間設定、螢幕對比調整等諸多資訊。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右邊把手配備警示燈開關、小燈/大燈開關、電啟動按鈕,油門把手則是單油門線款式。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方置物空間上還有 DC+12V 車充埠,可以使用符合自己智慧型裝置需求的 USB 轉接端子來轉成 USB 使用。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方置物空間一覽,因為這次借到的版本是 ABS 版本,一般版的置物空間將會更大,可以容納兩罐寶特瓶與擦拭布。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鎖頭部分也是具有多段整合且包含磁石防盜鎖蓋功能,不過 PGO 的鎖頭操作邏輯比較不一樣,龍頭打向左後,鑰匙直接逆時針轉到底即可上鎖龍頭,不需要先向下壓再逆時針轉動,解鎖上鎖都很快。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腳踏旁邊邊條部分,利用廠徽與線條做出特色,讓腳踏旁邊不會過於單調。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腳踏長度空間一覽,中間的比例尺為 SONY XPERIA Z5 Premiu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坐墊部分前後比較沒有明顯分明,但是前座舒適度表現還可以,唯獨騎士三角的腳部位置需要再適應,

車箱內空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安全帽擺放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箱打開之後,內部空間一覽,可以看到因為後方有一個不明的凸起,造成放入一頂 SOL SF-2M 全罩式安全帽後,後方空間比較有限,僅能放些比較小型的物品。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箱後端還有斷電防盜系統,可以將這個開關關閉來避免或拖延宵小竊車。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輛側面則是大面積的 TIGRA 150 字樣,而且比較立體有形,同時也能看到坐墊旁邊還有雙色設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扶手部分,一般版本與 ABS 版本在造型上相同,不過一般版本是與車色相同烤漆或者純色烤漆,照片中的版本是 ABS 版本,所以才會是碳纖維紋路轉印樣式。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尾燈則是全 LED 設計,中央大面積尾燈與煞車燈提供絕佳識別度,兩旁方向燈 LED 化也省去改裝必要。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牌板設計也是兩段款式,可以單獨更換下板,省去整組更換的費用與拆裝時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150 的前輪土除部分,也是有多層次的線條設計,造型更立體更特別。

前輪左側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輪右側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輪煞車系統為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45mm 固定式碟盤,前叉則是 33mm 正叉設計,輪框特別使用金色烤漆,加上五幅十肋造型輪框,外型更顯得帥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150 的引擎部分則是 150c.c. 規格,最大馬力為 16.5ps @ 8500rpm,最大扭力則有 14.1Nm @ 7000rpm,引擎數據規格上來說,TIGRA 150 引擎比較偏向高轉設定,壓縮比也是三款車之中最高,達到 11.3 : 1。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輪懸吊使用雙槍掛瓶可調避震,都可進行無段預載可調設定,本身回彈壓縮效果都不錯。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輛右側部分,可以看到下置的卡鉗加上紅色烤漆非常顯眼,另外飛旋踏板也是使用按壓即彈出款式。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輪卡鉗使用對向雙活塞固定式卡鉗,俗稱的螃蟹卡鉗,碟盤為 200mm 固定式碟盤。

進風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出風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水冷的主水箱散熱排位於車頭處,出風口則是在車頭側面部分,所以當水箱非常熱又在等紅燈時,會感覺到兩端有微微熱氣排出,不過還不至於造成不舒適的感覺。
三、YAMAHA Force 155 簡單介紹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YAMAHA 以 SMAX 的引擎特性重新開發一款更針對年輕族群推出的 Force 155,擁有符合六期環保法規與帥氣的重機車頭造型,也算是這次將水冷速可達價格再度向下拉的開端,開賣至今半年多過去,依然可以看到消費者供不應求,不難想像 Force 155 的熱銷程度。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頭使用類似重機的造型設計,大面積車頭使用亮面烤漆,加上中央還有定位燈與中央進氣口內還有烤漆裝飾,讓車頭看起來質感提升更多。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頭燈使用 H7 55W 規格,使用全時點燈設計,因此發動後就會自動亮起,既然是類似重機設計樣式,大燈組也是為單邊點燈款式。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方向燈則安裝於車輛側面部分,與車頭的造型做巧妙融合,方向燈為鹵素燈泡。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輛騎士視角部分,因為 Force 155 是比較偏向休旅車款改進而來,所以車輛使用能夠個性化的裸把設計,搭配全新開發全數位儀錶板,讓年輕族群比較能夠接受。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左邊把手有包含超車燈功能的遠燈/近燈切換開關、方向燈開關與喇叭按鈕。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照鏡則是大面積橢圓型款式,一樣使用單球台調整,比較方便簡單。

