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重機賣得比國外還貴的疑問....


3554763 wrote:
新加坡買altis...(恕刪)



你新聞有看完嗎?

還是應該要問你你有沒有看懂?

如果你沒看懂,說了也是白說.....

xboy200 wrote: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稅率很高的國家,稅金是否必然課很重?這看似一句廢話,趴數愈高,稅金當然愈高!所以車價自然就更高了!慢慢的,民眾開始產生了一種僵固的偏見:我國稅金夯不喨噹就要收個50%吧!那我們的車價是國外的1.5倍或兩倍應該是很正常的事啊!

嗯!政府跟車商就是希望你這麼想!
因為你覺得很正常,所以你自然不會繼續追究!然後你就什麼都不想管,反正多賺點錢有好車騎就行了!這樣政府跟車商多省事?什麼都不必改變,消費者就會自動把白花花的銀子貢養到既得利益者的口袋裡~
稅率高不代表稅金高!
大家只看到稅率,卻忽略了「成本」!
如果TMAX DX的生產成本其實只要1元!這什麼意思?台灣50%的稅率稅金為1*0.5=0.5!TMAX DX的台灣售價為520000,所以車商的利潤為售價520000-稅金0.5-生產成本1=519998.5!這叫超級無敵暴利嗎?我不知道,但售價跟這稅金之間的關係…大家還認為是「線性」的嗎?還是根本就「乖離」?
當然DX的成本不會是1塊錢啦!這個極端的例子只是想強調一件事:稅率高不代表稅金高!稅率與車價高低更未必存在線性關係!甚至可能壓根一點關係都沒有!

要深究很好,可是要深究且開始以此申論時,請先 review 一遍你寫的東西對不對。

「如果TMAX DX的生產成本其實只要1元!這什麼意思?台灣50%的稅率稅金為1*0.5=0.5」
我真的不知道,台灣在課稅是以生產成本在做稅基的,是我誤會了還是你誤會了?

「所以車商的利潤為售價520000-稅金0.5-生產成本1=519998.5」
嗯,車商的利潤為「售價 - 稅金 - 生產成本」,嗯?
估且相信你的生產成本是包含了工廠的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
那麼後續的管銷費用呢?廣告費用呢?後端的人事費用呢?資金利息費用呢?倉儲費用呢?
這些都不算成本還是不用錢?沒這種事吧....


xboy200 wrote:
一台車的暴利來源
挺有趣的網頁,裡面提到中國一台汽車的生產成本約莫七萬元,差不多就是台幣32萬,這不是最新的資料,而且相信不同的車款不同的等級,生產成本也不會一樣!但就以32萬作為一台汽車成本的概括值好了!以下開始腦補:
TMAX DX的生產成本應該不到一台中國汽車的一半,那就是16萬,香港稅金35%也就是56000,含稅成本為160000+56000=216000,香港DX售價為48萬~
台灣稅率50%,那稅金就是16萬*50%=8萬,含稅成本為16萬+8萬=24萬!也就是台葉只要開價25萬基本上就打平了!至於台葉究竟要開多少?要砍多少?就如樓主說的,車商高興開多少就多少!誰管得著?畢竟52萬就是有人買啊!那為什麼不開60萬?因為沒人買啊!

當你要用實際上的數字去估出人家賣多少賺多少時,你先得要證明一下你的根據是有所本的。
所以首先,可以請你說明一下,「TMAX DX的生產成本應該不到一台中國汽車的一半」的這一句是根據什麼而來嗎?

給你一個數字參考,裡面舉的汽車例子,一年的產量是 115,326 台,產地是中國;
聽說 Yamaha 預估全世界 T-Max 在發售一年內的預期是 10,000 台,產地是日本。

xboy200 wrote:
而當DX喊到52萬的時候,即便AK18萬就能打平的,但因為有前面的天花板撐著,紅著臉喊35萬也不是說不過去的事!但很多人還以為AK之所以敢開價35萬是因為更高的馬力、更先進的配備、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車身、配重…那就有點小誤會了!至於國內動不動就是二十幾萬起跳的黃牌羊…或許10萬就打平了吧~
如果我們可以直接跟產地國拿貨,我才懶得管台葉的DX要開價多少!
那為什麼我們事事都要透過代理商、水貨商?為什麼我們無法自行從產地國引進DX?就像在淘寶購物那樣簡單?這才是台灣人要被當盤子的關鍵!

還是那句,就算沒有 ARTC 了,就算可以只憑某國證書了就進口了,你還是永遠沒辦法自行從產地國引進汽車或機車,
還是得透過中間商,不管你要用什麼名詞去形容這批人,本質上是不會改變的,和現在代理商或水貨商在做的事情都是一樣,所以請不要再在這點誤導別人了。

DSNT wrote:
要深究很好,可是要深究且開始以此申論時,請先 review 一遍你寫的東西對不對。

「如果TMAX DX的生產成本其實只要1元!這什麼意思?台灣50%的稅率稅金為1*0.5=0.5」
我真的不知道,台灣在課稅是以生產成本在做稅基的,是我誤會了還是你誤會了?

