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cc? (接近)公升級? 選哪個?

Pan.tc328 wrote:
//還在雙缸就是震動大、四缸就是震動小
這是一定的

感謝你這麼精闢的解說.
但不用跟他講那麼多了,
因為他只會說你是菜鳥而已
這種每次說自己的資歷很深的人到最後都很搞笑

一下說排量很大很舒適
一下又說不看動力
一下又要跳針低速巡航
一下又要篤定說別人沒騎過很菜
除了重機大師還可以稱他為邏輯大師

人會變成這樣主要也是跟他的日常行為模式有關,
跟一個知識量和認知不足的人, 討論沒什麼意義,
因為他總是認為自己懂了什麼, 但說出來都是錯得,
無法吸收並且理解, 導致也講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到最後互相矛盾.

Pan.tc328 wrote:
好看,好養,好騎,符合需求等就叫舒適

我已經很明白你舒適的點了, 跟我一樣.
但到最後你知道那位大師所謂的舒適是什麼了嗎?
我是不知道啦, 或許我無法理解他的世界.
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

你知道R1騎7000轉和MT-10騎7000轉是什麼感覺嗎?
再來,根本不是這樣比較的,如果R1 vs MT-10比0-200,誰快?
你所謂的轉速還牽扯很多,跑車和街車轉速上來的速度也根本不同
實際上騎乘中,MT-10保持在4000-6000轉,偶爾拉到8000,甚至9000轉騎,R1呢? R1當然也可以低轉騎
但是低轉就是很沒力的感覺,正常R1會保持在7000轉以上騎,兩個根本不是這樣看轉速的

我自己騎GSR600和Z1000,像是GSR600的8000轉和阿魯600的8000轉就完全不同
GSR600的8000轉引擎已經很活躍,阿魯600的8000轉卻才剛開始發功


這就是只會看圖和真正有騎過的人不同



呂罐頭 wrote:
那麼我這邊就做個簡單舉例, 如果還想要知道什麼特定車輛的馬力表現, 歡迎再問,
熱門車種佳, 數據沒有很多.

最簡單的就是拿街車和仿賽類型的車種下去做比較.
同樣的排氣量, 引擎技術相當的情況下.

要能維持高轉大馬力, 勢必會失去低轉馬力的表現.
→這就是典型的跑車引擎特性.

若要維持低轉的大馬力表現, 勢必會失去高轉的馬力表現.
→這就是典型的街車引擎特性.

這種特性很容易可以靠著凸輪軸或者是'氣缸x曲軸'的行程比例, 直接去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車會有可變汽門設計, 達到有高轉高馬力的輸出,
也能不讓低轉的馬力表現損失太多.

如圖可見拿17年的R1和MT-10來做比較.
可以很明顯的發現, R1在9000轉以前的動力輸出是低於MT-10的.
而且在6000~9000轉的差距更為明顯. (紅框處)


有了馬力的比較可以輕鬆瞭解, 引擎的動力特性, 去選擇自己想要的車種.
我知道大部分的台灣人, 都沒有在拉轉騎車, 儘管車廠本身就設計讓你這樣去騎乘.
所以要知道自己駕車的習慣, 常用的轉速域, 去選擇適合你的車種.

例如有些人騎車從不超過七千轉, 那你買R1沒什麼意義,
原廠設計的最大馬力你永遠也沒騎到.

有些人騎車就喜歡6000轉就換檔,
那就要針對6000轉以下的馬力表現去做比較,
騎起來你才會輕鬆舒適.


而不是什麼看一個排氣量, 就能買車.
R1有998cc, MT-10也998cc
這種這麼粗淺的數據, 請問有什麼區別 ?
人家說的是低轉高速巡航,你根本不懂,還低轉馬力大哩!

