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的來看下我們大陸產的重機---黃龍600 中國的重機希望


CWC20030205 wrote>
(恕刪)...

台灣年輕人,要加油啊!!


關心高檔耳擴, 從全[不能說]開始!

CcCManCcC wrote:
黃龍在台灣是沒聽過阿...
這那間廠牌的我也都沒聽過
他幾年歷史,幫誰代工,以前和誰技術合作,出產車輛過去名聲怎樣,都不知道

台灣的機車呦,雖然不是極好
但是至少耐用上都有,騎起來也安心...
我家目前最老的兩台車15年和8年的都沒拆過汽缸修理,其他都是些小維修

低價的選擇...
我覺得就像熊貓車一樣
是多了一款低價汽車
但有刺激到多少...
買單的人很少

黃龍600是掛哪間廠牌麻煩您自己先去查一下吧
雖說是大陸國產
但是廠牌肯定不是像您說的都沒聽過

此外
台灣廠牌的品質也不是您一個人說了就算了的
真是品質那麼好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怨聲載道了
黃龍600的例子跟您舉的熊貓車例子實在是差很大...
看來您還是沒搞清楚這台車出現的意義
這跟您個人與其他人買不買單或看不看得上眼都沒有太大關係
而是台灣廠商的心態與技術問題

對岸能夠國產出一台便宜的重機出現
不需要以一種高姿態且看不起的心態去對待
國內廠商為什麼作不到這才是大家該想想的地方
badaseases wrote:
黃龍600是掛哪間廠...(恕刪)


他是哪間廠的我真的不知道
去查嘛..說真的又沒多大興趣
對岸的機車壽命到底多久?有沒有人了解過這資料?!
如果他是排位在世界幾大知名的製造商,那就還可以說說.....

我只知道之前台灣進來的幾款大陸便宜打檔車
有造成幾位使用者被設計不良的地方弄受傷的案例..像是被燙傷之類的..

badaseases wrote:
台灣廠牌的品質也不是您一個人說了就算了的
真是品質那麼好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怨聲載道了
...(恕刪)

怨聲載道
大多都抱怨甚麼過彎軟,有的沒的一些小地方,這種對我來說就只是在挑剔了
要多好,8萬快可能連雙金筷子前叉都買不到
反倒是路上媽媽一大堆騎了很多年都還沒事的在那邊,也沒甚麼抱怨
耐不耐用嘛,有時間證明


badaseases wrote:
看來您還是沒搞清楚這台車出現的意義
這跟您個人與其他人買不買單或看不看得上眼都沒有太大關係
而是台灣廠商的心態與技術問題
對岸能夠國產出一台便宜的重機出現
不需要以一種高姿態且看不起的心態去對待
國內廠商為什麼作不到這才是大家該想想的地方
...(恕刪)


台灣出不出,那又沒關係
有日本,歐美的廠牌能選阿
反正全世界又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在製造重機
花那麼多錢買重機,至少要買的品質能安心的吧.....
不然時速一飆破160..結構並不穩定,那豈不是在玩命...
恩恩 對岸的真的好厲害喔!!!!
但是15外給我我不會要
因為 是對岸的

不是瞧不起 不是看不起
而是因為有陰影

但是台灣更慘 價格高 品質2266 而且配備技術差到掉渣
但是 還是沒黑心的慘

我愛炸海苔 wrote:
台灣的經濟從蔣經國先生的十大建設到李登輝後
整個經濟發展就漸漸遲緩下來了...(恕刪)


台灣要發展精緻農業 , 台灣要好山好水 ~~


看看這幾年政府推動的幾件重大投資案, 諸如群創苗栗大埔5,000億投資案 國光

石化6,200億投資案 友達中科四期4,000億投資案等動輒能創造上萬就業機會的大

型投資, 卻因媒體及政治人物的層層作梗操作民粹之下而功敗垂成 ...


政府想與美國重啟TIFA對談也因美牛問題 , 現在看來也卡住了 ~



民意所趨 , 這也是沒辦法的呀 ~ 歡喜做 , 甘願受 ......
騎過幾台 野狼 雲豹 KTR
還有昨天出出去玩的T2 光是煞車就蠻好笑的 殺的住 可是完全沒線性可言

前面大碟佩幅射對四 調到1 手感跟我朋友的原廠野狼一樣 就是一般的單二死硬力道

台灣的檔車真的蠻悲劇的= =

只有送瓦斯的那幾台比較耐操
但也只是輕檔

國產塑膠車維一有技術的以跟國外炫耀的也只有PGO可以稍微說說而已
大陸重機真便宜.羨慕ing.
不過.大陸法規不准汽油式引擎機車.只准電動機車.
難道重機反而可以?
請樓主回覆一下~~
之前去蘇州.路上機車都是電動的.

CcCManCcC wrote:
他是哪間廠的我真的不知道
去查嘛..說真的又沒多大興趣
對岸的機車壽命到底多久?有沒有人了解過這資料?!
如果他是排位在世界幾大知名的製造商,那就還可以說說.....

我只知道之前台灣進來的幾款大陸便宜打檔車
有造成幾位使用者被設計不良的地方弄受傷的案例..像是被燙傷之類的..


CcCManCcC wrote:
台灣出不出,那又沒關係
有日本,歐美的廠牌能選阿
反正全世界又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在製造重機
花那麼多錢買重機,至少要買的品質能安心的吧.....
不然時速一飆破160..結構並不穩定,那豈不是在玩命...


很明顯您還是以自己買不買單的思維在思考
世界各大汽機車廠牌我想並非一開始投入市場就已經完全步上軌道了
想想現代車的例子
當然您一定看不上眼
但是那不是重點...
有起頭才會有進步
10年前如何?
現在又是如何?
進步是全球有目共睹的事實
而以機車市場來說
台灣廠商故步自封且吃定國人的心態才是該探討的地方
凡事先自我省思,人家能為何我們不能,
不要看到"對岸"就批.
要不比人家強,要不就惦惦,還能吃3碗公.
無奈政府保護國內產業措施

這個美意被廠商拿來做暴利的工具

反正進口產品沒啥競爭力,所以產品就可以擺爛

假設一樣的東西進口稅多十萬
廠商心裡面想的只有"我又有十萬的賺錢空間"

政府以為國內機車廠是開佛堂?

保護真的不要太超過,讓市場回歸應有的競爭性

而且廠商聯合哄抬物價這件事查不查?

我相信國內機車廠聯合壟斷哄抬價格應該是LCD面板事件的好幾倍。

還是要逼我們消費者自主提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