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攀登高峰」-2007鐵屁股之役

台灣地理中心點位於南投縣埔里鎮,因此埔里被稱為有心的地方,台灣公路最高點位於武嶺標高3275公尺,亦號稱是全東南亞公路的最高點,因此埔里台灣地理中心碑及武嶺標誌成為中、外遊客到此必須留影的最佳景點。
   策馬入林-台中136車隊舉辦多年的《鐵屁股之役》,為單車界的年度盛事,轉眼已邁進第5年了,由於各地車友熱情參與,年年人數與日俱增,今年『策馬入林-台中136車隊』與『GV BIKE』車隊結盟,期望能提供車友有更好的賽事品質及服務,讓我們一起「從心出發、攀登高峰」。

2007武嶺-鐵屁股之役,維持傳統,於九月第二週舉行﹝9/9﹞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南投縣政府、
主辦單位:策馬入林136登山車聯隊
協辦單位: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GV-CLUB
承辦單位: GV-BIKE
日  期:2007年9月9日(星期日)
路線海拔:埔里地理中心碑(里程0K/海拔450M)→人止關(16K/790M)→霧社(22K/1170M)→清境(29K/1600M)→翠峰(35K/2330M)→鳶峰(45K/2730M)→昆陽(52K/3100M)→武嶺(55K/3275M)


今年鐵屁股除保持以往的傳統外,並導入高科技,公平、公正的晶片計時系統,還有多項創舉,賽事規則近日內於“策馬入林-台中136車隊”官網正式公佈,請各位拭目以待。
今年又可以去武嶺玩了。

2005年是8月,2006是9月第二周,今年2007是9月第二周,去年也才公布決定以後固定在每年9月第二周,第二次9月第二周,馬上就成傳統啦

我是一定會去的,己經騎二年了,今年怎能不到!
網路上我看不到您,但我會在我的回應留言中看到我自己。
嗯!終於來了,上次只有騎到昆陽就沒力了,希望今年可以騎完全程!加油!
昆陽!真的很可惜說,只剩二公里耶!這次一定要撐完,希望不會像去年那樣,差點在武嶺失溫.
網路上我看不到您,但我會在我的回應留言中看到我自己。
去年聽說過了清境就開始飄雨,隨著高度的增加,雨也越下越大起來了,很多車友因受不了寒冷與低溫,紛紛放棄比賽趕緊躲在路旁能遮雨的地方取暖,身體直顫抖!希望今年天氣好啊!
武嶺鐵屁股之役, 算是單車界的年度盛事, 有心自我挑戰的人一定要參加!

去年的情況實在是意外, 在清境時還是溫暖的陰天, 沒想到過了鳶峰, 風雲變色...

所以在出發前最好注意一下天氣預報, 如果有剛好有低氣壓, 或鋒面過境時, 最好準備雨衣和禦寒衣物,
有車隊支援更好, 免得到時在上山孤立無援, 那真的會很慘....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yellmaster wrote:
今年又可以去武嶺玩了...(恕刪)


鐵屁股五年了,台中136車隊的領隊 邱大峽,
也是武嶺-鐵屁股之役的創辦兼歷年來每屆的主辦人
傳統是他訂下來的..........

去年報名參加的超過1200人﹝還沒加上陪騎的﹞
光準備出發就排了7、8百公尺
為維持賽事品質,主辦人今年更改了些賽制
一、調高報名費
二、取消清境組
三、以RFID為計時方式
四、各組前三名頒發金、銀、銅獎牌、完成證書
五、活動分組:男子分6組
19-組:15-19 歲,民國 77-81 年(含)出生者(1988-1992)
20 組:20-24 歲,民國 76-67 年(含)出生者(1987-1978)
30 組:30-39 歲,民國 66-57 年(含)出生者(1977-1968)
40 組:40-49 歲,民國 56-47 年(含)出生者(1967-1958)
50 組:50-59 歲,民國 46-37 年(含)出生者(1957-1948)
60+組:民國 36 年 (含)以前出生者(1947以前)
女子分2組
29-組:15-29歲,民國 67-81 年(含)出生者(1978-1992)
30+組:30 歲以上,民國 66 年(含)以前出生者(1977 以前)
獎 勵:1.男、女各分組前3名致贈金、銀、銅牌
  2.不分男、女前100名抵達終點者致贈完成獎牌
  3.於限定時間內抵達終點者,現場領取完成證書﹝南投縣府、太管處~~~具名頒發﹞
六、增設兩站補給站,﹝翠峰停車場,距離起點約35K﹞、﹝終點處﹞,提供小餐包及熱薑湯、飲水、香蕉.....等
七、出發後五小時,終點準時關門


這些是目前所知的,詳細資訊下週會公佈!

