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a2007 wrote:
我常常看到交流道回堵
堵回到主線,
結果出口車道兩個車道停了三列的車
路肩是緊急之用,
但民意希望開放
結果就被迫開放了
路肩開放單純只限下交流道的車輛
不然您希望通通塞在外側車道?
那應該不是民意吧?
是高公局的管制措施
開放的時段也僅限於交通流量大時
orea2007 wrote:
我當然知道是百分比
但這就好像固定的1g的糖
加進10cc跟100cc還有1000cc的水裡面
哪一杯會比較甜?
大型機車分母少,多一個違規整體百分比增加的幅度當然比較高。
今天就算汽車有10個違規,大型機車只有5個。
算起來大型機車違規的百分比還是會高於小汽車跟普重機車。
而且還有一點,大型機車基數少,加上高公局採樣範圍固定在國三甲,
會造成嚴重的重複取樣。
也就是,大型機車高比例的違規,可能都差不多是那些人。
再者就像我強調的,大型機車的使用者都是從普重機車轉換來的。
絕大部分的人騎普重習慣就不好。
當然這些有能力換大型的人當然也不會好好騎。
你怎麼會覺得一個人習慣好不好跟他使用的載具有關呢?
更何況大型跟普通重機都是同類型的交通工具。
考駕照時也沒有特別再去考一次法規認知。
所以會很好笑的情況就是.....買了大型機車結果還是以為機車只能走專用道。
政府想要增加道路安全性,不應該是到處限制機車的行駛空間。
而是從根本的駕照取得跟取締計點去做。
但我們的交通部根本就沒有心去做這塊。
這兩三年的改善,都是被民間團體推著去做的。
什麼民間團體在推?
就是你們最討厭的那些爭取機車路權的團體們。
當然包含在爭取大型機車上高速公路的團體。
就在你們罵他們飆仔、神經病的時候,他們正在為台灣的交通安全努力著。
只是交通部在取締這塊,不管這些團體怎麼喊,就是不敢動。
交通部深怕得罪現在已取得駕照的使用者。
如果按照他的訴求去實施,路上應該有1/4的人大概一年內就會被吊扣駕照了。
首先,所謂"比率"這個詞被用來代表兩個數量的比值
這包括了兩個相似卻在用法上有所區分的概念:
一個是比(ratio)的值;另一是變化率(英语:rate of change,或簡稱rate)
所謂的"比"值指的是某一物體於某一群體中所佔之比例
1g的糖加進10cc水裡
比值為1/10=10%
加進100cc水裡
比值為1/100=1%
這分母完全不同,比值也不同
同樣10%的糖水,一"鍋"跟一"碗"
濃度應該要相同
而車種違規率,同樣都是台灣人駕駛(台灣製造,台灣教育)
為何駕駛小型車違規率是5%,駕駛大型重機卻是15%?
這個"碗"有甚麼特別之處?
同一"鍋"糖水,加進去濃度會改變?
這不就是值得討論的地方?
奇怪?
考完大型重機駕照不知道要比照小型車?
那應該先檢討考照驗證模式
開放路權能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
汽車在高速公路的事故率
小弟不敢說低
但是,汽車有起碼的安全性
請問在充滿寶寶寶的環境,開放安全性較低的大型重機
對交通安全有任何幫助?
取締?
小弟是不是搞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