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060527 wrote:其實~就我個人的見解..參考看看吧!!
以下是目前所知刺激2...(恕刪)
前叉由41mm改為37mm =這個不是什麼大問題..什麼前叉尺寸對應什麼車重..因為不是跑車級車種...速克達要考量到一般道路上的舒適性及穩定性..所以改了不見得比較差!!搞不好用材質更好..油道設計的更佳!
前雙碟改為前單碟 =DT300單碟為浮動碟含ABS感應器..一塊浮動碟成本也不便宜..況且原車配的是跟刺激一樣的總邦..如果推兩個卡鉗實在太吃力了...君不知許多刺激車主..跟我騎乘過的感覺都一樣..卡鉗就算換了煞車皮...制動力道還是不足..所以DT300換成單卡鉗+浮動碟..效果不會比較差..而且還有效減重..不過比較敏感的車主~可能會覺得單碟..急煞時重心會偏..
重機上下雙三角台改為一般單三角台 =這個~雙三角台的確在剛性上會比較好..但是對於車重也是增加不少..原廠對DT會這樣設計~有儀器可以測量負载..強度..還有測試車手的心得..所以可能只是為了成本跟車重取得一個平衡點..也可以說~夠用就好!!
前後輪尺寸由15吋14吋改為14吋13吋= 鋁圈增大的意義性不大..基本上前後各差一吋..以相同材質的鋁合金..重量也是差了不少..但是對於穩定度差異不大..因為除了框的吋數..胎寬跟扁平比好像都沒變..在一樣有做輪胎平衡的狀況下..反而前14後13的配置會比較好..重心壓低~過彎穩定度較好(理論上)..況且傾角還比XC大?
可調式風鏡改為固定式= 這東西...見仁見智~XC車主也不見得常常在那邊調整..就像汽車有電動調整駕駛座.但是根本也不常用..反而手動調整的還比較快.結論就是.我的坐駕9年GALANT的駕駛座電動調整功能最近也壞了..整組齒輪馬達又很貴.

可調式背靠變成不可調背靠= XC的駕駛座設計對於東方人很不友善..3段可調再怎麼調..身高不到175..個人覺得騎姿非常悶..手要伸直直..還是不舒服..如果DT300的騎姿已經夠舒適..而且也可以讓駕駛者很自然的躺上靠背..那才是符合人體工學..如果真的不適合..看要去時下最流行的改坐墊..或是就直接放棄這台車..
以上小小的見解~希望有符合您的"建設性"小弟是認為..尺碼跟XC250差不多~空車重量卻只有16X..對於騎乘的操控或是壓力都有大大的幫助..連女生都可以輕鬆騎這款大羊..
PS:還有..DT那組燈具是TYC設計的~成本跟強度都比以往的車種高上許多..這是車友提供的情報..其他比XC好的點..上面的大大已經說過..不再贅述..定價要多少才合理~就等市場機制來裁定吧!!
kf060527 wrote:
方便的話請個自說一下...(恕刪)
刺激250i
以引擎本體沿用Dink250車系
汽缸頭設計比較不一樣
雖然一樣使用2V
原廠公佈22.1P馬力
拉馬力機實際為16P馬力
前後傳動組同Dink250
唯有皮帶不同
外銷的開閉盤組為LLJ3
與內銷的開閉盤不同一組,皮帶也比外銷長
噴射系統為京濱,然後是使用短歧管
空濾組同Dink180和dink250
上面講得就是目前的刺激250噴射版
Xciting250i跟DT300i差別與我個人感官
前雙三角台41mm前叉(刺激)
37mm前叉(DT300i)
(前雙三角台比照重機設計,但以進口羊來說,幾乎都沒這樣做,所以並不一定是必需品)
前雙碟260mm搭配單二卡鉗(刺激)
前浮動單碟搭配單二卡鉗(DT300i)
(以這方面來說,刺激完全勝出,前雙碟的優點,制動力完全分配,不會照成制動力過大而偏頭)
(缺點就是改卡鉗一次要改兩個,總泵也要用比較大個口徑)
多段可調風鏡(刺激)
不可調風鏡(DT300i)
(這方面依舊是DT300i勝出,原因是新改辦後的刺激也是不可調,
就算是舊刺激,基本上沒看人會去調他,等於多餘,為何勝出,DT300i風鏡比新版的刺激高,比較適合我)
還有,請你麻煩googlo找一下
基本上都找得到
也不用一直提倡說少這幾樣就做降格
因為進口大羊幾乎都是一般的三角台(250~400,還有銀翼600也是,其他不清楚)
有需要的人才會覺得有價值
不需要得然,覺得是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