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a19ken wrote:
而且「Richa」是比利時的,不是台灣的。
soranter wrote:
論價位,國產安全帽的防護等級不一定輸給那些上萬元的進口帽。
那這個到底是國產還是比利時啊?
因為上面是寫Richa Taiwan阿!!
soranter wrote:
那你這種觀念說一句難聽一點的,就叫做"不尊重專業"。
我確實不是該行業的,
人人都不可能樣樣事情都專精,
所以才需要專家,
不是嗎?
如果不是該專業就不能評論,
那買了手機不好用也不能罵?
買了燈泡壽命短也不能嫌?
看新聞也不能評論政治?
soranter wrote:
"風洞測試" + "輕量化材質",戴起來確實就是比大多數國產帽還要更輕更安靜
或許東西真的有所價便有所值,
能標那個價又能賣出去自然是有它的市場,
我只是好奇這東西價值在哪?
請大大多賜教阿。
Gary2013 wrote:
我確實不是該行業的,
人人都不可能樣樣事情都專精,
所以才需要專家,
不是嗎?
如果不是該專業就不能評論,
那買了手機不好用也不能罵?
買了燈泡壽命短也不能嫌?
看新聞也不能評論政治?
或許東西真的有所價便有所值,
能標那個價又能賣出去自然是有它的市場,
我只是好奇這東西價值在哪?
請大大多賜教阿。
要我以個人標準來看的話,針對一件事情只單純發表質疑,而且還是偏向"直覺式"的質疑,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common sense"的話,抱歉!! 我認為那連評論都算不上。更何況,你這裡提的例子還是已經有使用過物品之後的體驗了,那我要反問樓主,您有使用過那些上萬元的安全帽的體驗了嗎!? 如果沒有,那你連「如果不是該專業就不能評論,那買了手機不好用也不能罵?買了燈泡壽命短也不能嫌?看新聞也不能評論政治?」都不應該說出口,因為你自己連體驗都沒體驗過,不是嗎!?
我對於所謂的專業的認知,是沒該專業知識沒關係,至少東西也要實際去使用過、體驗過、分析過,才有資格說話。所以我不會對我不熟悉的東西發表任何評論。您要是因為我的言論而感到不適,我也只能對你說聲抱歉,我這人說話就是這樣,對他人及對自己的標準就是如上所述。
接下來我來回覆你後半段的疑問:
價值部分就如同我前面的文章提到的,進口帽與國產帽相較之下,贏過最多的地方就是更輕的材質與更安靜的風切聲,但是在更輕的材質之上卻擁有相同等級的防護力。而有些進口帽的內襯材質等級更是優秀,只要針對個人頭圍選擇適當的尺寸,戴起來真的非常舒適。國產帽不是不好,而是在這些地方仍然與進口帽有一段差距。
很多物品會昂貴,並不單純是所用的材料或生產過程,有時候大量生產的模式之下,生產成本反而可以壓很低。主要是研發過程所投入的龐大資本在貴的。說更簡單點就是:「這東西就是老子老娘先想到先研發出來的,靠著這個專業知識收你大把鈔票就是爽啦!!」
更不用說進口帽要進來台灣販售的話,還會被我們萬萬稅的政府課上一筆關稅。
如果你現在無法體會我上面說的話而又想體會的話,你就找一台機車然後騎長途( 建議100KM左右 ),你就知道為什麼很多機車騎士都會不斷去追求更輕巧更舒適的全罩帽。
另外幫你補充,重機耗損最大的保養成本大多都是輪胎及維修時的"工錢",有時還會有較長的待料時間。除此之外的話,其他油油水水的成本通常還是贏過汽車不少,尤其車主如果不是熱血派騎士的話還可以更省。重機的使用成本沒有一般刻板印象中的那麼高那麼不好養。
Gary2013 wrote:
sorante...(恕刪)
richa taiwan的taiwan是代理的意思,不是台灣品牌,google一下很難嗎?
來,我幫你都找好了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richa+taiwan&oq=richa&aqs=chrome.1.69i57j35i39l2j0.2662j0j4&client=ms-android-sonymobile&sourceid=chrome-mobile&ie=UTF-8
據我所知這個品牌現在護具現在都升級到五件式D3O護具了,別告訴我妳連D3O都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