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光陽MyRoad 700i 大綿羊4月上市??

aadtt wrote:
香港光陽機車網站20...(恕刪)


雖然我不是學會計的,不過小弟覺得aadtt大大的計算有些問題

1. 貨物稅的課徵不是以零售價為基準、而是以出廠價
2. 營業稅的課徵是課徵營業所得而不是營業額

假設以4.1匯率來算,香港XCITING 500一台是:46000 x 4.1 = 188600
假設代理商利率跟運費成本合計佔零售價一成好了:188600 x 0.9 = 169740
假設169740是光陽出廠價,那加計貨物稅後的價格是: 169740 x 1.17 = 198595
若在台灣銷售利潤也出廠價一成,那零售價格應該是: 169740 x 0.105 + 198595 = 216418

不過,這個計算有幾個問題
1. 香港的牌價是基於哪個匯率計算?
2. 銷售利潤是否只有一成?

總之,上面的計算問題很多,大家看看就好。


我是覺得,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去了解台灣鄉民對光陽的訂價策略為何有如此反應
化油器Racing 150在香港賣24800,等於一台XCITING 500可以買1.85台Racing (46000/24800 = 1.85 )
但在台灣,一台XCITING 500可以買3.16台噴射版Racing 150 (258000/81500 = 3.16)

如果光陽在兩地對這兩款車的利潤設定都是同樣比例的話,應該不會有這樣子大的差距才是。這也是台灣鄉民認為光陽在台灣賣XCITING 500是敲盤子暴利的原因所在。

不過話講回來,台灣因為小型機車市場過飽和所以利潤有可能偏低,所以這樣比較也還是有問題。
重點是到現在都沒有出來
等蠻久的了
而且的確維修與售後服務也是個謎......
我想把刺激500降佳嶼700CC一起同賣比較好吧
這只是個人
我也想要買好車啦.....

香港的首次登記稅是跟進口價計,簡單來說就是台灣光陽賣給香港代理的價目換算港幣再乘30%。
aadtt wrote:
...(恕刪)


1. 如果5%的營業稅你都說會有加乘效果,那10%的零售利潤你卻說不會差很多?

2. 營所稅是有企業賺錢才課,但營業稅是課加值的部份。詳見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0206948

3. 香港代理商的計算方式我想我們永遠查不到,除非內部有人爆料。

4. 是會有較高的租稅成本沒錯,但沒有到零售價的18%那麼高。

5. 價格偏高的問題在於競爭對手裏沒有國產車競爭而進口車價格又偏高(先不論偏高原因)。但若說利潤最大化的話,我想以去年八台的銷售量說是利潤最大化是很有問題的。

6. 若說XCITING 500香港賣的比台灣便宜是合理的話,那如何解釋Racing 150賣的比台灣貴?

雖然我對香港的租稅也不懂,但我相信租稅成本是影響車子的價格原因之一。就像CBR 1000RR在日本賣的比美國貴的道理一樣。但租稅成本會是造成香港跟台灣巨大價差的唯一原因?坦白講,我不相信。

租稅成本了不起加個三四萬,但牌價卻是差了七萬。
manunt wrote:
香港的首次登記稅是跟...(恕刪)


有找到香港運輸署的網站

若是如此,那光陽XCITING 500的出廠價只有台幣13萬以下。還是香港光陽的網站的價格不含這個首次登記稅?
chiketlin wrote:
1. 如果5%的營業...(恕刪)


1.出廠價(貨物出光陽工廠價)
貨物稅的稅基:出廠價
營業稅的稅基:發票上銷售金額≒出廠價+貨物稅

我從頭到尾講的都是台灣光陽機車要繳納的稅捐;稅上加稅的加成效果,是指你繳的貨物稅本身還要再課營業稅
,所以是連乘的效果。

2.10%的零售利潤:那是香港總代理商

3.至少18%是指,是指機車外銷離開港口海岸所節省的台灣稅捐.....,不想講了!

4.最後一次回文:都是ROC的稅,與香港政府無關
台灣內銷:貨物稅+營業稅
外銷:免貨物稅、零營業稅(進項可抵退)-進口零件還可免關稅

5.若在台灣光陽XCITING 500的出廠價只有台幣13萬,那麼發票上的金額就是152,100+7,605=159,705
貨物稅及營業稅的主管機關都是財政部國稅局,很難作假的!

