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915110 wrote:
小弟不才,資質魯鈍,騎車技術普普,車速RV,在眾神前現醜說說騎仿賽的感想!
先說說台3線那種大型4線道的高速灣,這邊的灣道通常高速,而且不急彎,S型灣道較少,過灣時因騎乘習慣通常屁股還是會外移重心偏離但不刻意磨膝
其實對一開始想要磨到膝蓋的人而言,在更高速的狀態下(車身本身會有較大頃角)的道路
想要磨到膝蓋比較安全並且容易,因為車子是自己頃倒至我們膝蓋能夠摸到地面的角度。
s2915110 wrote:
再說北宜公路這種低速灣,急彎多,也較多S型連續灣道,屁股外移會較多,重心較出去,會磨膝,側掛主要是前面有車友提到的過灣會比較快,而且S型灣轉向較充足,至於磨膝的部分也可以說是刻意磨膝的,原因是磨膝可以讓我放大我的轉向(繞大圈而不會加大過灣的傾角),還可以讓我知道我傾角到哪,還有多少傾倒空間,這對山路的安全駕駛非常重要,所以一但過灣沒法磨到膝,我就會知道我當下騎乘的姿勢或過灣的走線是錯誤的,因意識到而去做修正,磨到膝了我才會安心過灣!
不想針對磨膝這件事情做出攻擊 ... 而是針對文中所提到的安全性提出建議。
當人將重心移出車外的時候,對緊急狀況的發生反應速度絕對是變長而不是變短。
蠻多人利用磨膝動作來測量頃角,這代表的其實不是車輛達到正確頃角,而是姿勢達到相對大的位置
這樣的動作在任何緊急狀況發生的時候,對於車子的動態也好,人的動態也好,都有非常不好的反應。
已成定局的人不必修改,但剛入門的人不建議學習
不必修改的原因是,此時針對這樣的動作或姿勢修改,勢必對行車路線以及車輛頃角有很大的改變。
而自身已經有一定的車速,這樣的情形會比入門的人來的危險。
王嘯 wrote:
卡不卡普 壓不壓車 10個來買仿賽的中年男子哪個不是腰粗又肥肚
這實在太經典了

====================================================
小弟自己並不是騎仿賽,但也有騎過朋友的R1...
仿賽的設計對於重心改變已經有極大的幫助(尾段碩大的油箱)
騎乘的時候決定是否需要側掛,又或者是大量的移動身體位置,其實我是跟大多數人相反的
以下舉出兩種例子:
1.
視線越佳,灣中車速越高,灣中時間越長,則身體移動量大。
(出灣位置明確,灣中變素少,可大量改變重心來取得更高車速以及更少頃角)
以上類似賽車場的狀況,出灣不會有人事物影響,永遠使用最高車速行進的狀態。
2.
視線不佳,灣中車速偏低,灣中時間短(s灣),身體移動量小。
(出灣位置不明,狀況不明,變化未知,大量改變將導致反應時間不足)
以上為一般道路以及山路狀態,出入灣甚至於灣中都有可能發生意料外的事情,則永遠使用最高反應速度來行進。(反應內容包含收頃角,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