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yang1603 wrote:
別誤會…我沒有說你自...(恕刪)


嗯嗯,Sorry,是我誤解了。

因為我是覺得,要做到兩全其美,眼前也只有這個建議是可以真正實踐,只是嘛...唉。

還有,我自己本身不是騎重機的愛好者,雖然我也討厭重機,但我也只是單就問題的層面來提出具體解套,用路人自己能不能接受,就真的是看那些用路人的心態是怎麼解讀「科技執法」了。

我能提出的就是那樣子的方案,以示所有守法的用路人,在權益上的基礎公平。無關討不討厭、喜不喜歡,若不能接受這樣的作法,那也等於間接承認不必再爭論台灣何時讓重機上國道、國外又有怎樣的案例可以參考了,那些議題都只是幹話或引戰文而已,建議樓主跟其他人不用再提這個話題來徒增內耗了。

反正人民自己都不能接受「科技執法」上路的話,那也不用再奢望什麼哪個政府官員會去扛這「重機上路背後的風險責任」了。

至於「刻板印象」,我的觀點是媒體渲染只是其次,因為人的習性就是那樣子,「永遠記得差的地方,不會記得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所以人跟人在吵架時「習慣翻舊帳」,也屬預料當中的行為,由此可見,這本性跟媒體的渲染程度無關。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jason 567 wrote:
樓主只想知道這樣
1...(恕刪)

你知道扯後腿的是誰嗎?
現在就是不爽政府隨意用不合理的理由來搪塞,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反對。
freedomhome wrote:


也謝謝你願意理性...(恕刪)

我瞭解了。

比起重機,我更希望的是大眾運輸的完善。
像是在台北市就可以看到汽機車的比例跟人口相比明顯與其他地方還要少,這是因為大眾運輸非常完善所以才會有的。

我最希望的就是完善的大眾運輸而不是所有人都開一台汽車在路上以前擠。

一台公車大約是兩台汽車的面積,可是運輸量卻是5台汽車以上。光是這個就可以一次性減少三台汽車在路面上行駛了,更不用提捷運減少汽機車得使用量。
豬的老哥 wrote:
你知道扯後腿的是誰嗎...(恕刪)


哩嘛卡好心咧

難道不知道政府用的是比例來評估重機,而不是用件數來比嗎

你要用件數想要來打臉任何人或政府,是完全不管用的

扯後腿嗎,你去問問那個在64拍孤輪影片的好了。

還有騎重機的都知道64新店中和段,可以辣大尾速,200 250小ks
結果現在要準備區間測速了。
這可是重機的功勞哦。
chanp wrote:
所以偏激者及惡劣違法者駕駛四輪上國道
就不會危害大家的安全??

所以我到底看了三小 .(恕刪)


因為你連汽車與重機的行車動態.加速性.極速.靈活度.主被動安全
這些因素之差異你都不知道

所以才會說如此傻話
不意外就是了

已經一大堆帳號證明過
他們不懂

多加你一個不在話下
台灣車輛已經爆多了 ..... 我想很困難
阿恩骯 wrote:
看了一堆言論 覺得真是好笑
還舉砂石車禁行巷弄市區
首先巷弄市區是大多人的生活圈
開汽車騎機車都知道要離遠一點
砂石車內輪差死角那麼多
一不小心就是命
而且巷弄狹窄會車怎麼過去?
損害路人權益 危害安全
舉這種例子 可厲害了🤣
發文者談的是什麼 你拿什麼類比
回答不出來別回覆 不用胡扯

還有一位大哥以為自己中立理性
你的言論完全背叛了你 明白不?
看也知道想法偏頗 還在那假裝
跟那個庶民光頭真是像🤣


政府開放重機 可不為重機族群建立完善體制 明明是台機車 卻指鹿為馬要說成他是汽車 得停汽車格
繳高稅金 比照汽車辦理 這行為其實就很明白政府的態度了
再來掰一堆不能讓人信服的理由
甚至把人當傻子 隧道窒息??
既然你決定開放重機 收稅繳稅
就有責任提供環境 和讓客群行駛路權
否則一開始就是禁止 不要兩邊都吃 吃相難看 .(恕刪)


你除了主觀的空話
還剩下甚麼?

因為你們沒有買砂石車
才能很理性地去看砂石車的危險

買了重機
就被自私拉著走
重機的危險就完全搞不清楚了
fareastion wrote:
一堆騎重機當125來...(恕刪)


路是大家共用的,
東鑽西鑽本就是為了提升行車流暢度,
國外也都是如此,
就唯獨台灣四輪最大。
Kenrich wrote:
路是大家共用的,
東鑽西鑽本就是為了提升行車流暢度,
國外也都是如此,
就唯獨台灣四輪最大。 ..(恕刪)


大家都看到了吧

我前文所說之心態

不就馬上又看到了?
s3190720 wrote:
因為你是不可能跟那種固執己見的人爭執.(恕刪)


你覺得重機上國道是絕對合理不可改變的嗎?

固執己見這四個字

你自己是否就是如此

你可以好好想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