你知道R6在時速100, 6檔轉速多少嗎? 答案是5500轉
你剛剛提的MT-01在時速100,6檔轉速是4200轉

許多雙缸車種在時速100的時候轉速約3500-4500轉,這對於高速巡航是很輕鬆的

再者,你騎R6,6檔5500轉全油門下去會怎樣? MT-10 6檔4500轉全油門下去會怎樣?
看圖高手挺厲害的


呂罐頭 wrote:
所以我說你這種大師呀
真的好好笑喔

騎了這麼久的車
還不知道動力=馬力
馬力也是用來評定一個引擎的動力數值
如果馬力無法評定一個引擎的動力
那世界上買馬力機的改裝店家都是菜鳥是嗎?

600跑車低轉真的馬力大嗎?
身為車主我可一點都不認為他馬力很大呢
你不要連最基本國中教的東西都不知道好不好.

還有能不能以低轉高速巡航
除了要看低轉馬力夠不夠之外
你的齒比也要能配合.

虧你還要說人家菜鳥
原來你連國中程度也沒有呢

小孩子沒料真的不要上來鬧笑話了謝謝指教
魯拉拉拉 wrote:
再者,你騎R6,6檔5500轉全油門下去會怎樣? MT-10 6檔4500轉全油門下去會怎樣?(恕刪)


亂入一下,兩台我都沒有騎過,但對比我騎過的四缸跑車和街車來說,我應該猜得出來,R6六檔5500轉擰全油門應該只會看到剛剛紅綠燈停在旁邊的速克達刷過去,而MT-10六檔4500轉擰全油門應該還能帶出一點G力,算舒適愜意。
圖表是重要的工具
單看最大馬力扭力轉速意義不大
而是要看她出現的時間點,可用馬力扭力,就是那幾條線的可用寬度越大越好
當然這關於車的特性和騎乘方式

同樣的引擎,轉速跟馬力成線性
也就是說給1滴油就轉一圈,給10滴油就轉10圈,給1滴油就給1P給10滴油就10P
再來說馬力跟轉速,架設你最大馬力在1000轉有200P馬力,可以跑300公里
你平常都在市區騎上快速路你也依交通法規騎,如100公里,也就是你的車只要3500轉就夠
你3500轉馬力差不多70P就夠了,你買超跑除了帥之外根本沒什麼用
如果你引擎曲線在3500轉是有衰減的,如乘以0.6,你的車就變成70x0.6 剩42P

反觀一些運動街車4000轉就可以輸出0.8以上功率,以Z650來說67P,在4000轉可以榨出力道可能比小跑車快

當然現在的車都很好..如果跟以前超跑比,紅燈起步運動街車在0~70km加速可能大於舊跑車,大於70km或那些不要命的,後面街車就追不上了
以前我喜歡彈射起步,每次我起步都在前面,然後時間暫停約2秒鐘跑車才能超過我

當然超跑有超跑騎法,他們可以把轉速拉到很後面操作.但市區或小山道,用到都是速度很慢急加速及減速,你的引擎一直處於低轉狀態Z900上升的曲線就很漂亮,拼後勁拼200KM車速,拼高轉域CB650R就是好選擇
//再來,根本不是這樣比較的,如果R1 vs MT-10比0-200,誰快?
這個很難說~
如果是賽道R1會贏
如果是泥巴路?
10度坡?
20度坡?
30度坡?
有種跟我比村道,連續U坡上山,直線距離100公尺,用30km入彎
誰比較快?這種路0-200誰快就沒意義,100公尺的距離能跑到70km就很厲害了
魯拉拉拉 wrote:

你知道R1騎7000轉和MT-10騎7000轉是什麼感覺嗎?

恩那你有什麼感覺呢?
依你的語文造詣, 你是要說MT-10 7000轉很有力? 很活躍 ? 還是發功?

魯拉拉拉 wrote:
再來,根本不是這樣比較的,如果R1 vs MT-10比0-200,誰快?

