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erColor wrote:
路過想請教小弟有養狗...(恕刪)
imc wrote:
進口強的是多缸
單缸羊還真的不會差太多(恕刪)
進口強的不是多缸,
而是操控性和駕駛的樂趣...
騎士的三角設計,前後重心分配,懸吊的調整和設定...
這是台灣車廠沒有投入研發也不想投入的地方...
但是日本車分類非常細,什麼車就是什麼車,
所以不會給你太多意料之外的設計...
(所以我一直不懂會什麼會有人罵R3跑輸CBR600、Z800??甚至還有追不上公升級的...
這些人對300cc街車到底有多大誤解和幻想??沒常識也要有個極限吧???)
別說大羊,像是S-MAX15、ADDRESS 125都是日廠台製車,
和兩陽、PGO的同級車動力上根本就輸一截...
所以你會說日本車比國產爛嗎?是日本人認為這種等級的車不需要太多動力就不會給你...
同理,NSS300 Honda認為這只是一台通勤用的車,整體設計就會放在通勤的用途上...
國產車自然有和進口車一拚的水準...
但是拉高層級,光陽的MYROAD700就完全被漢堡650打爆...
(以前是刺激500被T媽500打爆,還有刺激500車主試騎T媽後馬上去訂車的例子)
就這就是國產車的極限...
auxo wrote:
若講龍骨部分,我有個想法跟大家分享。
強度跟剛性是兩回事喔,強度是受力後是否產生破壞,沒破壞之前會彈回來、剛性是受力後是否產生型變。比如一般彈簧就是強度很好剛性很差、玻璃則是剛性很好強度很差。
在我看來有沒龍骨都能達到設計強度,在正常使用下都是安全的(吧),撞車折掉的例外。
但是車身剛性是不是在同一個等級上?不一定喔。
但是一般駕駛有沒有辦法感受出來,我不是很肯定。亦有車友總覺得車軟,改了避震預載加到緊繃還是軟,最後加強車身結構剛性後,避震器就可以把預載調少了。
若是講到車架剛性,
避震器和引擎吊架設計的影響比有無龍骨更嚴重...
後置避震設計的車款避震器上鎖點位置在車架尾端,

位置剛性剛好是最弱的地方,所以車架更容易扭曲晃動...
就以我以前那台馬車250來說,殺灣真的難騎得要死...
再搭配脆弱的三角台,時速超過60公里過彎就狂扭一附要摔車的樣子,換了後避震、改了前叉彈簧也沒救...
以前往南部跑寧可走台1線也不想走台3線...
最慘的經驗是在中橫大禹嶺往太魯閣,雖然速度不快但是下坡整台車子不好控制騎到筋疲力盡...
在碧綠神木撐不住休息一陣子後就乾脆慢慢騎...(後來撐到天祥又休息一陣子)
換了SMAX後,騎中橫的時候引擎沒力就不多說了,但是下吊架和中置後避震設計的穩定性真的好多了,
雖然比不上T-MAX之流但也算得上過彎順暢許多(其實一路上也能死咬T-MAX,反正中橫那種小路T-MAX也沒法騎多快)
別說一路殺到太魯閣,還乾脆直接到花蓮吃飯...
對了...SMAX也沒龍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