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數 稅則號別 關稅稅率 貨物稅稅率
250C.C-500C.C 8711.30.00 18﹪ 17﹪
500C.C-800C.C 8711.40.00 20﹪ 17﹪
800C.C以上 8711.50.00 20﹪ 17﹪
二、完稅方面(包括進口稅、推廣貿易服務費、貨物稅、營業稅)計算方式如下:
1.進口稅額=關稅完稅價格(DPV)×關稅稅率(依C.C數)
2.貨物稅額=(關稅完稅價格+進口稅額)×貨物稅率(17﹪)
3.營業稅額=(關稅完稅價格+進口稅額+貨物稅額)x營業稅稅率(5%)
4.推廣貿易服務費=關稅完稅價格×0.04﹪
三、關於貨物之完稅價格即以起岸價格作為關稅之完稅價格(DPV),其計算方式:起岸價格(CIF)=離岸價格(FOB)+保險費(INSURANCE)+運費(FREIGHT)。
四、另個人輸入國外自用機車,如該進口車輛之總離岸價格(FOB)超過美金(或等值)二萬元以上時,依「貨品輸入管理辦法」第九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應先向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申請輸入許可證。
1.油耗+污染:測試費用約是NT$16,500(NG不過重測再繳同樣費用,測10次不過就是16萬5千大洋
2.噪音:四期原地+加速逐車測試費用約NT$10,000;大部分重機也必須調整才能通過。
3.ARTC安全測試:約為NT$20,000
4.VSCC安全審驗:約為NT$6,200
5.調教費用:每台數萬元不等,視車況車種而定,可能還必須購買或訂做改裝的零組件等
6.專用卡車托運費:ARTC每次來回費用約為NT$4,000
車子這種東西 由其是重車 不是生活必需品
政府沒人會鳥的 你就算號招 300台 去街上抗議
社會大眾也不會鳥你的 , 沒為什麼 ,就因為重機是超級小眾市場
別傻了 ...
不只是重機 , 很多進口商品都是 , 進口名錶 , 磁器 , 家俱
價格都是國外的 2 倍 慎至 10 倍以上 .. 你能去抗議說 它為什麼賣那麼貴嗎 ?
只是車輛 卡在, 一個 ARTC 要驗車 , 導至成本增加 , 矛頭全都指向 ARTC
要說這個基構完全沒有功能 , 也說不過去 , 也不可能
每個國家 由其先進國家 , 都不可能沒有車測中心
也不可能 ,不為自己國家車輛把關的
政府的關稅跟驗車制度 都是依法有據的 不可能說改就改的
與其從這邊抱怨 不如 如樓上講的 "拒買" ~~
你不買 車商自然降 你信不信
賣重車很辛苦的 , 成本高到暴 , 賣的量少又少
車商要生存一定要提高 高利潤 , 將壓力分散掉
但是提高利潤 , 還是有人買 , 賣的掉
他們就知道市場 , 其實還是有 , 反而能賺更多
漲價合樂不為 ??
重車算是獨佔市場 , 國內車廠不可能有相當的產品 與其競爭
因此 你想買 你就得付出昂貴代價
就很像 賓士國外一台才賣多少 , 你在台灣 你想開
你就得付出 兩倍的代價 , 你罵它貴 其實你還有其它國產車能選擇
重機同理 .. 貴到太誇張 , 真的可以不要騎 .. 因為那不是必需品
回到正題 .. 重車幾年前 不是沒有大跌過
FZ6N STX1300 都曾因為進的量太多 而造成價格崩掉
物以稀為貴 永遠是市場上的法則 當東西多了 沒人要 自然價格就跌
話說 vfr1200 去年不還是天價
現在 不是有 7 字頭價 ...
昆蟲博士 wrote:
不是生活必需品最根本...(恕刪)
其實
重車市場有給過消費者 一段 幾年的 甜蜜低價期喔
2002 年開放後 當時車商 大環境 成本都還沒抓的很精
加上當時 新鮮感熱潮 買的量暴大 所以
當年有買車的人 就知道其實 開放後 3-4 年
那時後車子 真的不貴
有量 價格就會漂亮 是市場不變的道理 ..
問題現在重車是有量嗎 ?? 一年掛牌不到 2000 台的市場
每況越下 ..
10 年來總掛牌數 不到 3 萬台 紅黃牌
你或許會說 先跌價 自然買的人就會變大眾 變多
自然做大市場 ... 車商會說 , 以前機會給過了 , 市場有變大嗎 ?
而且你不是車商 高昂的成本 幾百幾千萬 不是你先拿出來的
沒有量 和來談大眾市場 ? 商人是很現實的 他不現實 他就準備自己死
這是很無耐的市場 , 只能說台灣太小了 ,只能怪這個國家的國民所得太低了 太窮了
一切都非常不美好
不只重車 汽車市場也是一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