馬力圖就是這麼簡單的去看, 那馬力圖你又要怎麼比較呢?
如今在網路無法試車的情況下, 你是要叫樓主去試車?
還是簡單的分析給他聽? 對了請順便描述一下你怎麼比較.
我騎R1你騎MT-10, 如果在西濱0~200加速你能比我快,
我買一台20年全新R1送你, 歡迎約騎.
當然你無法比我快的話, 當天所消耗的油錢, 保養費可能需要你幫忙負擔囉.

魯拉拉拉 wrote:
你所謂的轉速還牽扯很多,跑車和街車轉速上來的速度也根本不同

引響轉速上升的原因有很多種, 馬力和齒比是主要原因.

魯拉拉拉 wrote:
實際上騎乘中,MT-10保持在4000-6000轉,偶爾拉到8000,甚至9000轉騎,R1呢? R1當然也可以低轉騎
但是低轉就是很沒力的感覺,正常R1會保持在7000轉以上騎,兩個根本不是這樣看轉速的

你的低轉沒力感從基本的馬力曲線圖, 都能輕而易舉地看的出來.
不這樣看轉速不然你要怎麼樣看轉速呢?

魯拉拉拉 wrote:
我自己騎GSR600和Z1000,像是GSR600的8000轉和阿魯600的8000轉就完全不同
GSR600的8000轉引擎已經很活躍,阿魯600的8000轉卻才剛開始發功

這邊先猜你的阿魯600是指GSX-R600
那GSR-600和GXR-600, 同樣是8000轉當然完全不同.
今天我不像有些人只看排氣量, 你所描述的差異, 馬力曲線圖也能輕鬆看出.
今天不管你是要講活躍也好, 還是你所謂的發功...
說到底你還是離不開馬力圖上所能呈現的東西.

魯拉拉拉 wrote:
這就是只會看圖和真正有騎過的人不同

從頭到尾你還是離不開馬力圖上所能呈現的東西.
所以你要說你和看圖的有什麼不同喔? 我是看不太出來啦(或許你的優越感在作祟?).

但根據你說轉速上升的部分上面有提到主要有 1.馬力 2.齒比
當今天相同引擎的設定下(全轉速域引擎馬力輸出的是一樣的)
齒比的不同, 得確會造成, 加速的不同也就是引擎轉速爬升的快慢.
有人注重低速域的加速, 那就會改上所謂的密齒比.
有人注重高速域的加速, 那就會把後面檔位的齒比設定的比較密, 前面的檔位設定的比較鬆.
→這也就是你的GSX-R600跑車設定.
你的R600不僅低轉馬力不足, 一檔齒比還比較重拖, 導致整個低速域的加速感下降.

但至少馬力圖都能把這現象解釋給他們清楚.
喔對了, 不得不稱讚你的經驗描述, 這對討論事務很有幫助.
但希望你能描述出更多馬力圖看不出來的東西, 謝謝.
對了還有所謂的齒比圖也可以去看.

對了不得不跟你說, 不知道你是從事什麼行業的?
在研究/討論/檢討/Con. call或是其他meeting的時候,
我相信你的PPT上面應該不會只放上你的主觀文字敘述吧?

如果能拿出數據化的資料或是圖表, 這樣不是更具說服力嘛 ?

Pan.tc328 wrote:
圖表是重要的工具
單看最大馬力扭力轉速意義不大
而是要看她出現的時間點,可用馬力扭力,就是那幾條線的可用寬度越大越好
當然這關於車的特性和騎乘方式

沒錯的這在專業領域中, 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非常感謝您的回覆與詳加解釋,
馬力圖
也是數十萬甚至是數百萬的機器所跑出來的數據,
且能把各引擎轉速所輸出的馬力透析的一乾二淨, 也是最基本表面的數據,
馬力數值的大小也是最能直接影響到不管是貼背感也好, 加速感也好, 還是刺激感也好,
當今天你喜歡低轉騎乘, 不管什麼車你就是執意的要用4000~6000轉的轉速去騎,
那勢必你就得挑選4000~6000轉很合你胃口的動力來購車.
那今天馬力曲線圖就能發揮最大功效.

