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重機賣得比國外還貴的疑問....

日本的部分,我公司有個客戶,月底會來,他自己騎忍者300, 這部分我會再和他討論一下,在日本的情況
香港的部分,我只看到你丟一句,香港價格是台灣的批發價(大盤價),那你是不是就是在說,像是DOWNTOWN 350i在台灣可以賺23-18=5萬呢? 你的證據何來? 因為你開店的? 這部分你先確認好,然後我會立刻打電話去問我朋友,他家開KEN的,先等你確認好,你說過的話算不算數,你確認好,香港賣價就是台灣的批發價,你說的是只有DOWNTOWN 350I?或是所有的車種? 等你確認好,我就打電話去問我朋友,如果是你說的,香港價格是台灣的批發價,那我在這裡PO道歉文一個星期,如果不是,那你在這裡PO道歉文如何?

其他國家的賣價來看,我就直說光陽就是把台灣人當盤子,有意見的歡迎來反駁

DSNT wrote:
我最熟的部份就是日本跟香港了,日本就不用說了,香港的部份也在前面都有說明了,
然後你一直在重複問之前我已經說明過的問題耶,你的眼睛還是身體還好嗎?需不需要去檢查一下為什麼人家都已經說明過的東西你還一直在同一個討論串重複問?
至於其他國家,抱歉,我既沒在那裡騎過車也沒在那裡買過車,
我實在是做不出像爾等這樣,只憑想像或是網頁上的數據,就自以為了解到全貌可以批評了,
然後別人提出另外說明時就在那裡明示暗示人家是工讀生,然後再一直重複同一個問題;這種知道部份資訊就擴大解釋的作法實在不是我的風格,請去找愛陪你在那裡瞎扯的人哈拉吧。

魯拉拉拉 wrote:
自己去美國找車商,跟他說我要買車,請報給我CIF的價格到基隆港,付完錢,他就把車子送到基隆港
請問這樣算不算我自行去買車? 我要不要居留權?

是啦,如果你是自己去找美國車商,講好車價保險及到基隆港的運費他就把車送到基隆港,那我的確是沒話說。

不過呢,以我個人古早的印象,一台車要從美國國內運出國外,你要先找個人頭完稅領牌,然後把牌廢掉才出得去。
而這個人頭想當然爾就是要有居留權才買得了車。所以你說呢?


魯拉拉拉 wrote:
日本的部分,我公司有個客戶,月底會來,他自己騎忍者300, 這部分我會再和他討論一下,在日本的情況

話說如果我印象沒記錯的話,之前有一次講到最後你也是說你要問你的日本客戶在日本的情況,
怎麼問了記得有兩三年了,這個人還在日本還沒過來呀?


魯拉拉拉 wrote:
香港的部分,我只看到你丟一句,香港價格是台灣的批發價(大盤價),那你是不是就是在說,像是DOWNTOWN 350i在台灣可以賺23-18=5萬呢? 你的證據何來? 因為你開店的?

我是不是就是在說?誰跟你我就是是不是在說?

我從以前就一再強調,光陽賺國外代理商的錢,不過就是 FOB 減 成本。
光陽賺國內消費者的錢,不過就是出廠價 減 成本。
至於出廠價到末端價的價差,那個是通路商的利潤,除非這些通路商都是義工不支薪或是都是光陽直營店,要不然這部份的利潤哪算得上是光陽賺的,
更別說價差就是賺的?你開店請人都不用成本的呀?有沒有賺錢是這樣子算的嗎?


魯拉拉拉 wrote:
這部分你先確認好,然後我會立刻打電話去問我朋友,他家開KEN的,先等你確認好,你說過的話算不算數,你確認好,香港賣價就是台灣的批發價,你說的是只有DOWNTOWN 350I?或是所有的車種? 等你確認好,我就打電話去問我朋友,如果是你說的,香港價格是台灣的批發價,那我在這裡PO道歉文一個星期,如果不是,那你在這裡PO道歉文如何?

疑?前面好像說我跟光陽很熟要我去調貨給你,現在你又有一個朋友是開 KEN 店的了;我連有個開 KEN 店的朋友都沒有耶,這樣子看起來好像是你比較熟呢?

