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我可以從出生到死亡都不用重機你有辦法像我一樣不用汽車嗎?再說這樣的比較真的很沒意義汽車可以載四個以上(休旅車還可以六個)你重機最多載兩個光這點汽車就贏重機了更別說汽車還可以遮風蔽雨以及汽車的安全性遠高於重機
adison35 wrote: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我...(恕刪) 你扯遠了...1. 重機, 100, 125 的也算重機, 250, 500, 1000, 都算重機; 你都沒有使用過重機嗎?"使用"的範圍很廣, 包含坐救護車, 警車, 計程車, 都是使用; 也有很多家庭沒有買汽車的, 一樣過活.台灣重機的數量, 遠遠超過汽車. 不是因為台灣人都自虐狂, 是因為重機的使用成本較低, 較為經濟.2. 比舒適是沒有意義的; 你爽的跟我爽的不見得一樣.比乘坐人數, 高鐵台鐵巴士...可以載更多人; 而且更舒適, 又更經濟, 只要買票乘坐還不用自己全神貫注的開車.扯遠了; 主題在"成本, 經濟性", 不是嗎?
adison35 wrote: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我...(恕刪) 你當我是白癡喔!不是汽車就是機車? 那個笨蛋會這樣選結論當然是雙修啊爽騎車的時候騎爽爽要坐車的時候, 打電話叫小黃/專業接送需要服務電話嗎? 可以私訊喔(撕訊內容: 服務電話)
scwuadela wrote:一般而言,汽車的行駛...(恕刪) 根據你的邏輯, 我這邊再補充說明三點:1. 替代性.假若一個家庭沒有重機只有汽車, 那就沒有替代性; 反之亦然.若有替代性, 在經濟成本的考量下, 會用比較低成本的來達到使用目的.就像我, 有汽車已經十五六年了, 有重機也就這五年的事; 在條件允許之下(不下雨不需載人),我早已經用重機取代汽車, 因為比較經濟, 比較實用; 這個很清楚的, 自己心裡有一把尺.所以重機的使用頻率和使用里程逐步快速上升, 汽車的使用頻率逐步下降,使用里程上升相當緩慢.2. 互補性.同時有汽車, 有重機, 不同的需求的時候選擇不同的工具.汽車使用成本高, 但相對的使用容許範圍較廣, 全天候, 載運多人, 這是重機比不上的; 反之亦然.較高的成本得到較多的功能, 也是合理的, 包括安全性.汽車還可以車震呢, 重機不行...3. 舒適與否, 是主觀的感受, 很難以客觀的數字衡量.通常來說, 下雨天開車比較舒適; 晴天騎車比較舒適, 晴天又要分春夏秋冬, 春秋騎車舒適, 夏冬開車比較舒適.都市...開車比較會塞車, 又很難停車, 很痛苦...鄉下都沒差.總結的說, "舒適"的"感覺"很難量化"多少".這兩篇的主題是: 實用性和養車成本; 基本上就是談論"經濟性".
時至今日, 有機會我都告訴一些朋友, 買重機取代汽車; 國產黃牌又比進口紅牌更好.(先不談油耗輪胎, 進口全新的紅牌 1000cc 兩年的折舊就可以買一台全新的國產黃牌 300cc....)時至今日, 假如....倒退十年, 我就不會買汽車了! 我一定買重機就好.110 萬的汽車, 第一年的保險就七萬, 第一年的折舊就超過二十萬.有需要用到汽車的時候, 短途搭小黃, 長途坐火車, 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