儀錶板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夜間開啟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總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單趟里程1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單趟里程2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機油里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電瓶電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中央數位儀錶板部分,這次數位儀錶板功能包含轉速錶、時速錶、時間、總里程、單趟里程、機油里程、電瓶電壓等功能,背光則是紅色背光,非常特別。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右邊把手因為配備全時點燈設計,所以只有電啟動按鈕,油門把手為雙油門線設計,比較安全;但 Force 155 並沒有平衡端子,還得要自行另外安裝。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不過 Force 155 在小細節部分挺注意的,煞車拉桿與總泵間的位置使用橡皮遮蓋,避免沙塵等侵入這部分,可延長煞車總泵壽命。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方置物空間部分,中央有可收折的置物掛勾,而且還有防跳脫功能,實用機能非常高!而置物空間則能放入兩罐寶特瓶與一塊擦拭布。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鎖頭也是多段功能合一鎖頭,同時也有防盜磁石蓋,另外鑰匙頂端可以折 90 度,腿長的人士就不用擔心膝蓋會去撞鑰匙的問題。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側邊邊條從車頭側面一路延伸至後端,簡單大方的 YAMAHA 字樣加上大膽配色,造就 Force 車系活潑年輕的感受。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腳踏長度空間一覽,中間的比例尺為 SONY XPERIA Z5 Premiu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坐墊是前後分明的類似大車座墊,前座泡棉雖然有加厚處理,但是還是有點偏硬,所以久坐舒適度會稍有折扣,不過因為高低落差所產生靠墊部分,可以紓解腰部痠痛。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座部分則有中央隆起,用於讓乘客比較舒適,實際上後座的泡綿也比較厚實,彈性也更足夠。

車箱內空間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安全帽擺放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的車箱是三款車之中,唯一沒有內部鋪絨款式,所以放入一些物品可得要擔心刮傷車箱底板,當然車箱也還是能放入一頂 SOL SF-2M 全罩式安全帽沒有問題,另外前端還有一個平坦的空間,可以放入一套雨衣或者手套等物品。
坐墊旁線條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線條近照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在坐墊旁邊的設計還有內凹概念,外觀上看起來頗有特色。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側面車殼部分,從車身前端走同一線條,延伸至車側面部分,尾端收尾則是快速上揚,讓車尾的動態感更帥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尾燈為全鹵素燈泡款式,方向燈也是如此,另外車尾土除則是有類似重機的牌照架設計,捨不得拆下改裝。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155 土除則是比較圓潤的造型,與前兩者設計有明顯差異。

前輪左側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輪右側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前輪使用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67mm 固定式碟盤,而因為 Force 155 是 13 吋輪胎車款,所以前輪的規格為 120/70-13,在同門師兄 SMAX 熱賣之後,這種 13 吋輪胎也變得容易取得,輪框則是五幅類扇葉亮面烤漆框,加上 33mm 正叉提供穩定的車頭支撐。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引擎則是 155c.c. 水冷單缸引擎,最大馬力為 15.0ps @ 7500rpm,最大扭力則有 14Nm @ 6000rpm,在之前的試駕中我們也解析過傳動組細部介紹,有興趣的話請點選文章末端的延伸閱讀。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車輛右側最明顯的部分就是那組水冷系統,水冷系統是屬於比較特殊的 BYPASS 旁通式設計,沒有像傳統的水冷還有獨立一組強制進氣風扇,而是將水冷排安裝在引擎右側,利用曲軸帶動風扇來強制進氣,藉此散熱水箱溫度。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輪使用單槍中置避震器,不過並沒有任何可調機制,但至少基本的設定反應還算 OK。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後輪煞車系統為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40mm 固定碟盤,後輪的制動能力頗驚人。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排氣管為全包覆式設計,一樣的這樣設計可以避免其他用路人燙傷,而且這組防燙蓋的造型也讓許多 SMAX 車主有興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155 的 BYPASS 旁通式水冷,縮短水冷管線、簡化水冷零件等是這套系統的最大優勢,而雖然以前也有類似設計,但因為妥善率不佳而沒有獲得好名聲,不過新的 SMAX 到現在 Force 都沒有聽聞大量失水的情況發生,可見 YAMAHA 對於這部分設計之用心。