就說了嘛, 人的行為模式,
會受到從小爸媽/學校教育和身邊所觸及人的不同有所影響,
出社會之後, 也會因為自己的行業, 所導致的思考模式和說話的邏輯模式有所不同,
但有些人看車或許他不想看得那麼細, 只看排氣量, 不想瞭解其原因.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畢竟大家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態度, 那也就不勉強了.

當今天既然有人想要討論, 那我就是拿出專業領域的東西來講解這些現象,
不像某些人不經查證且毫無根據的講出一些不負責任的東西,
只能說出這台很有力, 這台也比較有力, 那台比較沒力, 過於籠統的話.
公式:馬力(hp)=扭力(kg-m)×引擎轉速(rpm)/727
看了你罐頭大幾篇的分析,就是看著馬力曲線上面的數字說話,幾轉有幾匹馬力,這不是廢話嗎?
別篇還叫別人去買CBR650R,別人要的是速度,幸好沒聽你的去買閹割版的CBR650R

所以你罐頭大對於車的理解就是幾轉有幾匹馬力,其他一概不知道
所以你根本不懂嘛

以兩台巨獸來分析好了

模擬罐頭大的分析:
嗯, B-King在9700轉有160匹, VMAX在9100轉有168匹,在每個相同轉速上,VMAX都勝過B-King
然後? 嗯,看車子就是要看馬力圖
哈哈...笑死,這不是廢話嘛?

我猜鍵盤車手只看馬力圖的話,一定會認為VMAX加速比B-King快,但是事實上,B-King從起步到尾速都贏VMAX
因為VMAX只有5檔,而且車重高達310kg,這種事情鍵盤車手怎麼會知道?
不過都從6檔5000轉開始拉轉好了,VMAX加速一定會勝過B-King,因為VMAX的扭力高達17kg-m

至於其他和車沒關的,就懶得回你了
不懂車沒關係,趕緊去租幾台試試就知道了呀...不董裝懂最可憐


呂罐頭 wrote:
恩那你有什麼感覺呢?
依你的語文造詣, 你是要說MT-10 7000轉很有力? 很活躍 ? 還是發功?


馬力圖就是這麼簡單的去看, 那馬力圖你又要怎麼比較呢?
如今在網路無法試車的情況下, 你是要叫樓主去試車?
還是簡單的分析給他聽? 對了請順便描述一下你怎麼比較.
我騎R1你騎MT-10, 如果在西濱0~200加速你能比我快,
我買一台20年全新R1送你, 歡迎約騎.
當然你無法比我快的話, 當天所消耗的油錢, 保養費可能需要你幫忙負擔囉.


引響轉速上升的原因有很多種, 馬力和齒比是主要原因.


你的低轉沒力感從基本的馬力曲線圖, 都能輕而易舉地看的出來.
不這樣看轉速不然你要怎麼樣看轉速呢?


這邊先猜你的阿魯600是指GSX-R600
那GSR-600和GXR-600, 同樣是8000轉當然完全不同.
今天我不像有些人只看排氣量, 你所描述的差異, 馬力曲線圖也能輕鬆看出.
今天不管你是要講活躍也好, 還是你所謂的發功...
說到底你還是離不開馬力圖上所能呈現的東西.


從頭到尾你還是離不開馬力圖上所能呈現的東西.
所以你要說你和看圖的有什麼不同喔? 我是看不太出來啦(或許你的優越感在作祟?).