Jonry wrote:
武嶺鐵屁股之役, 算...(恕刪)
山上天氣陰情多變,簡單的計算方式,每上升100m,溫度降0.5度,埔里如果30度,武嶺3200m就下降16.5度,山上應該是14度左右。
carl2417 wrote:
山上天氣陰情多變,簡單的計算方式,每上升100m,溫度降0.5度,埔里如果30度,武嶺3200m就下降16.5度,山上應該是14度左右。

如果是天氣晴朗, 14度對騎車的人還算舒服,
可是去年的狀況是有鋒面過境, 溫度驟降, 當天武嶺的溫度大概只有六, 七度, 加上下雨, 人的體溫散失的很快,
許多從埔里出發的人都只有短衣短褲, 就冷到不行, 還有車友就在鳶峰和昆陽之間, 凍到只能縮在路邊, 等人來救!

沒有實際經歷過的人, 實在很難想像當時那種慘況...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以下是去年參加武嶺後寫下的部分內容,其餘放在這裡

這是一場無法形容與描述旅程,就算是完整的報導出來,也只是表面,沒有身在現場的人,很難體會出與賽者的生理負荷及心理壓力。

(中刪)

今年(2006)多了去年沒有的不利因素,人,人數三倍於去年,補給車也倍增,塞車已是無法避免的事。在離武嶺六公里車陣已經開始,一陣一陣的塞車,塞到令人不得不下馬,有人站在雨中休息,有人推車由車縫中前進,更甚時,搬車由水溝行步過車陣,卡鞋並不是用來走柏油路,地濕滑只能小步推進,上坡上車數次還未必能卡上另一隻,有賴車友從背後推一把,才能順利上車。

另一個就是一直沒提到天氣,氣溫明顯降低,加上風雨,更是雪上加霜,雨勢時而細密,時而傾盆,全身濕透,濕了乾,乾了再濕,山路轉外角時,風勢令人幾近傾倒,低溫強風夾著雨,侵襲全身淋漓的人,有如冰雪屠刀,將你凌遲,刀刀入骨,緊密風勢無處可藏,低身躲過風頭,卻無法躲過冷洌的刺骨,肌肉逐漸僵硬,手指麻木,全身已繃緊,忽覺下巴不適,稍動卻一陣酸麻,遇到塞車,久沒觸碰的煞車已變成冰柱,喝水就如極地凍飲,由體內再凌遲一刀,酸感由腰開始,一直以為是騎車的因素,快到武嶺時,環腰已經硬麻,重槌腰臀感覺已經遲鈍,只剩腳而已,只要腳有在動,就一定到得了武嶺。

約距武嶺三公里,吃下最後一包GEL,之前每小時吃一包,這一包就正常的情形是可以不用吃的,可是就是須要熱量,失溫的念頭忽然由心中出現,沒有熱量,更容易失溫,騎到熟悉的彎道,去年在此彎道站起來抽車,覺得腳酸,趕快坐下來,還是慢慢騎,今年則起身給它抽過去,過了昆陽剩下二公里,決定提早結束這段殘酷的試煉,起身抽車,不顧一切的抽車,已經快受不了了,就算體力全部耗盡,也要早點將它結束,累了坐下休息,再起身抽車,看著碼錶上的數字,剩下的距離愈來愈少,最後剩下150公尺,夠了,可以了,維持一下速度,緩速衝線,我..到..了..。

工作人員一直對我說報號碼,在前面遠遠的也一直有聽到,可是此時聽的進去,大腦卻已沒有反應,只想要找補給車,就像小孩要找母親一樣,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如果沒有補給車怎麼下去,衝線時有人在喊陸客,拿著相機有點眼熟,後來才知道是林課長,小繞一下停車場沒有看到補給車,林課長跑來引導我到他們的車子,車子停在山壁邊的廁所旁,廁所裡躲著3-4個人,拿著帆布遮風,還有人比我更可憐,我還有車子可以躲,在車上蕭世明拿衣服給我將濕透的衣服換下,全身發抖,無法克制的發抖,在脫右襪時,小腿抽筋,稍吐一口氣,放鬆肌肉,隨後又抖起來,借由阿彬連絡到風雨,原來他們在武嶺碑的前方,要下去找他們,開車門馬上又縮回車上,太冷,刀刺般的冰冷,身體無法忍受,大概再過5分鐘,身體漸暖,蕭公給我的豆子也吃完,穿上車鞋,下車找車。

終於讓我找到補給車,拿了羽毛背心,穿上外套,換上乾鞋,好多了,再加上風雨兄的補酒,身體已經逐漸恢復,其它的人坐在另外兩台轎車,阿義風雨夫婦則坐在小貨車等我,我卻跑去坐課長的車,讓他們乾著急,林課長來問可不可以幫他們載車,因為他們只有一輛車,載人就不能載車,載車就沒法載人,事事是如此難料,今天阿飄家人及堂哥沒來就沒有兩輛轎車上武嶺,那紅塵弟兄就要坐小貨車頂著寒風下山,這比騎上山還要嚴峻,也就沒法幫其它的人載車下山,林課長一群人就要分兩次下山,人下車留,還要一人留下看車,那就苦了,要不是林課長睿智事先將一部車放在武嶺,在當我上武嶺茫茫無措時,給我車躲,真的不知還要頂多久的寒風才能找到風雨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