報關的貨物價值:你會多報多繳稅麼?從來都只聽說過以多報少,甚至還有當廢五金進口.....。總之,香港政府很難查的到台灣貨物的價值
個人認為
以上所說的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如果光陽想要再大型重型機車市場上面站上一席之地(台灣當地)
那位何不努力向政府爭取?
以廠商的立場來說我相信應該比老百姓來的容易吧
無論是路權 合法改裝 關稅 等等.......
這一點光陽會沒有想過嗎?
那為什麼不做??
利益很大!卻不做?
是賴還是想不開?
你賣的比別人貴 那會挑起購買慾的有多少人?
有多少人期待國產車知道嗎?
又有多少人因為國"慘"車而失望知道嗎?
一間民營的公司!想法和政府官員一樣嗎?
(該說的都說了~看光陽怎麼想了!)

aadtt wrote:
1.你搞錯了,我的意...(恕刪)


1. 貨物稅的部份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營業稅。營業稅是照發票上的金額沒錯,但支出的部份可以扣掉。也就是說,一台進貨二十萬的機車賣二十五萬。政府的課稅是50,000 x 5% = 2,500,而不是250,000 x 5% = 12,500。

2. 你假設香港的零售利潤是10%,所以我也跟著假設台灣的零售利潤也是10%。這樣有問題嗎?還是你有實際台灣機車業的一般零售利潤可以參考?

3. 重新看了你前面的第五項,「香港代理商的進貨成本就是比台灣消費者至少少約18%左右」這句話讓我誤解了,抱歉。不過香港還有個首次登記稅,所以這句話還是有問題的。既然香港有個首次登記稅,那麼有沒有人知道那個港幣46,000的售價有沒有包含首次登記稅?

相信我還是就事論事,希望aadtt不要見怪。至少,營業稅的部份我覺得有問題。


花了我30分鐘打字,待會Fax 一張發票,收取顧問費$10,000。

一台進貨二十萬的機車賣二十五萬。

廠商進貨成本:20萬,進項稅額5%=1萬,廠商支付供應商21萬
廠商銷貨金額:25萬,銷項稅額5%=1.25萬,最後廠商跟你拿26.25萬,發票開26.25萬(價稅合一)
廠商向國稅局申報進項稅額1萬,銷項稅額1.25萬,需補稅0.25萬。但請注意,這只是代收代付,因為之前廠商進貨多支付1萬,但銷貨時,廠商跟消費者多收1.25萬,廠商只需補稅0.25萬。從消費者身上1.25萬,拿給國稅局。因為一般消費者不是營業人,故不會看到稅額5%,是內含的,只會收到二聯式發票,不是加值型營業人的三聯式,價稅分離。

供應商繳營業稅:1萬,(代國稅局向下一手收取1萬)

銷售商補繳營業稅:0.25萬,(向下消費者收1.25萬,扣除原先支付1萬,補差額0.25萬)

最後實際都是由消費者(抓最後一頭牛)負擔:1.25萬

銷售商營利事業所得稅:(25-20)*25%=1.25萬


2. 你假設香港的零售利潤是10%,所以我也跟著假設台灣的零售利潤也是10%。這樣有問題嗎?還是你有實際台灣機車業的一般零售利潤可以參考?
網路上可查詢到三陽工業,但只能查汽車或機車平均毛利,缺乏個別車型資訊,部門別資訊也沒有揭露,頂多內、外銷金額、比例...。而且牽涉到產業鏈價值分析、移轉定價的問題、集團分工.....等應該可以寫好幾篇博士論文吧
以汽車業龍頭來說,toyota 、國瑞汽車、和泰汽車及總、經銷商架構而言,國瑞製造商利潤+和泰汽車銷售商利潤,上下游毛利合計最多12%~14%就很緊繃.....。

3. 重新看了你前面的第五項,「香港代理商離岸價格的進貨成本就是比台灣消費者至少少約18%左右」這句話讓我誤解了,抱歉。
邏輯很簡單:1/(1*1.17*1.05)=0.814
這個價如何支持國產

AN5值得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