「所以車商的利潤為售價520000-稅金0.5-生產成本1=519998.5」
嗯,車商的利潤為「售價 - 稅金 - 生產成本」,嗯?
估且相信你的生產成本是包含了工廠的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
那麼後續的管銷費用呢?廣告費用呢?後端的人事費用呢?資金利息費用呢?倉儲費用呢?
這些都不算成本還是不用錢?沒這種事吧.......(恕刪)


這個例子顯然省略很多部份!但我想強調的「精神」是什麼?這才是重點!如果你願意幫我修正成更嚴謹的說法,我很樂意~
你可以試著修修看~

DSNT wrote:
當你要用實際上的數字去估出人家賣多少賺多少時,你先得要證明一下你的根據是有所本的。
所以首先,可以請你說明一下,「TMAX DX的生產成本應該不到一台中國汽車的一半」的這一句是根據什麼而來嗎?

給你一個數字參考,裡面舉的汽車例子,一年的產量是 115,326 台,產地是中國;
聽說 Yamaha 預估全世界 T-Max 在發售一年內的預期是 10,000 台,產地是日本。...(恕刪)


「TMAX DX的生產成本應該不到一台中國汽車的一半」這句是腦補出來的,根據我的大腦!還是你有更接近的數據?歡迎提供~

DSNT wrote:
還是那句,就算沒有 ARTC 了,就算可以只憑某國證書了就進口了,你還是永遠沒辦法自行從產地國引進汽車或機車,
還是得透過中間商,不管你要用什麼名詞去形容這批人,本質上是不會改變的,和現在代理商或水貨商在做的事情都是一樣,所以請不要再在這點誤導別人了。...(恕刪)


廢了ARTC!或是直接承認國外車測報告,屆時還需不需中間商?這就由消費者來決定吧!
但我誤導什麼呢?
好棒棒,照你說的,DOWNTOWN350i ABS香港賣價18萬,原來在台灣賣一台DOWNTOWN350i 可以賺5萬,真好賺

剛剛發現美國的Nikita 300賣16.7萬,刺激500賣18萬,比台灣便宜多了..讓台灣人情何以堪



DSNT wrote:
別的國家別的廠牌我不知道,但是光陽在香港的店是香港代理商的直營店;
比照起在國內來說,就是你直接跟總經銷買批發價。
也就是說,要拿到同香港的價格是有機會的,就看你有沒有本事而已了。˙

DSNT wrote:
別的國家別的廠牌我...(恕刪)
不要誤導別人,就算現在有ARTC,我可以直接飛到日本,東南亞,北美,去跟當地車商買重車,我選好車,請他們發CIF來台灣,我指定基隆港,車子就進來基隆港,只是車子來了以後,進口的證件很齊全,但是我要掛牌就得把車運去驗車,然後肯定就沒法驗過...所以請不要在這裡誤導別人了

我剛剛發現物價超高的英國,刺激400 ABS只賣台幣21萬..! 我的天,這在台灣要賣26萬..暈了


DSNT wrote:
還是那句,就算沒有 ARTC 了,就算可以只憑某國證書了就進口了,你還是永遠沒辦法自行從產地國引進汽車或機車,
還是得透過中間商,不管你要用什麼名詞去形容這批人,本質上是不會改變的,和現在代理商或水貨商在做的事情都是一樣,所以請不要再在這點誤導別人了。

德國的光陽比英國黑心,刺激400i ABS居然要賣台幣22萬!DOWNTOWN 350i ABS賣20萬台幣!NIKITA 300 ABS居然給我賣到17.5萬!
xboy200 wrote:
這個例子顯然省略很多部份!但我想強調的「精神」是什麼?這才是重點!如果你願意幫我修正成更嚴謹的說法,我很樂意~
你可以試著修修看~

所謂的「省略」,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化成簡單的東西,但是本質上還是「對的」
而你裡面所提到的,比如說「如果TMAX DX的生產成本其實只要1元!這什麼意思?台灣50%的稅率稅金為1*0.5=0.5」的說法,根本上就是個錯的東西,這個不叫省略,這個叫錯誤資訊。

而你要強調的「精神」是什麼?我猜不過就是車商賺的是暴利不是?
而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我實在沒有辦法也沒有興趣,做出像你以下用腦補的方法去得到一個連有沒有接近事實你自己都不知道,連要修修看都不知道要從何修此的結論,所以抱歉,我沒有想要浪費我自己的時間。

xboy200 wrote:
「TMAX DX的生產成本應該不到一台中國汽車的一半」這句是腦補出來的,根據我的大腦!還是你有更接近的數據?歡迎提供~

很抱歉,我沒有確切的數據。
但是就正是因為我沒有確切的數據,所以我不會用我的大腦腦補出一堆自我滿足的數字,然後依此下結論說人家賣多少就不會虧,應該要賣多少就好。
這種用一點證據力都沒有的數字來得到一個連有沒有接近事實都不知道的結論,到頭來僅僅只有自我滿足的作法實在不是我的風格,真是不好意思。


xboy200 wrote:
廢了ARTC!或是直接承認國外車測報告,屆時還需不需中間商?這就由消費者來決定吧!
但我誤導什麼呢?

