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確的駕駛觀念後ABS就不重要了嗎??

簡單的解說一下,原理是這樣的:
輪胎本身會轉動,胎面和地面之間也會出現滑動。

在純滾動的期間,胎面和地面接觸的地方是相對靜止的不會滑動,所以存在的是最大靜摩擦力。
(但是因為可以滾動的因素,我們感覺不出來有太大的摩擦力)

但是一旦輪胎停止滾動,改為滑動,胎面和地面之間,
在一開始會存在最大靜摩擦力,就是讓胎面開使滑動的力量,
滑動開始之後,就會改成動摩擦力,
而我們知道,最大靜摩擦力會大於動摩擦力。

當車輛行進間我們使用最強大的煞車,
以現代煞車系統的設計,都可以輕易的把碟盤(或煞車輪鼓)咬死,
也就是說輪胎開始不滾動。
如果這個時候胎面抓地力不夠,不論是胎皮材質,或是路面狀況,
輪胎就會開始進入滑動的狀態,就開始回到一開始說的狀況,
會有最大靜摩擦力(開始滑動之前)和動摩擦力(開始滑動之後)的差異。

而輪胎本身有沒有滾動,不但是最大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的差異,
還存在著另一個大差別:循跡性。

輪胎如果不會滾動,就會失去循跡性。

一個輪胎靜止在地面,不讓他滾動的話,你可以往四面八方拖行,
但是一旦讓他可以滾動,你就會發覺只有順著滾動方向可以輕易前後移動,
其他方向都要花很大的力量才能移動(因為往其他方向就是拖行)。

所以今天ABS系統存在的目的,
一個是在需要強大煞車時,可以在煞車系統即將或已經鎖死碟盤(也就是輪胎)時,
稍微瞬間釋放一點煞車力道,讓輪胎一直可以處在可以稍微滾動--完全不滾動的拖行兩個狀態間,
也就是說以胎面對地面的觀點,輪胎一直是處在不滑行下,盡量保有最大靜摩擦力。
(煞車力量會變小嗎?不會,別忘了你還是把煞車抓死喔)

另一個極大的優點,
就是在保有前述最大煞車力道下,輪胎依然不會咬死打滑,
也就是輪胎依然可以滾動,保有循跡性,駕駛還是可以適度的操控方向。

再來,駕駛本身不需要經過訓練,緊急狀況下只要專心的把煞車抓死就好了,
其他的交給ABS幫你處理。
還有每次提到安全配備,就會有人說"安全駕駛,防衛駕駛關念"最重要,安全裝備不是萬能之類的。

這是廢話好嗎?
安全觀念本來就應該要有,就好像上車先扣安全帶是一樣的基本。

這些安全配備的目的就是在預防萬一,再強大的觀念也會有遇到萬一的情況,
萬一你閃神了,萬一別人沒注意到,萬一路況有問題,
這些裝備就可以彌補,或是盡力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全罩安全帽(甚至有拿認證的),護具,ABS,碟煞或是煞車系統,輪胎本身,
或是汽車的氣囊,ESP,撞擊測試,都是一樣。
沒有人說有了這些東西就無敵,就不需要基本的觀念或是像是安全帶等等的基本保護裝置,
為什麼老是有人要用二分法?難道這些安全裝備和觀念不能並存嗎?

經濟能力可以負擔,萬了自己的安全,
就該鼓勵去買這一類的裝備,
用一次就還本,能保護生命甚至不要受傷,就是有賺了。

還有,請不要再去幻想說您的技術可以高超到"達到ABS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好嘛!
不但要精確的控制在打滑邊緣,還要一秒鐘好幾次的煞車動做,沒有人可以做到的。
就算是專業車手,也頂多在嚴格訓練之後,狀況很好之下勉強接近那樣的效果,
一般的民眾只能完全依靠這些裝備來彌補了。

就算裝備可能故障,在他故障前也不知道幫助你多少次了,不需要因咽廢食。

因為緊急狀況出現,駕駛急煞車,太大力,造成打滑,失控,
不限於騎的快,或是玩特技才會出現,
只要適當的狀況出現,像是路面積水,有泥沙等等,低速也會發生。

對於廠商推出這樣實用的安全配備是應該要鼓勵,也應該鼓勵民眾盡量去選購這樣的配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