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想買重機,該怎麼騎得安全?

其實你可以跟你岳母說
不管是開車 騎車 坐大眾交通工具
都有一定的危險
就像12樓的大大說的,連在自己家裡坐著發閒呆都能被
車撞死人

如果經濟許可 圓個夢有何不可?

舉個例子來說
之前我同事對他老公金錢管的很嚴
想買個BMW車來開,我同事總以家要養 小孩學費什麼挖公的一推
都是要花錢 買BMW車跟本就是奢侈的事
可是有一天我同事的好友在一次意外中離開了
卻連個夢都沒圓到
於是....他老公買到了他想要的

你該勸的是你岳母才對...

rona19ken wrote:
而且「Richa」是比利時的,不是台灣的。


soranter wrote:
論價位,國產安全帽的防護等級不一定輸給那些上萬元的進口帽。

那這個到底是國產還是比利時啊?
因為上面是寫Richa Taiwan阿!!

soranter wrote:
那你這種觀念說一句難聽一點的,就叫做"不尊重專業"。

我確實不是該行業的,
人人都不可能樣樣事情都專精,
所以才需要專家,
不是嗎?

如果不是該專業就不能評論,
那買了手機不好用也不能罵?
買了燈泡壽命短也不能嫌?
看新聞也不能評論政治?

soranter wrote:
"風洞測試" + "輕量化材質",戴起來確實就是比大多數國產帽還要更輕更安靜

或許東西真的有所價便有所值,
能標那個價又能賣出去自然是有它的市場,
我只是好奇這東西價值在哪?
請大大多賜教阿。
這個社會的普世價值就是要有房有汽車,以你小舅子的年薪我相信不難達到這個標準,
所以衝動又如何,我實在想不出來為什麼要阻止他?

提到安全部品,若真不幸發生事故,你希望他身上穿的是極度乾燥還是丹尼斯?
至於價格就更不用說了,一分錢一分貨,asia也合格啊、arai也合格啊,你隨便問一個重車車友選哪一頂
答案都嘛是後者

最後CP值的部分,重機現階段確實不能上國道,不過每周末無論是去風景區還是市區看電影
我騎車超過一台一台塞在車陣中的汽車時,心情只有豪爽兩個字。
照我說,CP值根本爆錶啊

CCRen wrote:
那些防護裝備平常是不會用到的,它的存在意義就是等待被用到的那一瞬間、可以提供保護

確實氣囊+安全帶比保高額保險有用多了,
可是騎車肉包鐵,
加上若騎得快,
有碰撞時很難不摔吧!!

有防護衣或安全帽好一些能增加多少防護?
恕我門外漢,
確實還蠻質疑的!!
Gary2013 wrote:
確實氣囊+安全帶比...(恕刪)


有些價格上還是要看廠商找誰代言 廣告 稅等問題
這些錢都會影響到商品的價格啊...

願意花多少錢在這上面還是要看購買者心態

反正某些區出產商品我是不會買的..



Gary2013 wrote:
上禮拜跟小舅子去中...(恕刪)


沒錯~不要讓他買....

等3.40歲有家庭小孩時....

等5.60歲孩子上大學,完成終身大事時...

等70歲就有時間也熟透時就可以騎重機了.....YA~
身為騎士~就是騎下去就對啦~
你不應該勸他不要買

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錢

怎麼花是他的事

但請你勸他當重機界的清流

因為那個世界的老鼠屎已經一堆了

不需要再多他一顆
誰不會嘴,出張嘴再簡單不過
你怎麼不全額幫他買房買車換他不買重機不就得了
拿不出決心卻又想阻止別人的夢想
除了鬼叫危險,責難別人夢想
不就像我在這邊嘴,我能嘴到爽
反正不甘我的事情

Gary2013 wrote:
我確實不是該行業的,
人人都不可能樣樣事情都專精,
所以才需要專家,
不是嗎?

如果不是該專業就不能評論,
那買了手機不好用也不能罵?
買了燈泡壽命短也不能嫌?
看新聞也不能評論政治?

或許東西真的有所價便有所值,
能標那個價又能賣出去自然是有它的市場,
我只是好奇這東西價值在哪?
請大大多賜教阿。


  要我以個人標準來看的話,針對一件事情只單純發表質疑,而且還是偏向"直覺式"的質疑,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common sense"的話,抱歉!! 我認為那連評論都算不上。更何況,你這裡提的例子還是已經有使用過物品之後的體驗了,那我要反問樓主,您有使用過那些上萬元的安全帽的體驗了嗎!? 如果沒有,那你連「如果不是該專業就不能評論,那買了手機不好用也不能罵?買了燈泡壽命短也不能嫌?看新聞也不能評論政治?」都不應該說出口,因為你自己連體驗都沒體驗過,不是嗎!?

  我對於所謂的專業的認知,是沒該專業知識沒關係,至少東西也要實際去使用過、體驗過、分析過,才有資格說話。所以我不會對我不熟悉的東西發表任何評論。您要是因為我的言論而感到不適,我也只能對你說聲抱歉,我這人說話就是這樣,對他人及對自己的標準就是如上所述。

  


  接下來我來回覆你後半段的疑問:

  價值部分就如同我前面的文章提到的,進口帽與國產帽相較之下,贏過最多的地方就是更輕的材質與更安靜的風切聲,但是在更輕的材質之上卻擁有相同等級的防護力。而有些進口帽的內襯材質等級更是優秀,只要針對個人頭圍選擇適當的尺寸,戴起來真的非常舒適。國產帽不是不好,而是在這些地方仍然與進口帽有一段差距。

  很多物品會昂貴,並不單純是所用的材料或生產過程,有時候大量生產的模式之下,生產成本反而可以壓很低。主要是研發過程所投入的龐大資本在貴的。說更簡單點就是:「這東西就是老子老娘先想到先研發出來的,靠著這個專業知識收你大把鈔票就是爽啦!!」

  更不用說進口帽要進來台灣販售的話,還會被我們萬萬稅的政府課上一筆關稅。

  如果你現在無法體會我上面說的話而又想體會的話,你就找一台機車然後騎長途( 建議100KM左右 ),你就知道為什麼很多機車騎士都會不斷去追求更輕巧更舒適的全罩帽。

  

  另外幫你補充,重機耗損最大的保養成本大多都是輪胎及維修時的"工錢",有時還會有較長的待料時間。除此之外的話,其他油油水水的成本通常還是贏過汽車不少,尤其車主如果不是熱血派騎士的話還可以更省。重機的使用成本沒有一般刻板印象中的那麼高那麼不好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