屆時還需不需要中間商,由消費者來決定?是這樣子的嗎?
抱歉,只要你沒有當地的居留權,你就是得要透過「某人」去幫你作購車的這個動作,
就像我上面說的,這個「某人」,你要用什麼名詞去稱呼他,「代理商」「水貨商」「代購」隨便,但是這些名詞本質上就是一樣的東西,
而不是像你所說的你可以「自行」從產地國去引進,這點請不要誤導別人。
魯拉拉拉 wrote:
不要誤導別人,就算現在有ARTC,我可以直接飛到日本,東南亞,北美,去跟當地車商買重車,我選好車,請他們發CIF來台灣,我指定基隆港,車子就進來基隆港,只是車子來了以後,進口的證件很齊全,但是我要掛牌就得把車運去驗車,然後肯定就沒法驗過...所以請不要在這裡誤導別人了
我剛剛發現物價超高的英國,刺激400 ABS只賣台幣21萬..! 我的天,這在台灣要賣26萬..暈了

就為了學人家一句「所以請不要在這裡誤導別人了」,然後在那裡喇喇長打一些不知所云,前面文章跟後面這句兜不起來的話?你這個人還可是真有趣。

英國的刺激 400 ABS 還有沒有什麼附加費用我是不知道啦,不過就照你所說的只賣 21 萬來講,
所以你要為了 5 萬的價差,然後花 16~20 個小時,7~8 萬的飛機票錢去英國買車子發 CIF 來台灣,指定基隆港,然後可能一個月後拿到車這樣?

嗯...我可能還是選擇在台灣買,至少佔車價一大部份的稅收我國政府還收得到,而不是繳稅給外國政府...


魯拉拉拉 wrote:
好棒棒,照你說的,DOWNTOWN350i ABS香港賣價18萬,原來在台灣賣一台DOWNTOWN350i 可以賺5萬,真好賺
剛剛發現美國的Nikita 300賣16.7萬,刺激500賣18萬,比台灣便宜多了..讓台灣人情何以堪

可以賺 5 萬?你不會是從 23-18 = 5 後得到這個數據吧。
如果前面大家討論的那麼多,你還只會這樣子相減然後得到一個自以為是的結論,
那表示要不前面的討論你都沒在看,要不就是前面的討論你都看不懂。
不管是哪個,都顯示出你根本就不是一個值得跟你認真討論的咖,你就請便繼續自嗨吧...

另外,現在光陽在台灣還有在賣 Nikita 300 和刺激 500 喔?你的「比台灣便宜多了」是比哪個平行時空的台灣?


某樓說到小弟的心裡話

人家世界比賽拿了多少獎去

東西該怎麼設計怎麼配置都有他的道理在

看看某牌只讓人覺得會推出這些產品是隨便拼湊出來的東西

速可達就算了更不要說檔車

整天拍那騙屁孩的可笑廣告

別人已經飛到太空去了你還坐在井裡

價格還跟別人比?

砍個一半我都嫌貴

這叫崇洋媚外?

那你們就繼續你們所謂的'支持國產,保護產業'吧

看看再過3、50年會不會做出像樣的車來

官商勾結的吃相,噁心


tansywen wrote:
法拉利建廠50週年...(恕刪)

tansywen wrote:
法拉利建廠50週年...(恕刪)
按正常消費者的反應,算按正常的思考邏輯吧
我在台灣買了26萬的刺激400 ABS或是23萬的DOWNTOWN 350i ABS,結果發現我在台灣買的刺激400 ABS,或是DOWNTOWN 350i ABS都比國外還貴!還貴很多!
從此得知:
1.光陽把台灣人當盤子...滅火者A:沒有啦,台灣還有進口關稅?貨物稅和營業稅
2.發現自己的進口關稅說法(免稅工廠),貨物稅,營業稅的說法也很難說明為什麼國外比較便宜,因為國外很多也要關稅,當地也有他們的稅要繳,但是卻都比台灣便宜,這?...滅火者B:開始不知所云,故意避開價差不談,開始顧左右而言他

其實這些SOP,我講他們的標準流程好了,這些年一直都是這樣,就是會有人出來滅火,然後故意把大家激怒
把整棟樓喇臭,最後整個偏離主題最好,最完美的結果就是整棟樓唯讀

對吧? 我就是在說你們,你們怎麼滅還是無法說明為什麼光陽把台灣人當盤子
下次叫幾個光陽高層的來說明一下吧? 不然我,或是我身邊的人,或是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會認為你們把黃紅牌這塊市場就是把台灣人當做盤子!
為什麼DOWNTOWN 350I在香港賣18萬?(ABS),為什麼刺激400 ABS在台灣賣最貴? 倒是說明一下吧?

kobeiphone wrote:
一直在幫車商講話的通常不是既得利益者
就是工讀生囉,國慘車商要是真的對國人
很好的話,照理說出新車應該是一堆人推,
而不是被酸成這樣,大家也不是不正常國產,
前提是請拿出該有的妥善率、保固服務跟
不要摃盤子的價格,
不要車有問題就推給消費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