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mbler算是賽車的始祖
早期腳踏車裝上內燃機之後
不管城市或是鄉村
就開始有一些私下的競速比賽
由於1940~50年代道路場地並不完備
大多都是在鄉間小路比賽
路況並不理想
泥地、水坑、小山坡...會導致車手對於車輛勢必要做一些調整
加強避震器、拉高排氣管、高把...都是當時不得不的改裝
Scrambler的風格就日漸成形
許多有錢的少爺就會約在某人家的農場、訓練馬、牛的場地
作一些繞行農場的比賽
期間,車廠發現,只要有比賽
機車就會賣得很好
車廠就開始贊助一些知名常勝車手
甚至車廠出面改裝農場,修築泥地跑道
舉辦有正式環形場地的競速比賽
從這個地方賽車就粗分成競速與越野二大系統
這兩大系統又分支成其他風格


個人積分:7979分
文章編號:84139389
在1930時摩托車開始變得不像是腳踏車硬塞一個引擎 開始因為動力跟比賽的關係有了自己的型態 但是後來的後搖臂又還沒有出現 然後當時的賽車就是把後座 貨架 牌架什麼拆一拆就下場比賽 就出現了Bobber風格
這是BMW R5SS賽車 地位就是現在的S1000RR 當時的比賽車就是長這樣的 所以現在我們稱的Bobber 在當時也是仿賽的意思

所以Bobber跟Cafe racer精神上跟改勁戰其實是差不多的 就是針對量產車進行競速改裝 只是當時的車子因為科技的差異所以型態不同 當然到現在的這些Bobber又變成某種傳統印記 騎一個情懷而已 跟競速沒半毛錢關係了


個人積分:26分
文章編號:84146731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