我前面說得很清楚一字不改:
「別的國家別的廠牌我不知道,但是光陽在香港的店是香港代理商的直營店;
比照起在國內來說,就是你直接跟總經銷買批發價。
也就是說,要拿到同香港的價格是有機會的,就看你有沒有本事而已了。」

這段話跟經過你解釋的話意思有沒有一樣就讓其他人看看。

不過當然,如果我的說法有錯誤的話,那是一定要在這裡 PO 道歉文的。
只是都講到這種情份了,你總應該不會只是想要打通電話問,然後文字打打就當算數了吧。
應該至少請你朋友提供一下有店名店章的調貨單之類的文件上來以資證明才是了對吧?

如果我一篇道歉文可以換得這麼有參考性的文件,那這篇道歉文相當值得,我一定是義不容辭喔。

魯拉拉拉 wrote:其他國家的賣價來看,我就直說光陽就是把台灣人當盤子,有意見的歡迎來反駁

請便,我本來就沒期望一個長久以來都只用自己想像的情況去擴大解釋自己連正確答案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會因為我幾篇文章就轉性,
那幾篇文章與其說是回覆你,不如說是要分享知識給不瞭解的人知道了喔。
你怎麼沒注意看你朋友的文呢? 有人提到免稅區!! 你都不用心
入美國的車也有免稅區,先放在免稅區,就不用課進美國的稅,有其他國可以賣,就可以立刻轉出,這台車又沒在美國行駛,為什麼要掛牌?

DSNT wrote:
是啦,如果你是自己去找美國車商,講好車價保險及到基隆港的運費他就把車送到基隆港,那我的確是沒話說。不過呢,以我個人古早的印象,一台車要從美國國內運出國外,你要先找個人頭完稅領牌,然後把牌廢掉才出得去。而這個人頭想當然爾就是要有居留權才買得了車。所以你說呢?


我又想起你以前提的,車子會貴,就是因為被總經銷下來層層抽...
那請問我去地區的光陽總經銷買車,是不是會比小店便宜?
你不知道光陽的總經銷賣車有時候比小店還貴嗎? 如果他們是這樣賣車的
那小店早就倒光了...

好,然後再來看香港售價,我問了某家KEN,賣一台DOWNTOWN只賺不到1萬元耶!
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DSNT wrote:
光陽賺國外代理商的錢,不過就是 FOB 減 成本。
光陽賺國內消費者的錢,不過就是出廠價 減 成本。
至於出廠價到末端價的價差,那個是通路商的利潤,除非這些通路商都是義工不支薪或是都是光陽直營店,要不然這部份的利潤哪算得上是光陽賺的,
更別說價差就是賺的?你開店請人都不用成本的呀?有沒有賺錢是這樣子算的嗎?
疑?前面好像說我跟光陽很熟要我去調貨給你,現在你又有一個朋友是開 KEN 店的了;我連有個開 KEN 店的朋友都沒有耶,這樣子看起來好像是你比較熟呢?
我前面說得很清楚一字不改:
「別的國家別的廠牌我不知道,但是光陽在香港的店是香港代理商的直營店;
比照起在國內來說,就是你直接跟總經銷買批發價。
也就是說,要拿到同香港的價格是有機會的,就看你有沒有本事而已了。」
魯拉拉拉 wrote:
你怎麼沒注意看你朋友的文呢? 有人提到免稅區!! 你都不用心
入美國的車也有免稅區,先放在免稅區,就不用課進美國的稅,有其他國可以賣,就可以立刻轉出,這台車又沒在美國行駛,為什麼要掛牌?

你嘛幫幫忙,拿免稅倉庫來哈拉?一般是有多少店家能接觸到這塊啦,一般人又有幾個人有本事可以找得到這些店家啦?
要用這種特殊情況來說,還不如直接說你認識某品牌某某代理商直接把貨從原產地送到基隆港一樣就好,連免稅倉庫甚至連美國都不用進勒。
人家在跟你講通則,你用特例在哈拉?


魯拉拉拉 wrote:
我又想起你以前提的,車子會貴,就是因為被總經銷下來層層抽...
那請問我去地區的光陽總經銷買車,是不是會比小店便宜?
你不知道光陽的總經銷賣車有時候比小店還貴嗎? 如果他們是這樣賣車的
那小店早就倒光了...

又在逗大家開心了。

對管銷管道稍微有點概念的就知道,要找到總經銷賣你車不難,但是要找到總經銷用賣給下游的批發價賣你很難,
怎麼你現在好像是用發現新大陸的心情在講這件事?
總經銷賣一般客當然是至少比照其他行情的市價賣呀,你以為你去總經銷買就拿得到批發價?人家為什麼要用批發價賣車給你這個一般的散客?你以為你是誰?


