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要再發生這種事嗎 ? 警惕文 不聽勸人士勿看

我到覺得以後都不要給機車上路就好了
通通都讓汽車去飆~都不會出事
cycuttq wrote:
可以請問女騎士平常就...(恕刪)


是的

前後輪胎都已換成性能胎..


是用那台車練車的..
沒辦法 台灣的環境就是這樣
跟日本 香港 韓國差異太大
主要是大眾運輸不發達

人民從小就得自立救濟去學習騎車
台灣滿18歲第一件事就是急著去考駕照
這點是在國外很不可思議的吧
甚至還一直都有16歲可以筆試50c.c.機車的城市傳說
由此可知機車對台灣人的影響有多大

再來談機車對台灣人的印象是怎樣
大家都是在比快 比炫
考慮到便利性的少之又少
講求安全性 安全效能的更少

每個人講到機車
就是在講 這台車耐操嗎? 好改嗎? 可以飆多快?
我這台可以把哪台巴假的...
看看廣告每一台都是為競速而生
什麼競賽款 八耐版 賽車款 火速什麼的
每台都是R系列 G系鐵
運動賽車款的一大堆

這種都是因應台灣人那種只想追求速度感而生的

我覺得出事地點那個減速震條 , 搞不好也是元兇之一

道路很多東西都對機車騎車有危害 , 應該要好好監督政府才對

不然像是閃電彎這種狗屁設計都拿的出來......
樓上的少來
你沒聽才有人再說
game321123 wrote:
整天在怪地上有圓孔蓋害你們摔車怎樣怎樣之類的.你們不超速的話這些事情會發生?
別整天怪東怪西說什麼都是別人的錯.都是政府的錯.這完全根本都是你們自己的錯.


聽到沒聽到沒???大哥是對的!!!!!!!!
那天我也是騎機車載老婆回宜蘭,
經過車禍地點時,看到司機在打電話,
我往貨車的駕駛坐底下看了一眼.......

當時我還想應該是剛發生的,希望救護車還來的急,
沒想到憾事還是發生了.



yk011 wrote:
從台灣機車工業,越來越開放後,雨後春筍般的,什麼技,什麼研,到底在技什麼研什麼我真的搞不懂

什麼 團體,什麼家族,車隊 .. 甚至各大專院校,都有很多機車社團 ...

然而這些社團,說穿了,永遠只是在比快比騎車技術,比怎麼改車

誰管你,騎車離田 身亡了,頂多 網路上 一堆人 r.i.p...(恕刪)


老實說..以前班上一起出去玩,小弟就跟不上了..
每個人的速度不同,載人後反應也有差異,
更不用說其他以騎乘為主的社團..
所以都沒參加!
ahg小任 wrote:
這事不單純,絕非各大...(恕刪)



那個彎 我的感覺是前方的幾條橫線 跟 最後的"慢"字 比較有可能

在北宜 一堆標線 都剛剛好 在 灣的頂點 也就是車最倒 最低點的時候 就會壓到

所以滑掉後就直接往對向去

那些警告 警示用的線 就不能往前移提早一點?? 就一定要剛剛好畫在彎中的地方

提醒的用意 不就失去了

都已經彎了 才畫個 箭頭 才畫個慢字

直覺就是害人用的?????


至於樓上說的 慢 不會出事 這點就很難說 因為三個月前 我才因為慢 還是出事

因未滿地的碎石子 剛好是個左右彎翻轉的路 由於那天想說慢一點順著路線走最旁邊的路

沒刻意取 高速 較直的路線走 反而壓到 碎石子 被車子壓者腳 看著自己的肉被刨掉
只要上北宜...
我寧願當跟馬車一起當烏龜自動閃到旁邊慢慢爬=.=
若感覺貨車數量在一個時間點上過多.我會找個風景點.架中柱+開駐車燈停個五分鐘.
(當然是較寬的區域=ˇ=)
拍個風景照+抽菸+喝飲料.差不多了再上
以人身裝備來說
總覺的養成不管去那都要穿上的習慣會比較好
有些人會說只是rv風 輕鬆點穿扮會比較舒服
不過意外是不會管走那個風的

除了人身裝備外
小弟我想提倡另一個裝備安裝
就是行車記錄器
不管出事後人是否安好
至少有點東西能讓人看到當時的狀況
以這個案件來說
真正的摔車事實
除了當事人與目擊者外 就沒人知道了
如果沒有人目擊
就石沉大海~
為自己事後多個保障也算是盡人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