但根據你說轉速上升的部分上面有提到主要有 1.馬力 2.齒比
當今天相同引擎的設定下(全轉速域引擎馬力輸出的是一樣的)
齒比的不同, 得確會造成, 加速的不同也就是引擎轉速爬升的快慢.
有人注重低速域的加速, 那就會改上所謂的密齒比.
有人注重高速域的加速, 那就會把後面檔位的齒比設定的比較密, 前面的檔位設定的比較鬆.
→這也就是你的GSX-R600跑車設定.
你的R600不僅低轉馬力不足, 一檔齒比還比較重拖, 導致整個低速域的加速感下降.

但至少馬力圖都能把這現象解釋給他們清楚.
喔對了, 不得不稱讚你的經驗描述, 這對討論事務很有幫助.
但希望你能描述出更多馬力圖看不出來的東西, 謝謝.
對了還有所謂的齒比圖也可以去看.

對了不得不跟你說, 不知道你是從事什麼行業的?
在研究/討論/檢討/Con. call或是其他meeting的時候,
我相信你的PPT上面應該不會只放上你的主觀文字敘述吧?
如果能拿出數據化的資料或是圖表, 這樣不是更具說服力嘛 ?


沒錯的這在專業領域中, 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非常感謝您的回覆與詳加解釋,
馬力圖
也是數十萬甚至是數百萬的機器所跑出來的數據,
且能把各引擎轉速所輸出的馬力透析的一乾二淨, 也是最基本表面的數據,
馬力數值的大小也是最能直接影響到不管是貼背感也好, 加速感也好, 還是刺激感也好,
當今天你喜歡低轉騎乘, 不管什麼車你就是執意的要用4000~6000轉的轉速去騎,
那勢必你就得挑選4000~6000轉很合你胃口的動力來購車.
那今天馬力曲線圖就能發揮最大功效.

就說了嘛, 人的行為模式,
會受到從小爸媽/學校教育和身邊所觸及人的不同有所影響,
出社會之後, 也會因為自己的行業, 所導致的思考模式和說話的邏輯模式有所不同,
但有些人看車或許他不想看得那麼細, 只看排氣量, 不想瞭解其原因.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畢竟大家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態度, 那也就不勉強了.

當今天既然有人想要討論, 那我就是拿出專業領域的東西來講解這些現象,
不像某些人不經查證且毫無根據的講出一些不負責任的東西,
只能說出這台很有力, 這台也比較有力, 那台比較沒力, 過於籠統的話.
你個人也要考量你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這牌子這台車
我同事騎z1000的3代
前一台是650r
剛好跟你選擇差不多
他說排除排氣量的問題
這兩台車最大的差異就是
好不好騎!?
本田的車就不說了
但是川崎他說剛開始騎很不習慣,有點人被車騎的感覺,操控動力(當然cc數問題)而且騎起來會有點零件沒裝好,車會不會下一秒就散架的錯覺,有些人會覺得很阿雜(有些人也覺得豬腳蹄騎起來也是這樣)
馬力曲線還好吧~
引擎就看這個~
你把不同的車,不同的變數全部加起來,這就沒什麼好比的

就跟二個燈哪一個好,他們拿到實驗室用產業標準取幾個參數就知道哪一個好
他不會把二個燈裝在二個不同的機車或一台裝機車一台裝汽車然後去說別人家壞我們家好

輪胎好不好,也是在機器上或同一台車上測,不會你的裝在超跑上別人裝在街跑上,然後說我的輪胎好跑得比別人快

你拿不同的車,然後去否定引擎哪一個好壞有點?

我只能說拿Z650,MT07,CBR650R 引擎比較是有意義的
拿Z650跟R6比是沒意義的,因為車身架構,引擎特性都不同
拿Z400,Z650,Z900比是有意義的,因為她們的用途是一樣的,小老弟,中青派,競技派
拿CBR650R跟Z900比可以參考,因為都是運動街車設定,但拿900級跟650比二個差一階..
價格一樣Z900動能輸出比較好,但外觀還是本田控配備控全部拿來比就,你喜歡哪一台就是哪一台

很多人很主觀,自己有答案其他的討論就沒意義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