魯拉拉拉 wrote:
好,然後再來看香港售價,我問了某家KEN,賣一台DOWNTOWN只賺不到1萬元耶!
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又該如何解釋?

要問人家該如何解釋呢之前,先提出你問過某店家給你批發價的證明或是發貨單等等文件出來讓大家看看價格是多少呀?
光靠你一張嘴說你問過,然後問到的是這麼一個答案,恐怕沒有什麼說服力喔。

再來,我寫得清清楚楚:
「別的國家別的廠牌我不知道,但是光陽在香港的店是香港代理商的直營店;
比照起在國內來說,就是你直接跟總經銷買批發價。
也就是說,要拿到同香港的價格是有機會的,就看你有沒有本事而已了。」

然後你問一間 KEN 說他賣一台 Downtown 只賺不到一萬塊,嗯,所以呢?

你問的東西和我講的東西是同一個東西嗎?先搞清楚後再來好嗎?
在自己的產地,讓消費者能起心懷疑本地竟然要比國外還貴的這種情節,如果品牌自己不能避免,難怪消費會拿著放大鏡仔細的看,花很多的時間解釋,就算理由再充分,消費者相信了,對行銷推動而言,都已經是只是花費力氣原地踏步而已!

不過如果廠方的想法已經是如此,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了。


jackwell wrote:
如果品牌自己不能避免,難怪消費會拿著放大鏡仔細的看,花很多的時間解釋,
就算理由再充分,消費者相信了,對行銷推動而言,都已經是只是花費力氣原地踏步而已!

不過如果廠方的想法已經是如此,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了。...(恕刪)


坦白說

相信那些流言能夠當理由

列舉神理論如下

1.
台灣機車行銷制度

零售價=出廠價+[總經銷+大盤+中盤+小盤+車行....]

正解 手上有新車出廠發票的 自己看看 盤商價幾%
2.
營銷成本很複雜 不內行不能評論?

正解 國外經銷商簽代理+打廣告 原來免費喔
3.
腦袋不好的不要回文

售價高不等於利潤高.....

神蹟太多

只能


jackwell wrote:
在自己的產地,讓消...(恕刪)


如果消費者連一項產品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外加成本如稅負

造成各國售價不同的知識都沒有.那也是廠商的錯
哈哈 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去總經銷的車價有時候是最貴的
不然所有人都去總經銷買就好了啊,誰去小店買車?
我舉三個例子,N年前親戚要買光陽G5的時候,我去幫他問了台南的總經銷
還有另外兩家路邊的車行,結果總經銷最貴!
還有和朋友去看RV400,到高雄九如路的總經銷是最貴的,結果朋友在他家附近問到的比
總經銷便宜兩千元

還有Nikita300剛出來的時候我也去問過價格,在桃園的總經銷是最貴的
這用常識想就知道了,總經銷主要負責保固,而且控制價格
不然大家都去總經銷買就好了

看到最後,擁護者說,光陽在台灣的價格最高,但是不代表利潤高...
看了這一串討論,讓我保持一天的好心情,太好笑了


nsr150xx wrote:
坦白說
相信那些流言能夠當理由
列舉神理論如下
1.
台灣機車行銷制度
零售價=出廠價+[總經銷+大盤+中盤+小盤+車行....]
正解 手上有新車出廠發票的 自己看看 盤商價幾%
2.
營銷成本很複雜 不內行不能評論?
正解 國外經銷商簽代理+打廣告 原來免費喔
3.
腦袋不好的不要迴文
售價高不等於利潤高.....
神蹟太多
只能
所以說了,如果真的各國稅賦不同造成車廠出口到國外還可以比本國便宜。
車廠其實可以說明一下,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兩項產品問題了。
這樣消費大眾就不會一直把矛頭指向車商無良。

我說貨物稅只是其中一項。
但其實從台灣進口產品累加的稅金跟規費來看。
車價中隱含的費用可能不只貨物稅一項。
是否有日本通可以解釋一下,車輛進口到日本販售,廠商需要負擔哪些成本。

orea2007 wrote:
所以說了,如果真的...(恕刪)


其實這個比本國便宜本身就有問題.如果他的產品在國外賣得比較貴

但兩邊含稅後售價卻比台灣便宜.是該問廠商還是該問政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