四、燈型比較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看完車輛的基本介紹之後,車輛日夜都得要行駛,夜間非常重要的大燈就是比較關鍵之一,這三台車剛好都是普通鹵素大燈,而且三台車都是不同的大燈燈具,所以比較起來其實會非常有趣,大家也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群組,用滑鼠切換您想看的車款燈型,不過小編還是必須抱歉,PGO 提供的 TIGRA 150 已經配備魚眼大燈,既然車都來了,小編也是依照此配置測試魚眼大燈的照射情況。

RacingKing 近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RacingKing 遠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近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遠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近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遠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在燈型表現之中,小編認為 YAMAHA 的大燈組在亮度與廣度方面具有最佳成績,因為從兩端貨車的亮度與遠端亮度等,都有比較容易判斷的特點,第二名的 Racing King 180 則是略輸在廣度部分,近燈的亮度可能相當,而 PGO TIGRA 150 所配備的魚眼燈型則是太過於集中,可是切線非常漂亮,但是遠燈並沒有其他車款遠,照射距離較有限。
五、各車款身高比例比較

RacingKing 162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RacingKing 170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RacingKing 185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162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170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TIGRA 185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162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170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Force 185cm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水冷速可達雖然已經慢慢走向普通速可達的外觀設計,但是車體本身還是算是白牌速可達之中比較大的車款,所以這次小編一樣請到幾位編輯同事與朋友,替大家親自示範 162cm、170cm 與 185cm 的車輛比例圖,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一樣可以透過滑鼠滑動來點選需要看的車款及身高比例喔!
六、加速測試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接下來就是另一個重頭戲:直線加速成績,小編在一條安全的一公里道路上,進行這三輛車的 0-80km/h、0-100km/h 測試,兩者數據都能看到由 KYMCO Racing King 180 拿下最快頭銜,第二名則是 PGO TIGRA 150,稍微慢了一點點,第三名則是 YAMAHA Force 155,而如果之前有看過 Force 介紹的話,會發現這次秒數有快一點,主因是上次測試時是全新車狀態,這次的車輛已經經過磨合,不過還是不及另外兩車的加速;其餘數據都在表格之中,也請大家自行參考,至於為什麼沒有測試 0-120km/h 加速,是因為在一公里的直線內,這三款車都沒有達到此數據,所以才會缺少這部分資料。

七、綜合道路試駕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很快的,我們來到最後的綜合道路試駕單元,這次三款水冷速可達各有不同的強項與領域,其實也讓這場評比變得更有趣,KYMCO Racing King 180 以車體強大的加速動力與前雙碟煞及倒叉等配置,讓車輛成為非常具有操控樂趣的一款車,不論加減速都很得心應手。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而 Racing King 180 在市區表現來說,與 Racing 150 相近的車身大小也比較低調,不容易被發現是輛水冷車,但就像是包著羊皮的狼一般,起步加速反應非常快,而且騎乘姿勢也很舒適,短程與長程表現都不錯。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彎道表現更是 Racing King 180 的強項,前倒叉在彎中提供良好支撐性,重新加強過的阻尼設計更不會讓車頭時時觸底,整體車輛操控偏向加速快速、彎中穩定的特色操控感。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如果說 Racing King 180 的操控與乘坐舒適感上稍有不足處,應該就是前煞車總泵的力道,整體手感稍微偏硬一些,如果能夠更有彈性,這樣就能夠更精準的掌握前輪煞車力量分配。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接著看到 PGO TIGRA 150 部分,擁有直線王者稱號的 TIGRA 加速感受上的確很有爽感,一方面是轉速比較高,所以感覺上會覺得很快,可是車體的穩定性方面就覺得有些地方可以再加強。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市區的表現上,TIGRA 150 會覺得車頭有點輕飄飄的,尤其在切換車道時尤其明顯,但這也代表 TIGRA 150 比起另兩者更靈活,至於是否喜愛這種操控感受?這只能問騎士本身了,小編比較偏愛重手一點的車頭,所以會覺得 TIGRA 150 有點不太放心。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另外一方面,沒有配置 G-MAX 的對四卡鉗是稍微有點可惜,但是不代表 TIGRA 150 的單二活塞卡鉗很爛,實際上這組卡鉗的制動能力意外的好,只是煞車手感方面過軟,非常難以捉摩煞車目前情況,只能依靠本身經驗進行修正。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而 TIGRA 150 的前後懸吊則是偏向比較激進的設定,後懸吊在彎道中也能提供適當支撐性,回饋反應速度稍快,前懸吊調配適中,以原廠設定而言,這組前後懸吊足夠應付普通道路的騎乘狀況。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YAMAHA Force 155 的操控特性其實之前已經做過介紹,不過這次還是簡單來做些分享,Force 155 配備中置避震器,這大概就是整車最大的特點,能夠讓車輛非常穩定的進出彎道,感受尤其強烈。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旁通式水冷引擎讓車體的造型設計可以更著重在外觀方面,所以整輛車的外觀都很年輕化,加上 Force 155 那種感覺加速起來很輕巧的車身,車輛更是充滿活力。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進彎時的煞車效果部分,雖然沒有配備對四卡鉗等裝備,但是煞車力道還算足夠,可是若是能夠加強煞車力量會更棒,同時覺得煞車總泵拉下去的感覺過於軟 Q,也變得比較難抓到煞車手感。

