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207008 wrote:
你以為台灣有很多停車位可以停汽機車
不以價制量
難道要汽機車滿街跑
沒車位停
可笑的是一堆人買得起車買不起車位
一天到晚在檢舉別人違停在自己家門前
想自己車停自己家門前
正常來說政府該做的是,做好價錢合理的大眾運輸系統
才能使人民自動去使用大眾運輸系統,進而使人民減少
使用汽車及機車,才能再去考量是否來搞交通工具以價
制量的把戲
交通上採違規重罰,不管汽機車一律平等(台灣是汽車
違規都用"柔性勸導"機車違規"馬上開單")考照制度專
業化,嚴格化
交通號誌,標誌需要專業化,別再弄些腦殘號誌,一堆前
後不一,牛頭不對馬嘴的標誌,相格不到百米的紅綠燈
多管齊下才能使人民減少使用自家交通工具的頻率及
購買量,而不是無腦搞什麼以價制量 光只會收稅金及
拿補助,這是政府該表現出來的能力嗎?頭痛醫頭腳痛
醫腳已經越來越搞不定眾多社會問題了,
政府諸公們該清醒點了,別再亂搞了 好歹做點好事吧
u9207008 wrote:
你以為台灣有很多停車位可以停汽機車
不以價制量...(恕刪)
以價制量是控制車輛成長最爛的方法,這樣只會讓使用者拉長使用年限。
頂多減緩成長速度,但換來一堆缺乏保養的老舊車輛在污染環境。
還會讓國內車輛市場逐漸萎縮。最後倒楣的是車廠跟員工。
想要控制車輛成長,首先就是要做好大眾運輸工具,提高大眾使用意願。
這點即使是台北還差一大截。
再來就是用各種規費跟規定提高車子的使用成本。車價高,但拉長使用
年限後,他的成本就越低。但是拉高使用成本後,使用者要付出的成本
就是一直持續的。甚至可以學日本,車齡越高,相關稅金就越高。
高到一個程度後,民眾就不會想自己開車騎車,不然就是換新車。
減少稅金支出。這樣一來,民眾換車意願會變高,車市可以維持,
因為路上跑的都是一定年份內的車,環境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