【2017 Q1 九萬內水冷速可達】RacingKing 180/TIGRA 150/Force 155 綜合集評
裸把設計加上偏下置的儀錶板,提供騎士非常廣且直接的視野,所以騎乘時可以感受到車輛完整的操控視覺享受,這也是 YAMAHA 車款的一大特點,講求騎士與車輛的結合。

八、總結

大家一次看完三台車的各種介紹層面,不知道是否已經眼花撩亂?其實這三款車都有各自的特點,Racing King 180 與 TIGRA 150 走的是比較常見的全殼速可達,Force 155 則是比較能夠個性化改裝的裸把速可達,而三種水冷系統安裝的位置與功能效用等,也都是讓車輛能夠跑得快的關鍵,動力、配備與車輛配備等也都有不同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這三款車價格價差非常小,所以如果短期之內有要考慮購車的網友們,希望這篇能夠幫得上你們選擇!而若有任何問題的話,也歡迎回文提出,也許是小編知道的答案,但是寫文章的時候漏掉了,或者其餘現任車主們也可能馬上能回答。
感謝RICK大大分享,正好家裡想買150CC車身但更大馬力的機車,很棒的參考!
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
感謝RICK詳細介紹這些待轉區之王....喔不是!是國產白牌中的強者
YAMAHA Force 155

13吋胎 穩

一桶油跑 200公里 省

乾燥重量 132(kg) 重 (不好牽)
這篇文章打臉了一堆 地瓜車主說的 地瓜比雷王快的傳說

說真的我自己是騎雷王180 2015年款的 我朋友是地瓜2015 (我們全原廠)不管起中尾 雷王沒輸過

當然你不能拿改過的地瓜跟雷王比XD
很感謝用心的文章,想請問Force 155這台前面的踏板,有沒有辦法放20吋的行李箱?
聯絡mail : [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問題希望可以寄信給我 mobile01沒有天天開

onereturngood wrote:
這篇文章打臉了一堆...(恕刪)


完全認同~
只有雷王可以打敗雷王^^
我用原廠普立盤修改,在南部又直又長的路上,從來沒讓企圖越級挑戰的地瓜跑在前面過.....XD
願聞其詳~ 願體之享~

RICK wrote:
水冷速可達都會是體積比較大,或者造型比較特殊的車款,像是 SYM 的 RV150/RV180,比較偏向休旅車款設計,而 YAMAHA 旗下的頂級迅光則是內構設計上效率較差,導致後期銷售量並不理想...(恕刪)

呃...為什麼講水冷速克達會講到頂級迅光?
我都不知道我那台騎了17年的頂迅原來是水冷車...

之前Yamaha有名的國產水冷速可達應該是迎光150、迅光150還有Majesty 125這幾款吧。
雷王沒騎過,但地瓜pgo不會再碰了,
車是買來騎的,不是買來修的
第一批騎6萬公里,問題一堆
現在已經換Force了

BrilliantWing wrote:
呃...為什麼講水冷速克達會講到頂級迅光?
我都不知道我那台騎了17年的頂迅原來是水冷車...
之前Yamaha有名的國產水冷速可達應該是迎光150、迅光150還有Majesty 125這幾款吧。


啊咧,打太順手寫成頂迅了...以為有水冷就是頂級 內文已經修正了,感謝提醒!
至於為什麼不是拿 Majesty 125 或者其餘車種來說明,是因為 Majesty 125 就比較像一般水冷車的迴路,而不是像 SMAX / Force 這種設計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